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索胃镜检出胃恶性病患者的发病及胃镜、病理特点。方法:对我院1990~2009年胃镜诊断的3460例胃恶性病患者按不同年龄分组进行胃镜及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3460例胃恶性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2.26:1),但年龄≤40岁组男女差别不大。50岁以上发病明显增高,特别是60~70岁发病率最高。胃窦部为胃癌的高发部位,年龄440岁组以胃体和胃窦为主,而60岁以上患者胃贲门食管连接部癌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年龄440岁组病理类型以分化差、恶性程度高的低分化腺癌和印戒细胞癌为主,随着年龄增长.病理类型逐渐趋向于以中分化管状腺癌、高分化管状腺癌为主。胃淋巴瘤多发于胃体、胃窦部,胃镜下表现以多发性溃疡病灶为主。结论:胃恶性病的发病与年龄、性别密切相关,不同年龄组胃癌的发生部位、病理特点各不相同,应引起重视,同时应提高对青年人胃癌的认识,提倡和重视胃镜检查普及,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标签: 胃癌 胃镜检查 病理
  • 简介:目的冠状动脉扩张性病(CAE,coronaryarteryectasia)是一种冠状动脉扩张为主的血管病变,扩张的冠脉直径大于附近正常血管的1.5倍。文章概述CAE的发病机制、临床危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coronaryarterydisease)的区别、与全身其他血管扩张的关联、治疗的特殊之处。方法以近年来CAE相关临床、基础研究文献,概述CAE的研究进展。结果CAE在冠脉造影中的检出率为1-5%,粥样硬化、炎症反应是其主要发病机制;CAE可对冠脉血流动力学产生不良影响而被认为是有害的冠脉病变;粥样硬化重、特定的ACE、MMP基因型、不合并糖尿病的CAD患者更容易出现CAE;治疗CAE与CAD基本类似,但不适合用硝酸酯类等药物。结论CAE是一种有临床危害的不同于CAD的冠脉病变,需要临床重视及针对病因进行干预。

  • 标签: 冠状动脉扩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粥样硬化 炎症
  • 简介:由于幼儿自控能力差,习惯把各种小物体放人口中,所以幼儿消化异物很常见,但幼儿消化异物的取出有一定的困难。我们近年来应用普通胃镜取出幼儿异物共7例,均取出成功。

  • 标签: 普通胃镜 异物取出术 幼儿 上消化道异物
  • 简介:糖尿病患者合并下肢动脉病变(PAD)较非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更高、进展速度更快、病变更严重。PAD的内科治疗一方面强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全面干预,另一方面是针对间歇性跛行症状的药物治疗,其中己酮可可碱、西洛他唑、沙格雷酯、前列腺素E能改善行走距离,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动脉病变 治疗 药物
  • 简介: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anti-inflammatorydrugs,NSAIDs)临床应用广泛,但常见消化不良反应,尤其以消化出血最常见。塞来昔布是一种新型NSAIDs,消化出血的发生率较低,有文献报道其消化出血风险甚至与安慰剂相当,而引起急性消化大出血的情况则更少。现报道1例90岁高龄患者服用塞来昔布后导致急性消化大出血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醒临床医师在高龄老年人群中应用该药物时仍要注意消化出血的风险。

  • 标签: 老年人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鸭流感病毒受体分布特点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凝集素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鸭呼吸消化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用荧光素Alexa488标记禽流感病毒H9N1、人流感病毒H1N1,观察这两种病毒与鸭呼吸消化各解剖部位结合特点。结果SAα-2,3Gal受体在鸭呼吸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副支气管和消化结肠呈高密度分布,而SAot-2,6Gal受体缺乏或仅极少量表达。禽流感病毒H9N1能与鸭呼吸消化上皮细胞结合,而人流感病毒H1N1与副支气管和结肠未见结合反应,仅极少量与气管、支气管、次级支气管结合。结论水禽类鸭流感病毒SA受体的分布以SAα-2,3Gal受体为主,在呼吸消化均呈高密度分布,有利于各亚型禽流感病毒在其复制、基因重配。

