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心房纤颤是个常见病,而房颤又是中风高危险因素,故抗凝治疗在房颤病人中十分必要,华法令为种窄治疗窗药物,剂量精确和用药方法正确对保证疗效和降低副作用非常重要。本文对比种不同治疗方案,以探索最佳安全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心房纤颤病人40例,年龄35~72,平均

  • 标签: 华法令 心房纤颤 房颤 抗凝治疗 危险因素 副作用
  • 简介:目的:比较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法和气管插管吸引在羊水粪染新生儿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2年6月至2005年12月出生羊水粪染需要气管吸引新生儿93例临床资料,将行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52例作为观察。行气管插管吸引41例作为对照分析其窒息复苏成功率、胎粪吸入综合症(MAS)、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异常发生率。结果:观察窒息复苏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NBNA评分异常、MA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HIE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普通吸痰管直接插入气管吸引法优于气管插管吸引。

  • 标签: 气管吸引 羊水粪染 新生儿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女,80.因反复头晕3年,心悸气促1年,加重1周于2001年11月26日入院.患者既往有阿-斯综合征病史.入院诊断:高血压病Ⅲ期,高血压性心脏病,快速型心房纤颤,心功能Ⅳ级.入院第二天21时35分,患者突然出现意识丧失,大动脉搏动消失,随即呼吸停止,心电图呈室颤.立即实施胸外心脏按压术、人工呼吸;同时施行纤支镜辅助气管插管术,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建立静脉通道;心电监护;电击除颤以及急救药物治疗.患者经过施行连续1小时50分钟心肺复苏术及反复进行电击除颤16次、先后共给予肾上腺素针16mg、阿托品针1mg、2%利多卡因针100ml、5%碳酸氢钠注射液250ml等药静注后,最终在23时25分恢复连续窦性心律.并冰帽降温,甘露醇及速尿交替脱水,及使用激素等药防治脑水肿;并及时使用相应药物控制血压、心律失常、防止肾功能衰竭、应激性溃疡、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失衡等.患者于次日凌晨0时10分恢复自主呼吸,5时10分神志转清.

  • 标签: 例报告 停复苏 复苏小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上海市松江区院前急救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松江区2009年院前急救资料。结果:患者以19—59男性为主,天内在8-22时及夏季患者较密集;疾病谱排序前3位病种为外科类疾病(车祸伤、普外、骨科),次3位病种为内科类疾病(神经、呼吸、心血管)。结论:天内在8-22时及夏季应加强院前急救力量,重点是外伤和心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

  • 标签: 院前急救 流行病学
  • 简介:目的:比较直接皮冠脉介入治疗(直接PCI)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收治急性心梗并行再灌注治疗243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再灌注方法分为直接PCI(A,n=198)和静脉rt-PA溶栓(B,n=45),比较病人住院期间主要临床事件结果.结果:在平均住院日、出院时血浆BNP改善率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上,直接PCI均优于静脉溶栓(P<0.05);心肌再梗以及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在直接PCI明显降低(P<0.05).但年龄小于65,或发病在3h内患者,种干预方法近期死亡率无统计差异.静脉溶栓患者就诊至开始干预治疗时间明显短于直接PCI(P<0.01),且静脉溶栓未作择期PCI患者其治疗费用明显降低(P<0.01).结论:直接PCI在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总体效果优于静脉溶栓疗.但静脉溶栓起效快、费用低;对发病在3h内患者,种再灌注方法近期疗效相近.

  • 标签: 高型 心肌梗死患者 灌注方法 疗效差异 Myocardial INFARCTION
  • 简介:目的:探讨口咽通气管在口气管插管患者应用.方法:将338例口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观察(n=168)和对照(n=170),观察应用口咽通气管同定气管导管,对照采用牙垫固定气管导管,比较气管插管移位程度、非计划性拔管数、患者舒适度、口腔黏膜损伤等发生情况.结果:观察气管插管移位程度低.非计划性拔管、口腔黏膜损伤例数均较对照短,患者舒适度增加,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口气管插管应用口咽通气管可有效避免气管插管导管移位,预防非计划性拔管发生,减轻口腔黏膜损伤,增加病人舒适度,有利于患者康复.

  • 标签: 口咽通气管 气管插管 非计划性拔管 口腔黏膜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护理效果。方法从我院抽选冠心病患者90例,均实施皮桡动脉穿刺介入处理,但对照患者于治疗中实施基础护理,干预则实施围术期护理,评定效果。结果干预患者并发症率、护理满意率和对照统计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于冠心病皮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中实施围术期护理干预效果突出,可预防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值得学习。

  • 标签: 经皮桡动脉穿刺介入 冠心病 护理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特点,为早期诊治提供依据.方法:将不同年龄AMI患者在性别、患病率、症状、梗死范围、冠脉造影等方面的异同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AMI不同年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患病年龄上60以下青壮年仅占27.2%,老年人占72.8%;症状方面青壮年人中79.6%有典型胸痛症状.远高于老年人中50.2%.老年人多部位AMI占34.6%,明显高于青壮年人10.2%;二间相比较显著差异,P<0.05.结论:AMI以男性为主,青壮年AMI多有典型胸痛症状,而老年人以多部位AMI所占比例较多,50~79年龄段是AMI发病高危人群,定期体检有助于AMI早期预防和治疗.

