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脑钠肽(BNP)、肌钙蛋白T(TnT)对急性肺栓塞(APE)病情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间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急诊科APE患者74例,男性42例,女性32例,年龄19-84岁,平均年龄(55.1±16.6)岁。根据BNP和TnT水平分为3组,BNP+TnT均阴性为A组40例,单纯BNP阳性为B组24例,BNP+TnT均阳性为C组10例。测定所有患者BNP、TnT水平;记录患者入院后症状缓解时间及住院总时间。结果与A组比较,B组发生晕厥的比例升高(2.5%vs.16.7%),与B组比较,C组发生晕厥的比例升高(16.7%vs.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B组比较,C组BNP水平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T与住院总时间呈正相关(r=0.537,P<0.05)。结论BNP、TNT均是APE患者病情评估的重要指标,两者均升高的APE患者应积极处理。
简介:在卒中的实验性研究中,发现胆红素能抑制动脉粥样硬化,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呈负相关,并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尚无胆红素水平与卒中相关的临床数据。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内科的Perlstein等推测,较高的胆红素水平,也许能降低卒中的发生率,并能改善卒中患者的预后。一项能代表美国普通人群的横截面调查———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NationalHealthandNutritionExaminationSur-vey)在1999—2004年调查了胆红素与卒中的关系。在13214例具有卒中史、血清总胆红素检查和卒中危险因素资料的成人参试者中,453例报告有卒中史。其中138参试者报告发生了卒中不良预后,即由卒中引起的、长期的健康问题,或因卒中导致的残疾。校正人口学特征和卒中危险因素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评价危险度(OR值)和95%可信区间(CI)。校正多变量后,在所有参试者中,胆红素增加至1.71μmol/L(0.1mg/dl)水平,卒中发生的概率降低9%(OR:0.91;95%CI:0.86~0.96);在有卒中史的参试者中,卒中不良预后的概率降低10%(OR:0.90;95%CI:...
简介: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与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02例,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化血红蛋白水平2型糖尿病患者被分为:HbA1c正常组(44例,HbA1c≤6.5%)和HbA1c升高组(58例,HbA1c〉6.5%),检测各组患者的baPWV及血脂、血糖及hsCRP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HbA1c正常组和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1.82±0.2)mg/L比(2.7±0.1)mg/L比(3.5±0.1)mg/L]均显著升高,baPWV[(1412±95)cm/s比(1755±72)cm/s比(2040±105)cm/s]显著增加(P均〈0.05),且HbA1c升高组hsCRP水平和baPWV显著高于HbA1c正常组(P均〈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者,且血糖控制不理想者的明显高于血糖控制理想者的,积极控制患者血糖可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简介: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Tangiography,CTA)血管分析软件VascuCAP,对比人工定性与软件定量评估之间的差异。方法按入选排除标准筛选病例,对颈动脉CTA图像进行人工定性及软件半自动定量评估,记录斑块脂质核心、钙化、斑块内出血及动脉狭窄程度等参数。按人工定性标准将评测动脉分组,对比定量评估数据之间的差异。结果共计入组121例病例,测得465条动脉数据,按有无钙化或有无狭窄分组后,VascuCAP测得的钙化程度与血管狭窄相关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有无脂质核心分组后,两组的最大脂质核心区域面积和最大脂质核心区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VascuCAP软件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行定量研究,省时准确且高效,与人工评估有较好的一致性。
简介:摘要目的设计一种新的评估表对血液透析患者情况进行评估,制定出相应的评估等级,以便能合理安排护士,指导护士给予相应护理,确保患者的透析质量与安全。方法2015年1月至12月242例患者透析次数共计38680人次,结合血净病房现实情况制定评分表格,每次每位患者透析前进行评估,并填写在血液透析单上,根据评估等级护士长分配相应的护士进行护理并给予指导。结果这种评分表更能真实地反映透析当日患者的病情,更能反映护士的工作强度及工作量,同时护士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结论本文所提出的评估表能够为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病情,了解所负责患者的情况更好地服务,有利于护士长合理安排护士所看护患者的人数,确保透析患者的护理质量安全,提供有力的依据。
简介:目的通过测定理想血压、血压正常高值及原发性高血压人群的血浆血管紧张素Ⅰ(ATⅠ)、血管紧张素Ⅱ(ATⅡ)和肾上腺髓质素(ADM)的水平,了解血压与血浆ATⅠ、ATⅡ及ADM水平的关系。方法分别纳入健康志愿者(理想血压组)40例、正常高值血压者(高值组)40例和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组)患者3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ATⅠ、ATⅡ和ADM水平。结果三组间ATⅠ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理想血压组相比,高值组和高血压组ATⅡ和ADM均较高(P〈0.05),尤其以高血压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ATⅠ与血压无关ATⅡ和ADM随血压升高而水平呈上升趋势。
