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常规呼吸训练增加麻醉科的可视化血氧饱和度(SpO2)指导肺切除术患者呼吸锻炼的效果及依从性。方法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符合入选标准的126例肺叶切除术患者,分成传统常规锻炼(N)组、可视化锻炼(V)组,各63例进行呼吸锻炼缩唇呼吸及腹式呼吸,其中V组按SpO2按标准指导。记录2组掌握深呼吸程度、入室时深呼吸锻炼达标率、术后7天深呼吸锻炼达标率、主动订立运动计划率。结果2组比较宣教知情评分、入室时自学深呼吸达标率无差异(P〉0.05)。术后7天深呼吸达标率V组高于N组(P〈0.05)。全组术后总感染率5.3%,组间无差异。结论麻醉医生利用时间和技术的优势,延续外科术前呼吸训练,首次锻炼时以可视SpO2即时新锻炼指标,能提高锻炼效果,且能提高患者锻炼信心,对提高患者呼吸锻炼依从性,参与长期运动锻炼计划,有积极意义。
简介:目的比较肺癌上叶切除术后置入单、双胸管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12月江苏省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3例肺癌(肿瘤位于上叶)患者,分为双胸腔引流管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57.2±9.0)岁]和单胸腔引流管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56.5±9.5)岁]。观察两组的引流管持续时间、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结果单胸腔引流管组引流量显著少于双胸腔引流管组[(746.4±215.9)mLw.(522.4±190.1)mL,P〈0.05]。两组术后带管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肿瘤位于上叶)上肺切除术后单胸腔引流管引流效果不亚于双胸腔引流管效果,且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带管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肺癌患者及20例健康人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血浆PT、APTT值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肺癌组中除PT值在性别上有显著性差异外(P〈0.05),其余各指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类型、肿瘤大小、TNM分期、有无远处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明显关系。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生存期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r=-0.32,P〈0.01)。结论肺癌患者存在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患者的生存期呈负相关,抗凝治疗对改善肺癌的预后可能有益。
简介: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在治疗肺癌中的效果。方法分析入住我院的8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经电视胸腔镜(VATS)辅助下的小切口行肿瘤切除并系统纵膈淋巴结清扫术,并对病理类型、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频度以及随访6年之内的生存时间、手术前后患者的生存质量等方面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本组80例肺癌患者,一共清理淋巴结688个区1054枚淋巴结,每位患者平均为(12.31±2.67)枚;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与传统治疗方法的术后患者生存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胸腔镜下肺癌患者在手术前后的生存质量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肺癌的方法。
简介:目的对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对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清SP蛋白、肺部活化调节趋化因子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于我院诊断并进行治疗的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共90例,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治疗组基础上联合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气指数、肺表面活性物相关蛋白D(SP-D)和肺部和活化控制趋因子(PARC/CCL18)水平进行检测,并统计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9.834,P=0.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气指数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各项指数均有显著改善,其中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PaO2、SaO2、pH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2.533,P=0.012;t=3.030,P=0.003;t=2.577,P=0.012),PaCO2的值明显低于对照组(t=4.734,P=0.004);治疗后的肺功能指标也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治疗后研究组PEF和FEV1的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4.830,P=0.000;t=3.630,P=0.002);并且治疗后两组患者PARC/CCL18和SP-D水平均显著降低,其中研究组两项指标的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3.823,P=0.008;t=4.693,P=0.000)。结论乌司他丁联合常规疗法可更有效的提高慢阻肺并发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血气指标、肺功能和PARC/CCL18、SP-D指标并且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