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建造兔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模型,使用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进行干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唑来膦酸能否预防兔激素性股骨头缺血坏死,并比较两种药物的作用强弱。方法健康28周龄新西兰大白兔90只,体重(3.8±0.3)kg,雌雄不限。随机分为阳性对照组(A组)、阿仑膦酸钠组(B组)、唑来膦酸组(c组),每组各30只。各组动物均经耳缘静脉注射10μg/kg大肠杆菌内毒素1次,24h后于臀肌注射20mg/kg甲基强的松龙,共3次,每次间隔24h;B组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150μg/(kg·d),共45次,颈部皮下注射;C组同时给予唑来膦酸100μg/kg,1次/4W,共2次,耳缘静脉注射。6W后取双侧兔股骨头骨组织,沿正中矢状面剖为两半,一半行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计算空骨陷窝率,鉴定股骨头坏死情况。另一半股骨头骨组织再剖为两半,一半提取总RNA,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技术检测OPGmRNA和RANKLmRNA的表达水平,并计算OPG/RANKLmRNA比值;一半提取骨蛋白,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测出OPG和RANKL蛋白表达量,并计算OPG/RANKL比值。结果A、B、c3组动物死亡率分别为16.67%(5/30)、13.33%(4/30)、10%(3/30);空骨陷窝率(%)分别为26.33±1.17、20.85±1.47、18.55±2.43;股骨头坏死率分别为76.0%(19/25)、30.77%(8/26)、7.41%(2/27);RTQ—PCR检测股骨头骨组织OPGmRNA分别为0.85±0.086、1.22±0.085、1.62±0.097,RANKLmRNA分别为3.23±0.78、2.84±0.95、1.43±0.93;WesternBlot检测股骨头骨组织OPG蛋白表达量分别为0.48±0.09、0.54±0.09、0.74±0.08;RANKL蛋白表达量分别为1.51±0.10、1.23±0.08、0.63±0.08。B、C两组股骨头坏死率低于A组,C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

  • 标签: 激素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OPG RANKL
  • 简介:退行性腰椎疾病包括椎管狭窄、椎间盘突出和退变不稳等。传统的手术治疗常常行椎板切除减压,但减压不固定、不融合,常引起腰椎侧凸、脊柱不稳,继发出现背痛和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骨科医师已经认识到在减压的同时行腰椎椎体间融合,可以提高疗效,减少复发。我院2002年12月~2006年1月,采用腰椎椎体间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治疗退行性腰椎疾病48例取得较好效果。

  • 标签: 腰椎 脊柱融合术 外科减压术
  • 简介:目的:研究比较髓芯减压植骨术与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治疗成人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髓芯减压植骨术和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治疗的38例(43髋)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病例,比较两组病例的一般资料、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根据两组手术前后Harris评分变化和Ficat分期改变进行临床和影像学评价,以改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为终点,对其生存率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60~123个月随访,平均93个月。两组病例的年龄、随访时间及术前Harri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例术后Harri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但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组术后Harris评分优于髓芯减压植骨术组(P﹤0.05)。髓芯减压植骨术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组(P﹤0.01)。两组术后影像学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髓芯减压植骨术组远期生存率为64%(16/25),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组的远期生存率为77.8%(14/18),两组的远期生存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髓芯减压植骨术与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治疗FicatⅢ期股骨头缺血坏死均取得一定的远期临床疗效,虽然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组的远期影像学成功率和生存率与前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其临床疗效更佳。

