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根治性切除术是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的标准方法,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aparoscopicradicalprostatectomy,LRP)已逐渐成为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的一种规范手术。腹腔镜手术具有视野清晰、创伤小和精细的手术操作等优点,能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我们查阅了近年LRP术后尿失禁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寻求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7年lo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86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6~81岁,平均69.1岁。术前tPSA1.110~111.910ng/ml,平均37.880ng/ml,其中〉20.000ng/ml52例、〉100.000ng/m19例。Glcason评分≥8分11例。前列腺体积11.61~109.20ml,平均10.08ml。全身骨扫描排除骨转移后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定期门诊随访tPSA、尿控等情况。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20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6min。常规2周拔除导尿管,术后住院1~22d,平均11.9d。术后病理分期pT2a~pT2b9例、pT2c41例、pT2a14例、pT2b17例、pT45例,Glcason评分≥8分12例。清扫出淋巴结8~28枚,平均13.5枚,淋巴结转移者13例,阳性淋巴结共18枚。切缘阳性19例。随访3~18个月,平均18.2月,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13例、放疗28例,出现生化复发23例。拔除导尿管后1个月内恢复尿控39例(15.34%),3个月内恢复尿控62例(72.09%),1年内恢复尿控82例(95.34%)。术后6周tPSA0.000~2.150ng/ml,平均O.150ng/ml。术后3个月tPSA0.000~0.170ng/ml,平均0.027ng/ml。结论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是高危前列腺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疗效较为满意,且能提供精确的肿瘤及淋巴结病理分期。
简介: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男性第二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前列腺癌根治术是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标准治疗方式,尿失禁是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因此受到了泌尿外科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国外大型多中心研究和前列腺癌数据库统计显示,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40%[1-4]。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治疗方式多种多样,正确的诊断对治疗的选择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就近年来前列腺癌根治术后尿失禁的诊疗进展做一综述。
简介:目前,代谢综合征(MetS)在全世界范围的发病率逐年升高。MetS与前列腺癌的关系是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然而,有关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的相关性研究仍较少。在本研究中,我们回顾性分析了1016名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的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使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MetS与前列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我们发现,与不合并MetS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合并MetS者其Gleason评分≥8的风险明显增加(OR=1.670,95%CI1.096–2.545,P=0.017),pT3–4期前列腺癌的风险也增加了近1.5倍(OR=1.583,95%CI1.106–2.266,P=0.012),合并MetS同时也是淋巴结转移的一个独立的预测因素(OR=1.751,95%CI1.038–2.955,P=0.036)。此外,随着MetS成份数目的增加,Gleason评分≥8的风险也不断增加。本研究表明MetS与进展性前列腺癌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该结果仍需大规模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简介:本研究目的是探讨前列腺活检与MRj检查的间隔期对肿瘤简单定位准确性的影响,并探讨前列腺活检后MRI检查的最佳时机,以指导保留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本研究未制定前列腺活检后常规行MRI检查的方案,共184例患者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前行MRI检查,从活检至MRI的平均间隔期为30.8±18.6天。MRI对肿瘤进行简单定位(右、左、双侧、无)的准确性为44.6%。在病理与MRI存在差异的病人中(差异组),最常见的情况是MRI提示单侧肿瘤,而病理报告为双侧病变(58.3%),其次为MRI未见而病理报告前列腺癌(32.0%)。多变量分析显示:与结果一致组相比,差异组在MRI检查前的间隔期更短(25.0±14.3vs.38.1±20.6天,P〈0.01),MRI发现的出血率更高(80.4%vs.54.8%,P〈0.01)。在ROC分析中,MRI间隔期的曲线下面积(AUC)对肿瘤定位的准确预测值是0.707(P〈0.001)。MRI间隔期为28.5天时,灵敏度为73.2%,特异度为63.7%。MRI间隔期短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仅有26.1%(23/88):间隔期大于28天时,累积准确率则为61.5%(59/96)。本研究表明:前列腺活检后至少4周行MIu检查能为手术提供精确的参考。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是指以循证医学证据为基础,通过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协作,对围术期处理的临床路径加以优化,以缓解手术创伤应激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快速康复。2010年,ERAS研究小组在瑞典成立了ERAS学会(http://www.erassociety.org),通过不断的研究教育,制定最佳围术期实践流程的模型,聚焦并巩固围术期最优流程的建立。这一优化的临床路径包括住院前、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及出院后的完整治疗过程。目前ERAS已在普通外科、骨科、妇产科、心胸外科等多个领域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中国已发布或待发布多项ERAS指南,包括结直肠手术、胃切除术、肝切除术等。在泌尿外科领域,ERAS康复策略已经开始用于如前列腺癌根治手术^[1-3]、膀胱根治性切除术^[4-5]等手术的围术期管理。我国已有多家中心开始了前列腺癌根治手术ERAS的临床应用及研究^[6-7],但不同中心应用ERAS的具体措施仍有差异。
简介: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手助腹腔镜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31例,其中利用手助操作通道的切口行回肠膀胱术24例,原位回肠新膀胱术7例;并观察围手术期的恢复情况及近期疗效。结果31例手助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45-530min,平均365.7min出血量100-500ml,平均250.9ml。其中3例需输血,输血率为9.7%。术后进食时间为2~15d,平均4.3d。住院时间平均19.7d(9~83d)。术后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占19.4%。31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8个月(1~38个月),2例回肠膀胱切口疝,1例输尿管新膀胱吻合口狭窄。肺部转移及局部复发并全身转移各1例,带瘤生存。肿瘤转移死亡1例,猝死1例。其余27例无瘤存活。结论手助腹腔镜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尤其在复杂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中可以减少手术出血,降低手术难度,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简介:20世纪70年代,腹腔镜技术开始应用于泌尿外科某些疾病的诊断,如腹腔内隐睾的诊断。20世纪80年代,随着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成功,腹腔镜技术又开始用于泌尿外科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随着该项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泌尿外科大部分切除和重建手术均可用腹腔镜完成。1992年首次报道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膀胱全切+原位回肠新膀胱术是近年来公认的较为理想的膀胱替代术式,但由于该术式操作复杂,难度高,因此,对于“腹腔镜下膀胱根治性切除术(LRC)是否较开放手术(ORC)更有优势”这一问题,专家们也一直持有不同的观点。为此,在2009年第四届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学术会议上与会代表们就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简介:目的了解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法对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早期控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同一术者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泌尿外科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的40例患者资料,其中采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的前列腺癌患者17例(治疗组),采用常规腹腔镜下治疗的前列腺癌患者23例(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吻合口漏尿率、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率、术后病理分期、术后Gleason评分及早期尿控功能恢复的情况等临床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0例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均经腹膜外完成,术中无中转开放,无术中输血病例,术后吻合口无漏尿,两组均有1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两组在年龄、术前BMI、术前前列腺体积、术前临床分期、术前Gleason评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理分期及术后Gleason评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0例患者均在术后12~16d拔除尿管,治疗组拔除尿管后3d内、1个月内和3个月内的累积完全控尿比例分别为52.9%、64.7%和82.4%,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8.7%、26.1%和34.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盆底筋膜保护与重建技术可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早期的控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