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观察甲地孕酮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中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60例晚期NSCLE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0例给予甲地孕酮联合TP方案[TAX(紫杉醇)+DDP(顺铂)]治疗;对照组30例行单纯TP方案化疗。两组患者均以21天为1个周期,所有患者至少接受2周期治疗后评价疗效。观察两组患者的客观疗效、生活质量、化疗毒副反应的变化情况及甲地孕酮的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客观疗效(CR+PR)分别为50%及46.7%,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在食欲改善、体重增加和提高Kamofsky评分,以及在保护骨髓功能和减轻消化道反应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未见甲地孕酮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甲地孕酮联合TP方案和单纯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的客观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前者毒副反应小,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简介:目的:分析三维适行放疗(3D-CRT)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CIK)联合方案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治疗的154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78例(三维适行放疗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方案)和对照组76例(三维适行放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6.93%,3个月生存率97.43%,6个月生存率88.46%,1年生存率74.36%,不良反应发生率38.46%,与对照组相关数据比较,P〈0.05,差异存在显著性。结论三维适行放疗与细胞因子诱导杀伤细胞联合方案能够有效延长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的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生物学特征及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检测了70例NSCLC中Survivin的表达,并选取30例癌旁组织作为对照,比较Survivin的表达与NSCLC患者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Survivin在NSCLC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4.3%,而癌旁组织无1例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肺癌患者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临床分期有关(P=0.008);Survivin表达阳性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阴性表达者(P=0.000),COX回归显示Survivin与NSCLC患者预后有关(P=0.001)。结论Survivin与NSCLC的发生发展有关,过度表达提示预后不良,Survivin有望成为肺癌诊断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
简介: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47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住院患者给予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多西紫杉醇75mg/m2,静滴,d1,卡铂根据AUC5计算用量,静滴,d1,21d为1周期,每个患者均完成2个周期以上,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并随访生存期。结果47例患者治疗后CR0例、PR24例、NC17例、PD6例,有效率为51.1%。KS评分增加者70.2%(33/47)、稳定21.3%(10/47)、下降8.5%(4/47)。中位生存期9个月(95%CI8~10个月),1年生存率27.1%。最常见的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全组68.1%(32/47)出现白细胞下降,其中Ⅲ度~Ⅳ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5.5%,恶心、呕吐29.8%(14/47),脱发87.2%(41/47)。其余毒副反应轻微,均可耐受。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比较轻微。
简介:目的探讨EFGR-TKI(厄洛替尼与吉非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收集分析我科73例EGFR突变阳性的肺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患者均口服厄洛替尼150mg/d(39例)或吉非替尼250mg/d(34例),服药直至患者颅内外病情进展、死亡、出现不可耐受的副反应或不能控制的新发病灶。结果厄洛替尼组与吉非替尼组颅内病变的有效率(RR)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为51.3%,94.9%和53.0%,94.1%(P=0.861),两组颅外病变的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59.0%,97.4%和50.O%,97.1%(P=0.793),两组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r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11.3个月和15.1个月vs12.1个月和16.4个月(P=0.913,P=0.641)。两种药物的副反应均较小,患者都可以耐受。结论EGFR-TKI对EGFR突变阳性的NSCLC脑转移均具有较好地疗效,可作为EGFR突变阳性脑转移患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药物副反应较小,两种药物对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CT灌注成像参数与患者血浆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epithelial-derivedfactor,PED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VEGF)水平的相关性。方法9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和8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均行CT灌注扫描,灌注软件分析获得病灶感兴趣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的灌注参数血流量(bloodflow,BF)、血容量(bloodvolume,BV)、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达峰值时间(timetopeal,TTP)及表面通透性(permeabilitysurface,PS)5个灌注参数数值。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PEDF与VEGF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浆PEDF及VEGF水平与CT灌注扫描各参数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CT灌注成像BF、BV、MTT、TTP、PS及血浆VEGF水平较肺部良性病变者均明显增高(P均〈0.05),而PEDF水平则显著降低(P〈0.01);同时CT灌注成像各参数及PEDF、VEGF水平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分期亦存在明显差异性。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PED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负相关,与TTP呈正相关(P均〈0.05),与PS无明显相关性;血浆VEGF水平与CT灌注成像参数BF、BV及MTT呈正相关,与TTP呈负相关(P均〈0.05),仍与PS无明显相关性。结论非小细胞肺癌肺癌CT灌注成像与患者血浆PEDF、VEGF及其生物学特性密切相关,是定量检测肿瘤血流灌注方便、有效的检查手段。
简介:目的:评价早期不同营养方式对老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90例确诊的VAP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EN)组(30例)和肠外营养(PN)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EN和PN组接受等氮等热量营养支持,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流质饮食及静脉营养。比较各组营养支持2周后营养状态、临床有效率、撤机时间、住院天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各组患者营养支持后血清血红蛋白水平及臂肌围变化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白蛋白和总蛋白水平有所升高,其中,E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同时炎性指标则明显降低,EN组低于其他两组(P〈0.05),但是PN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EN组临床治疗有效率和脱机成功率明显高于PN组及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则明显低于PN组及对照组(P〈0.05),而PN组与对照组无差异,各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营养支持可以提高VAP患者营养状态,其中EN效果最显著,更有助于改善VAP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简介:目的对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进行分析,探讨非结防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作用及加强结防机构与非结防机构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方法.方法对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月报表及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率报告率在20.55~25.81/10万,平均22.14/10万;(2)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转诊到位率61%~65%;(3)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追踪率98.4%,追踪到位率在57.9%~97.9,平均77%;(4)2007~2012年周口市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疫情总体到位率平均91.2%;(5)自2007年起,非结防机构肺结核患者发现率逐年上升,对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涂阳肺结核患者的发现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结论非结防机构在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中起到重要作用,规范开展非结防机构网络直报肺结核患者转诊追踪工作,能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发现水平.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93.1%的有肺结核症状的首诊单位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所(社区卫生服务站)和私人诊所等各类型的医疗机构,而到结防机构直接就诊的仅占6.9%[1].对综合医疗机构诊断的肺结核及疑似肺结核患者采取转诊与
简介: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可行性及该术式在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另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果单侧肺循环阻断与单纯肺动脉阻断的显微结构变化类似,两组在炎症反应、组织水肿等方面无差别。比较两组术式临床应用方面:治疗组手术时间、动脉阻断时间、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两组病例术后并发症无差异。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不增加组织损伤,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研究胃泌素释放肽前体、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碳酸酐酶Ⅸ联合诊断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5例非小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52例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roGRP、NSE、CAIX水平,分析其在外周血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中ProGRP、NSE、CAIX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Ⅲ期患者血清ProGRP、NSE、CAIX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当CAIX诊断分界点取值96.91pg/mL时诊断敏感性为93.37%,特异性为92.3l%,诊断价值均好于ProGRP、NSE,采用三种指标联合诊断发现,其诊断价值优于三者指标单独诊断;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ProGRP、NSE、CAIX水平升高明显,与肿瘤分期正相关,联合诊断价值较高,可作为手术治疗效果新型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