  • 标签: 股骨头缺性坏死 髓芯减压术 缝匠肌肌骨瓣移植术 Ficat Ⅲ期 远期疗效
  • 简介: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导致的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痛的常用方式之一。近年来,随着融合方式及技术的进步,融合率有了提高。然而,融合率的提高,却未能使椎间融合术的远期效果达到满意,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归为相邻节段退变(adjacentsegmentdegeneration,ASD)。虽然目前ASD的确切发生率及发生的过程仍有争议,但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脊柱融合术后ASD发生率较高。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脊柱融合术 假体和植入物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Bioflex动态稳定系统在多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23例,其中男14例,女9例;年龄44~67岁,平均57岁。单节段病变15例,多节段病变8例。椎板减压后根据退变程度选择椎间盘部分切除或椎体融合器进行融合的方法,采用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稳定脊柱后路,观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脊柱节段活动范围(rangeofmotion,ROM)。结果术后随访12~40个月,平均(22±9)个月。统计显示术前VAS评分为(7.2±1.7)分,末次随访为(2.6±1.1)分;术前ODI为(71.4±17)%,末次随访为(21.3±11)%。非融合节段ROM术前为(8.1±1.9)°,末次随访为(2.8±1.1)°;邻近上位椎体ROM术前为(7.9±1.7)°,末次随访为(7.2±1.8)°;邻近下位椎体ROM术前为(8.4±2.1)°,末次随访为(7.9±1.9)°。与术前比较末次随访VAS、ODI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非融合节段腰椎活动度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邻近椎体节段活动度较术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初步研究表明Bioflex动态固定系统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 标签: Bioflex系统 经椎弓根动态固定 退行性疾病 脊柱融合术 脊柱非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定位诊断作用。方法2008年1月-2010年12月共收治多节段腰椎退变患者58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2例,其中男20例,女12例;年龄55~75岁,平均64岁;病程1~11年。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38~63岁,平均45岁;病程1~8年。以上患者均有下肢疼痛不适症状。所有患者均采用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术明确责任节段。结果32例多节段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中25例行〉2个节段的减压术;26例多节段腰椎椎间盘突出患者,12例行单节段髓核切除,另14例行双节段髓核切除。责任间隙准确,患者疗效良好。结论在腰椎退变性疾病的定位诊断中,选择性神经根封闭是一种准确而有效的确认责任间隙的方法。

  • 标签: 腰椎 脊神经根 椎管狭窄 椎间盘移位 神经传导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对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的影响,探讨减少围手术期出血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早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常规血液管理模式(常规组),后期45例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管理模式(全程组)。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及输血量、血红蛋白浓度和红细胞压积。结果全程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输血例数、输血量均低于常规组,术后3d及1周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采用围手术期全程血液管理可有效降低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降低输血量和输血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标签: 腰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失血 手术 输血 自体
  • 简介:目的探讨提高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疗效的方法.方法对22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实行腰椎间盘摘除、椎管减压、复位等常规操作的同时,进行后外侧腰椎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器械固定.结果症状完全消失186例,部分缓解30例,无明显改善4例,治疗满意率98.2%.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4%,无再手术及症状加重病例,判定融合215例,融合成功率97.7%.结论在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中,应用后外侧融合和椎弓根内固定技术能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后外侧融合 椎弓根螺钉 腰椎 退行性疾病
  • 简介:目的探讨改良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lumbarinterbodyfusion,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笔者对常规TLIF技术进行改良,在扩大减压时利用后路腰椎椎间融合(posteriorlumbarinterbodyfusion,PLIF)部分技术,采用肌间隙入路直视下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153例,共193个节段,男76例,女77例;年龄22~74岁,平均53.1岁。Ⅰ°~Ⅱ°退行性腰椎滑脱症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节段不稳70例,腰椎管狭窄症50例。采用腰椎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和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aedic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患者手术后的疗效;椎体间植骨融合评定参照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推荐的Simmons法并结合CT检查。结果15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13~26个月,平均20.6个月。无椎弓根钉失败及Cage前、后侧移位。1例术后出现下肢麻木感,为TLIF侧,于3个月内症状消除;2例术后1年出现腰痛,X线片示未融合。根据ODI及JOA评定显示患者手术前、手术后的分值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术后平均改善率81.6%,植骨融合率为98.7%。结论微创改良TLIF扩大了手术适应证,使操作更加简单、安全,融合率高,选择性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满意。

  • 标签: 改良 微创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 腰椎退行性疾病 融合率
  • 简介:目前,通过手术减压、去除神经根卡压治疗退变性腰椎椎间盘疾病的观点被普遍倡导。但是否必须进行融合却仍有一定争议。本研究对比了单纯减压、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融合、减压内固定合并后外侧及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TLIF)3种术式的临床疗效。44名单节段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被随机分为3组。内固定方式采用椎弓根螺钉短节段内固定。TILF采用填充同种异体骨的钛合金cage。