简介:目的利用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变化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青海红十字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透析后,体重差异大小分为2组,其中A组差异<2.5kg(35例);B组差异>2.5kg(45例)。在进行1次血液透析前后,分别利用心脏彩超测量所有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结果A组患者透析前后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透析后较A组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明显降低,A峰明显升高,E/A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心脏彩超评估左心室前负荷对左心收缩舒张功能的影响时,若前负荷变化达到一定程度会明显影响左心舒张功能,而对左心收缩功能无明显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血压水平与腰身指数、瘦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006年12月至2007年7月人疗养院体检的军地疗养员共702人,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血压,用放射免疫法检测瘦素,并按不同水平血压分为正常血压组(324例)、正常高值血压组(232例)、高血压组(146例)三组进行分析。结果:随着血压增高,腰身指数、瘦素水平也增高,三组之间两两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腰身指数和体重指数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差、瘦素明显相关(r=0.302-0.466,P〈0.001;r=0.262~0.353.P〈0.001),但腰身指数的相关性优于体重指数。结论:腰身指数、体重指数、瘦素均可作为血压水平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从简易而准确的角度看.腰身指数更具实用性。
简介:目的探讨新发心肌梗死与血清尿酸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09年2月-2014年12月于四川省广元市第二人民医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80例(AMI组),其中男性166例,女性114例,年龄23-75岁,平均年龄(56.39±12.93)岁。同时选取在心内科住院的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性59例,女性41例,年龄26-69岁,平均年龄(55.10±14.41)岁。所有心肌梗死患者于6h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相关梗死血管,结合心电图表现,分为单病灶组(178例)和多病灶组(102例)。所有入选者检测血清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三酰甘油(TG)。同时测定胸痛发作后12h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测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Simpson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AMI组血清尿酸为(352.18±65.20)mmol/L,明显高于对照组(301.37±72.0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病灶组比较,多病灶组血清尿酸[(322.17±69.40)mmol/Lvs.(374.38±54.39)mmol/L]、CK-MB[(40.32±18.41)U/Lvs.(75.50±20.27)U/L]、LVEDD[(47.53±6.39)mmvs.(54.30±5.13)mm]升高,LVEF[(61.27±7.18)%vs.(41.94±8.5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两组血脂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与CK-MB呈正相关(r=0.589,P〈0.05),与LVEF呈负相关(r=-0.605,P〈0.05),与LVEDD无相关性(P〉0.05)。结论新发心肌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升高,同时血清尿酸水平越高心功能越差,心肌损伤越严重。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不同体质指数(BMI)水平对普通人群新发心房颤动(房颤)风险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中关于BMI与普通人群新发房颤风险关系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7月。根据预先设定的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由2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质量评价等工作,将符合标准的文献纳入,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在初步检索得到的685篇文献中,共纳入12篇符合标准的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超重组的房颤发病风险增加43%(RR=1.43,95%CI:1.30~1.57,P<0.00001),肥胖组的房颤发病风险增加89%(RR=1.89,95%CI:1.69~2.12,P<0.00001);与超重组相比,肥胖组的房颤发病风险增加32%(RR=1.32,95%CI:1.25~1.39,P<0.00001);与非肥胖组相比,肥胖组的房颤发病风险增加55%(RR=1.55,95%CI:1.41~1.69,P<0.00001)。结论超重与肥胖明显增加普通人群新发房颤的风险,随着BMI水平的增加,新发房颤风险也在逐级增加。
简介:目的:监测丽水市城镇女性机关干部血压水平及变化趋势。为防治心脑血管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健康体检方法连续调查女性机关干部的血压水平及相关因素,应用EPIINFO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2001年以来连续二年女性机关干部群体平均年龄增大,体质指数呈下降趋势(P〈0.05~〈0.001)。多数年龄段的收缩压、舒张压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P〈0.05~〈0.001),尤其是心脑血管病3个危险因素的个体聚集现象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结论:在心脑血管病社区防治工作中加强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能有效控制以至逆转女性机关干部群体血压异常水平,防治心脑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