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在治疗肺癌中的效果。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下的小切口行肿瘤切除并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随访6年之内的生存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一共清理淋巴结688个区1054枚淋巴结,每位患者平均为(12.31±2.67)枚;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术后患者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肺癌的方法。
简介:目的常规呼吸训练增加麻醉科的可视化血氧饱和度(SpO2)指导肺切除术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及依从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分成传统常规锻炼(N)组、可视化锻炼(V)组,各63例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其中V组按SpO2按标准指导。记录2组掌握深呼吸程度、入室时深呼吸锻炼达标率、术后7天深呼吸锻炼达标率、主动订立运动计划率。结果2组比较宣教知情评分、入室时自学深呼吸达标率无差异(P〉0.05)。术后7天深呼吸达标率V组高于N组(P〈0.05)。全组术后总感染率5.3%,组间无差异。结论麻醉医生利用时间和技术的优势,延续外科术前呼吸训练,首次锻炼时以可视SpO2即时新锻炼指标,能提高锻炼效果,且能提高患者锻炼信心,对提高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参与长期运动锻炼计划,有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探讨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以期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一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的临床特点,结合既往文献对22例该病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本例患者纤维支气管镜病理诊断为支气管乳头状瘤,行外科手术治疗.复习文献,22例下呼吸道乳头状瘤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咳痰81.8%、咯血40.9%和呼吸困难36.4%;18.2%(4例)患者误诊为肺结核;位于气管、主支气管的乳头状瘤占68.2%(15例);86.4%(19例)患者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组织病理确诊以及63.6%(14例)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下介入治疗.结论下呼吸道乳头状瘤临床表现不典型,咳痰、咯血和呼吸困难多见,易误诊为肺结核,确诊需组织病理检查,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和镜下介入治疗在本病诊断和治疗中作用巨大.
简介:目的观察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分析其体外耐药特征.方法对36例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测定该菌的体外药物敏感性.结果在36例感染病例中,全部患者在感染前均应用过广谱抗菌药物,94%患有各种严重基础疾患,67%的患者接受过超过3天的糖皮质激素治疗,56%接受过有创机械通气.体外药敏提示该菌多种耐药明显,敏感率大于60%,仅有头孢他定、环丙沙星、TMP-SMZ.结论嗜麦芽寡氧单胞菌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缺乏特征性,由于该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抗感染治疗困难.
简介:目的分析产ESBLs的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及耐药特点,以及患者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2月~2008年8月分离的下呼吸道感染的肠杆菌科细菌用梅里埃ATB152微生物分析仪进行鉴定,检测ESBLs表型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在检测的肠杆菌科细菌中,ESBLs总阳性率为41.3%,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阴沟肠杆菌的产酶率分别为42.0%、52.0%和35.1%,产ESBLs的菌株对除碳青酶烯类之外的抗菌药物耐药率明显高于非产酶株,其中多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产ESBLs菌的危险因素为长期使用三代头孢菌素、使用免疫抑制剂、ICU患者、做过导尿插管、动过大手术、患慢性消耗性疾病的患者。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感染,应选用亚胺培南、或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物,慎用三代头孢。
简介:目的观察全身化疗联合纤支镜下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煤工尘肺中、晚期肺癌的疗效。方法56例煤工尘肺(CWP)中、晚期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8例)给予改良CE方案(卡铂,环磷酰胺,VP16)静脉化疗联合纤支镜下局部注射药物。对照组(28例)仅给予改良CE方案全身化疗。28天为一周期,至少完成3周期。结果观察组有效率89.29%;对照组有效率57.14%。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毒副反应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是胃肠道反应及骨髓抑制。结论全身化疗联合纤支镜下局部注射药物治疗煤工尘肺(CWP)中、晚期肺癌疗效明显。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究对大叶性肺炎患者采取电子支气管镜下肺内注药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20年3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66例大叶性肺炎患者,作为此次探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3,电子支气管镜下肺内注药疗法)和对照组(n=33,常规药物疗法),比较分析两组不良指征消退时间及治疗成效。结果:实验组发热、肺部啰音、咳嗽、使用抗生素等各项不适症状消退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治疗5d、7d、15d分别拍摄临床影像,实验组影像学所示出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大叶性肺炎的治疗,利用电子支气管镜进行肺内注药法较常规肺内注药法而言,成效更佳,可明显加快高热、恶寒、胸痛、咳痰等各项不适症状缓解,同时能缩减住院时间,强化预后生活质量,其临床意义较高。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能否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ARDS)患者的预后。方法选择我院RICU和中心ICU近两年中重度ARDS机械通气患者60例病人,按是否应用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分为两组,即传统液体管理组(传统组)和超声指导下液体管理组(超声组),分别收集两组病人7天内液体平衡、氧合指数、序贯器官衰竭(sequentialorganfailureassessment,SOFA)评分、有创机械通气时长、住ICU天数、28天生存率,对比两组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对比传统组,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超声组累积液体正平衡均更低(P<0.001);超声组患者第1、3、5、7天氧合指数均高于传统组(85±8.8vs81±8.6,118±10.0vs112±9.6,155±14.0vs146±12.9,185±15.6vs171±18.0,P<0.05),超声组在第1、3天SOFA评分与传统组无显著差别(10.2±3.1vs10.5±2.8,9.5±3.0vs9.8±2.6,P>0.05),而在第5、7天明显低于传统组(7.2±2.3vs8.5±2.5,4.3±1.5vs5.5±2.0,P<0.05);对比传统组,超声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更短(8.8±2.0vs10.6±2.8,P<0.05),住ICU天数更短(10.5±2.1vs13.0±3.5,P<0.05),但28天死亡率无显著差别(33.3%vs26.7%,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方法,超声指导方法更有利于ARDS患者限制性液体管理的实施;超声指导液体管理可以更好地改善氧合和器官功能,缩短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和减少住ICU天数,但不能降低28天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