  • 标签: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 随机对照研究 椎间孔狭窄 临床疗效 单节段 减压融合术
  •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溶通术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机制及临床疗效。方法:从1998年3月至1999年12月介入溶通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83例,135髋。对治疗前后疼痛、生活能力、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进行评分比较,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平均随访12个月,各期患者疼痛、生活能力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Ⅱ、Ⅲ期患者关节活动度及行走距离治疗前后评分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18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介入治疗
  • 简介:脊髓神经元是对缺血缺氧极其敏感的神经细胞,损伤后即刻重新得到血液的再灌注是防止损伤使其存活的必要措施.但近些年来却发现在某种损伤因子作用下,脊髓神经经过一定时间缺血,尽管得到了血液再灌注却出现了明显的功能障碍,甚至出现不可逆性脊髓神经元迟发性死亡,这种现象称为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1]..但关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众说纷纭.有的认为是氧自由基的产生、炎症介质的产生、白细胞的移动、白细胞向小静脉的黏附和相关小动脉的收缩造成的.还有人认为与蛋白质合成障碍、自由基与脂质过氧化、离子平衡失调,兴奋氨基酸和炎性反应有关.另外有的学者将其归因于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自由基反应和钙离子作用所致.总体来讲可能是由于脊髓对损伤微环境的敏感性、反应性较其他组织或器官较高以及以上原因总和所诱发[2~4].

  • 标签: 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 脊髓神经元 血液 缺血缺氧 迟发性 功能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SIRT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cord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SCII)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实验分2部分,共54只SD雄性大鼠,第一部分实验动物共30只。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transcription-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脊髓组织SIRT2随再灌注时间改变mRNA水平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其中24只实验动物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缺血1h再灌注后6h、12h和24h组,每组6只。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空白对照组及再灌注24h组SIRT2表达及定位情况,实验大鼠共6只,每组3只。第二部分,SIRT2特异性抑制剂AGK-2的应用。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进行4种不同处理,分别为假手术组(S组),DMSO组(P组),AGK-21mmol/L组(T1组)、AGK-25mmol/L组(T2组)。分别评价缺血后大鼠运动功能和脊髓氧化应激水平。结果再灌注6h,12h,24h后,RT-PCR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随再灌注时间延长SIRT2基因及蛋白水平表达明显升高(P〈0.05);行为学评分显示T2组神经损害更为严重(P〈0.05),MDA水平T2组较S组明显升高,P组与T1组无明显差异。SOD活力与MDA水平相对应。结论SIRT2随脊髓再灌注时间延长表达明显增加,表明SIRT2可能通过降低脊髓组织中的氧化应激水平减轻SCII。

  • 标签: 大鼠 脊髓 再灌注损伤 基因表达 氧化性应激
  • 简介:20世纪70年代,BassettCA等[1,2]首次把电磁场(electromagneticfields)疗法应用于骨科疾病的治疗,经过30多年的临床应用和基础研究,脉冲电磁场疗法(pulsedelectromagneticfieldsPEMF)对骨病的治疗作用已得到肯定,其适应症也进一步扩展到创伤修复、神经再生、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甚至有应用PEMF治疗肿瘤的报道[2].笔者就近年来PEMF在骨关节疾病的治疗及其作用机制进行总结、综述.

  • 标签: 脉冲电磁场治疗 骨关节疾病 疾病进展 脉冲电磁场疗法 心脑血管疾病 PEMF
  • 简介: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压力的增加,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导致慢性腰腿疼的病例逐年上升,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日趋增多。对于一些定位困难的腰椎疾病患者,北京积水潭医院采用神经根封闭术帮助定位诊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腰椎疾病 封闭术 神经根 诊断作用 北京积水潭医院 生活方式
  • 简介:本文作者介绍了1例罕见的在常规胸腔镜下顺利完成微创椎间盘切除手术后出现的大脑和小脑出血性梗死病例。他们推测此并发症与颅内低压导致的大脑皮层静脉血栓形成有关,而颅内低压是由手术中一处脑脊液胸腔内漏受到忽视造成的。尸检证实了大脑皮层静脉血栓和胸腔内脑脊液的存在,

  • 标签: 出血性梗死 大脑皮层 病例报告 微创术后 胸腔镜 小脑
  • 作者: 刘莎
  • 学科: 医药卫生 > 骨科学
  • 创建时间:2023-05-29
  • 出处:《健康世界》2019年12期
  • 机构:成都第一骨科医院,四川成都 610073
  • 简介: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各类髋关节疾病的重要方法,可有效缓解疼痛,矫正畸形,改善患髋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现代置换手术不断发展普及,人工关节置换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且不断成熟,临床成功率可达到94%-100%。那么,哪些情况下需要人工关节置换呢?希望本文的分享能够让您找到答案。

  • 标签: 髋关节;人工关节置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