  • 标签: 不同年龄 心肌梗死 临床特点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肝癌中运用效果及对bFGF、VEGF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肝癌病患14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和对照,每组各74例。其中观察给予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对照则进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bFGF、VEGF值等指标。结果内各指标治疗前1天与治疗后1周比较显著,存在统计意义(P<0..01);观察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分别与本组内治疗前各指标值比较显著,存在统计意义(P<0.01),观察手术治疗总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比较存在统计意义(P<0.01)。结论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肝癌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中山市近3年来交通伤害流行病学分,制定相应急救对策提高交通伤害救治水平。方法:收集2004年~2006年中山市急救中心救治交通伤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交通伤害患者人数及比例均有比较明显升高趋势。伤害部位以头部、四肢骨折、腹部为主,多发伤及复合伤所占比例有所增加。结论:通过对交通伤害者流行病学分,制定科学急救应对措施可有效提高交通伤抢救效率。

  • 标签: 交通伤 流行病学 急救对策
  • 简介:目的:总结左锁骨下静脉插入导管床边紧急心脏临时起搏在急诊抢救中应用.方法:12例阿-斯综合征、心脏骤停患者在急诊床边锁骨下静脉插入带指引钢丝临时起搏导管,应用AXQ-3体外起搏器,边起搏边推送电极导管,紧急心脏起搏.结果:12例均起搏成功,达到有效起搏时间为3~9分钟,效果恒定、可靠.结论:该法起效快,疗效肯定,急诊应用,可缩短有效起搏时间,使更多危重者获救.

  • 标签: 心脏起搏 锁骨下静脉 急诊抢救
  • 简介:目的:对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及影像学(头颅CT、MRI)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①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发病年龄高峰为60~79,临床表现较急,以运动减慢强直、球麻痹为主要临床表现,锥体束损害表现明显,而静止性震颤少见;②伴发高危因素中,以高血压、糖尿病为最多见,且较高比例患者存在血脂增高和c反应蛋白指数增高:③头CT、MRI影像学检查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患者可见明显影像学异常,主要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88.3%),部位可位于单侧、双侧基底节或额叶白质,部分病例在大脑脚、侧脑室旁可见缺血性改变。结论: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起病形式较急.多伴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头影像学有明显缺血改变。

  • 标签: 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 临床特点 影像学改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耐药性。方法2012年1月~2015年1月于我院重症监护室接受机械通气超过48h患者有200例,其中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有46例。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敏感度观察和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分析其临床特点及病原学耐药性。结果结论重症监护室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主要是葛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极强。因此需要不断强化对患者综合管理,预防和治疗并重,从而提高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救治率。

  • 标签: 重症监护室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临床特点 病原学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改良侧俯卧位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听神经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同研究各30例,对照患者使用常规侧俯卧位,研究患者使用改良侧俯卧位,对比患者治疗结果;结果在患者治疗结果方面,研究患者显著优于对照差异统计意义(P<0.05);结论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改良侧俯卧位效果确切,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应当推广应用。

  • 标签: 乙状窦 后入路 听神经瘤切除术 改良侧俯卧位 效果
  • 简介:目的:通过流行病学、微生物特性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人预后分析,探讨减少危重病人VAP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至2007年11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被确诊为VAP病例资料。结果:VAP患者住ICU天数、机械通气天数较非VAP患者明显延长(P〈0.05,P〈0.01)。高龄、严重基础疾病、延长机械通气持续时间是VAP患者高死亡率危险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做好各项预防消毒措施是防治VAP关键。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流行病学 微生物学 预防
  • 简介: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其唯治疗方法,1974年King等首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闭合继发孔型ASD获得成功,随着介入治疗进展,先后设计出若干种封堵器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5月以来,先后用Sideris封堵器治疗ASD5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9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房间隔 导管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AKI)发病情况及与预后有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患者出现急性肾损伤发生情况,并进行APACHE11评分,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和死亡比较之间各项参数;根据RIFLE修订标准将急性肾损伤患者分为三期,比较三期患者预后。结果:ICU中重症患者急性肾损伤发病率为21.31%,死亡率为57.69%;死亡与存活比较,其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较高.与存在基础疾病及MODS有关;在老年病人中急性肾损伤三期之间死亡率比较无明显性。结论:重症病人年龄越大,病情越重,AKI发病率和死亡率越高。

  • 标签: 重症患者 急性肾损伤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难治性产后出血三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合理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4月至2004年4月,采用子宫切除术、髂内动脉结扎术、导管动脉栓塞术等方法治疗52例难治性产后出血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抢救成功,其中子宫切除术13例,髂内动脉结扎术26例,导管动脉栓塞术13例.结论:髂内动脉栓塞术以其优点已成为治疗产后大出血重要手段,各种治疗方法选择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时间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而定.

  • 标签: 难治性产后出血 治疗方法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髂内动脉结扎术 子宫切除术 抢救成功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人眩晕病因与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眩晕患者临床资料。结果:90例眩晕病例中脑血管疾病占63例(70%),其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41例(46%)。结论:老年眩晕最主要病因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也应高度警惕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等危及生命情况。

  • 标签: 眩晕 临床特征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