  • 标签: 甲型流感病毒 受体 唾液酸
  • 简介:消化内镜技术从硬式内镜、半曲式内镜、光导纤维内镜到电子内镜发展有100多年历史。但是,小肠长达5—7米,成为内镜检查盲点。1999年,以色列GavrilJ.Lddan和英国PaulSwain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无线胶囊内镜。2001年欧洲及美国FDA相继批准胶囊内镜应用于临床。2003年美国FDA正式批准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的一线检查工具。2005年我国重庆金山科技集团自主研发OMOM胶囊内镜,当年即投入临床使用。胶囊内镜的研发开辟了内镜技术的全新领域。

  • 标签: 胶囊内镜 消化道疾病 诊断
  • 简介:急性消化出血是内科常见急症之一,病情急,变化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随着人口老龄化,急性消化出血病例逐年增加,由于老年人器官老化,其生理功能、病理生理以及好发疾病和临床表现有着其自身的特点。我院2004年5月至2008年8月共收治老年消化出血患者90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老年人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甲壳素是1811年法国学者Braeonno发现.1823年由Odier从甲壳类动物外壳中提取,并命名为CHTTIN.又名:几丁质,几丁聚糖。化学名称:聚N-乙酰葡萄糖胺.分子式:(1,4)-2-乙酰胺基-2-脱氧-β-D-葡萄糖fC8H13N05)n。2002年在山东召开咿中国化学会甲壳素专家研讨会”.采肘甲壳素”作为统一命名。主要以资源丰富的虾蟹壳为原料,经脱钙、脱蛋白、脱色等工艺加工而成,是壳聚糖、氨基葡萄糖等产品的基础原料。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化得到的产物.是线性高聚物,其理化性质相对稳定。具有生物活性,可生物降解.粘合性及成纤成膜性能良好.目前它是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第六大生命要素。对人体具有强化免疫。抑制老化,预防疾病,促使疾病痊愈和调节生理机能等五大功能。

  • 标签: 甲壳素 疾病研究 消化道 衍生物 乙酰葡萄糖胺 D-葡萄糖
  • 简介: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与消化出血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每日服用100mg阿司匹林的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并检测却。根据蛳检测结果将3809例入选对象分为却阳性组和Hp阴性组,随访2年,观察消化出血情况;Hp阳性伴消化出血患者抗Hp治疗根除咖后分组,分别给予法莫替丁40mg睡前顿服(干预组),或不加干预者作为对照组,2组均继续服用阿司匹林,随访2年,观察其再出血情况。结果: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消化出血率明显高于60岁以下患者(P〈0.05);Hp阳性组2802例患者中上消化出血146例(5.21%),Hp阴性组共1007例患者,消化出血为30例(2.98%),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4例患者根除Hp法莫替丁干预组72例,消化再出血2例(2.78%),对照组72例,消化再出血8例(11.1%),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0岁以上老年患者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增加上消化出血风险;Hp感染并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可增加患者消化出血风险;法莫替丁干预能有效降低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消化再出血风险。

  • 标签: 幽门螺杆菌 阿司匹林 上消化道出血
  • 简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80岁,发作性心前区疼痛15h入院。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入院时体温36.6℃,脉搏93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70mmHg,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无杂音。心电图V1~V4ST段抬高0.3mV,V1~V2呈QS型,V3~V4有小q波,Ⅱ,Ⅲ,

  • 标签: 老年人 心肌梗死 胃肠出血
  • 简介:患者男,64岁。1h前突然便新鲜血1次,量约1000ml,伴头晕、乏力而入我院。3年前曾有急性胰腺炎病史。体检:心率90次/min,血压100/70mmHg(1mmHg=0.133kPa),神志清楚,贫血貌,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未触及肿块,移动性浊音阴性。肛门指诊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71×10^12/L、血红蛋白84g/L。给予止血、输血、补液等对症处理。

