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最常见疾病之一。越来越多的冠心病患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护理质量的好坏成为冠心病手术成功与否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是减少冠心病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关键。
简介:目的探讨在围手术期循证护理方法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到2017年8月我院接收的12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按住院号进行随机数表法抽取,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所有患者均接受择期手术后,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跟踪并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子宫切除、出血性休克)以及心理情况(SAS、SDS)。结果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术后实验组的抑郁状态(SAS、SDS得分低)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患者采用围手术期的循证护理,可减少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心理状况良好,预后较好,分娩的风险进一步降低,有助于保证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
简介:目的探讨接受心脏手术的患者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后的血小板变化规律及预后.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的心脏手术患者在围术期应用IABP超过3天者共176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应用IABP前的最后一次血小板计数、应用IABP后每日血小板计数,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分析血小板减少与并发症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所有入组患者中共有104例(59.1%)应用IABP后出现血小板减少,其中Ⅰ度减少22例、Ⅱ度减少51例、Ⅲ度减少23例、Ⅳ度减少8例.全组共有17例患者接受血小板输注治疗,无1例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全部患者中149例存活并顺利康复出院,27例死亡或自动出院.存活患者中141例患者在出院时血小板计数即恢复正常值,其余8例患者仍为Ⅰ~Ⅱ度血小板减少.结论血小板减少是应用IABP的并发症之一;但只要加强监护、及时处理,即使出现Ⅲ度、Ⅳ度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同样可以获得良好的预后.同时,血小板减少并不引起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也可能并非IABP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行手术的甲状腺患者1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理状态、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SDS及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87%显著低于对照组42.86%(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8.41%显著高于对照组82.54%(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甲状腺围术期患者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心血管系统的稳定作用.方法:高血压术前病例90例被随机分为单纯全麻(GA)组和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GEA组)组,各45例.术中和术后5d内监测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比较两组病人的扩血管降压药用量.结果:GEA组较GA组血压下降明显,以收缩压降低为主(P<0.01).GEA组的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7.8%,较GA组(51.1%)亦明显下降(P<0.01).GEA组的扩血管药用量亦明显少于GA组(P<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病人围术期循环功能有稳定作用,尤其适用于高血压病人的手术麻醉.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肌缺血与体力活动代谢当量(METS)水平的关系。方法选择非心脏手术的老年患者100例,评估体力活动代谢当量值,并分为3组:Ⅰ组(〈4METs,22例),Ⅱ组(4~7METs,40例),Ⅲ组(〉7METs,38例)。动态心电图监测术前1天及术后第1、2天每例患者心肌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Ⅰ组患者术后第1天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术前增高(P〈0.05)。Ⅰ组患者术后第1、2天心肌缺血发生率、缺血次数及缺血时间均高于Ⅱ组及Ⅲ组(P〈0.05,P〈0.01)。与Ⅱ组比较,Ⅲ组患者术后第1天心肌缺血发生率较低(P〈0.01),术后第2天无统计学差异。Ⅲ组患者总的围手术期心肌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Ⅰ组、Ⅱ组(P〈0.01)。与Ⅰ组比较,Ⅱ组、Ⅲ组的心肌缺血阳性患者缺血程度明显降低(P〈0.01);而Ⅲ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体能低的老年患者术后心肌缺血发生率较术前明显增高,而且严重;体能良好的患者术后1天的发生率、缺血次数及持续时间低于体能中等的患者。
简介:目的观察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安全性,以及防治脑缺血事件发生的围手术期效果。方法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行血管成形术治疗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27例(29处)。29处狭窄中17处位于后循环,12处位于前循环。观察狭窄的部位、治疗前后的狭窄率、治疗成功率、治疗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转归、术后患者症状改善的状况,术后30d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缺血性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前平均狭窄程度为71.8%(56.0%-87.8%),术后残留狭窄率为24.9%(0—45%)。治疗成功率为100%。4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其中3例为病变相关性穿支动脉梗塞,1例为非病变相关性梗塞,无出血性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4.8%,致残率为7.4%,严重致残率为3.7%,死亡率为0。术后30d内患者症状均有所好转,无新出现的脑缺血事件。结论应用Gateway-Wingspan支架系统治疗颅内动脉狭窄安全,其围手术期临床效果较好,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简介:目的总结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心房颤动(房颤)术后处理的经验.方法2013年10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施行迷宫Ⅲ手术治疗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178例.同期行二尖瓣置换术95例、二尖瓣成形术28例、主动脉瓣置换5例、主动脉瓣和二尖瓣置换术50例.结果死亡1例(0.56%),因左心室破裂修补成功4d后多脏器衰竭死亡.主动脉阻断时间(102.24±22.07)min,体外循环时间(192.97±32.21)min,ICU停留时间(35.55±17.62)h,术后住院时间(15.10±3.33)d.出现二次开胸止血4例(2.25%)、新发脑梗死2例(1.12%)、低心排血量综合征5例(2.81%).应用临时起搏器136例(76.41%),行同步电复律14例(7.87%),无应用永久起搏器的患者.出院时窦性心律170例(96.05%,170/177)、房颤7例(3.95%,7/177),NYHA心功能Ⅰ级158例(89.27%)、Ⅱ级19例(10.73%).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和左心房直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较术前明显增加(P<0.01).出现跨二尖瓣A峰142例(80.23%,142/177),出现跨三尖瓣A峰152例(85.88%,152/177).结论系统训练、合理选择患者、恰当的手术处理、术后积极防治心律失常是迷宫Ⅲ手术围术期处理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