  • 标签: 下消化道大出血 胰腺假性囊肿 脾动脉 结肠 急性胰腺炎 移动性浊音
  • 简介:目的:观察远端胃大部切除不同消化重建术式对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胃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血糖的影响。方法T2DM胃癌患者88例行根治性远端胃切除术,其中43例行毕I式重建,22例行毕Ⅱ式重建,23例行Roux-en-Y重建。观察手术前、术后1年3组患者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指标,并随访患者糖尿病的控制情况。结果手术前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各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3组患者BMI、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减低,但各组之间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毕I式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为18.60%,毕Ⅱ式组为72.73%,Roux-en-Y组为73.91%,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3903,P<0.05)。毕Ⅱ式与Roux-en-Y组控制血糖的有效率均高于毕I式组(χ^2=18.3409,P<0.05;χ^2=19.4804,P<0.05)。毕Ⅱ式与Roux-en-Y组之间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81,P=0.9284)。结论远端胃大部切除后,毕Ⅱ式与Roux-en-Y重建可改善T2DM胃癌患者血糖代谢,且并不明显影响患者营养状况。

  • 标签: Ⅱ型糖尿病 胃癌 消化道重建 ROUX-EN-Y 营养 糖代谢
  • 简介:目的:探讨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消化出血中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双气囊小肠镜在病因诊断中联合应用的意义。方法:采用M2A胶囊内镜对107例不明原因消化出血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男61例,女46例,平均年龄(51.6±18.9)岁。其中36例患者依据胶囊内镜所观察到的结果,选择经口或经肛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和(或)手术探查。结果:107例患者中106例(99.1%)完成胶囊内镜检查,75例(70.8%)胶囊内镜通过回盲瓣。107例中病变检出96例(89.7%)、确诊70例(65.4%)。36例中再经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和(或)手术后证实胶囊内镜诊断者为26例(72.2%)。2例(1.9%)发生胶囊滞留。结论: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出血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病因诊断的首选筛查手段,与双气囊小肠镜联合应用可大大提高疾病的确诊率。

  • 标签: 胶囊内镜 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 双气囊小肠镜
  • 简介:目的研究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阿司匹林对小鼠消化出血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45只20-25g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甲基纤维素对照组、阿司匹林组和双氯芬酸钠组,每组15只。术前对小鼠进行灌胃给药(甲基纤维素、阿司匹林、双氯芬酸钠),随后进行在体I/R手术,24小时后,观察小鼠胃肠道粘膜的损伤程度,对粘膜出血点的数量及长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双氯芬酸钠作为阳性对照药,对小鼠胃肠道粘膜损伤程度远远大于甲基纤维素和阿司匹林。阿司匹林组出血点个数(10.3±0.9vs.2.6±0.5)及粘膜损伤长度(19.1±2.2vs.3.1±0.4)uM显著高于对照组,而在正常小鼠中相同剂量的阿司匹林未能引起小鼠消化显著的出血反应。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加重了阿司匹林对胃肠道粘膜的出血风险。

  • 标签: 阿司匹林 缺血再灌注 出血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采用内镜治疗心血管术后上消化出血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66例心血管术后上消化出血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止血治疗,观察组在同对照组治疗基础给予内镜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再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内镜治疗心血管术后上消化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内镜治疗 心血管术 上消化道出血 疗效
  • 简介:患者女,16岁,因“间断性右侧腹痛9个月,黑便2日”收入院。入院前未予系统诊治。2日前排黑色稀便,每日一次,量约500ml,同时腹痛较前加重。无任何其他症状。11月前曾行阑尾切除术。体检:重度贫血外貌,心肺正常,腹部饱满、柔韧感,右侧腹部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实验室检查:HGB48g/L,WBC8.6×10^9/L,

  • 标签: 实性假乳头状肿瘤 上消化道出血 胰腺 右侧腹痛 腹部压痛 阑尾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