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比较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治疗与骨牵引治疗的疗效,探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在年幼儿童股骨干骨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收治的76例幼儿股骨干骨折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3例,女性33例,年龄11~43岁,平均24岁。40例行外固定器治疗,36例行骨牵引及石膏固定术,术后随访时间3~36个月(平均15个月),观察骨折愈合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骨折全部愈合,所有病例术后2~3周均出现骨痂,4~5周后骨痂生长良好。术后8~10周均达到临床愈合标准,无延迟或不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单侧多功能外固定器固定术是治疗学龄前儿童股骨干骨折的可选择方法之一,能有效减少医院感染,减少并发症。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在治疗的过程中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取得成效结果,并且分析对于免疫功能,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定54例2020年10月-2021年10月收治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应用随机法每组划定27例,命为比对组(甲泼尼龙治疗),试验组(基于以上内容增加服用丙种球蛋白),比较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A/G/M、肺功能监测值。结果:治疗前,免疫球蛋白A/G/M测评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以上监测值获得评分更高,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治疗前,肺功能各项监测值无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以上监测值改善更快,优于比对组,组间对比(p<0.05)。结论:针对收治的小儿重症支原体肺炎给予丙种球蛋白联合甲泼尼龙治疗,对于机体细胞、体液免疫功能起到良好的控制调整,炎症改善较快,肺功能得到有效性的调整,值得普及和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麻杏石甘汤经肺俞靶向给药对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儿的疗效.方法对100例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儿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超声电导仪经肺俞穴靶向给予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甘草、葶苈子、桑白皮、黄芩等组成)治疗,疗程为6周.对照组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主要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免疫球蛋白、外周血白细胞介素5、末梢血嗜酸粒细胞绝对值计数等生化指标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经肺俞穴靶向给药对支气管哮喘(热哮证)患儿有治疗作用,优于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
简介:目的经肛门巨结肠一期根治术近期效果好,但术后患儿的肛肠功能目前尚不十分清楚。该文旨在评估患儿术后的排便模式,结肠和肛门括约肌功能。方法对58例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半年以上儿童进行随访,随访时间为15.8月(6~24月)。并进行排便功能问卷调查、钡灌肠、结肠传输时间和肛门直肠测压检查。33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大多数随访患儿排便正常,无任何临床症状。4例出现稀便便频,9例污便,5例便秘,3例小肠结肠炎。钡灌肠结果显示大多数随访患儿结肠形态恢复良好。全部病例术后直肠肛管角(度)较对照组显著开大,有症状组较无症状组显著开大。58例随访患儿的平均全胃肠、左半结肠和右半结肠传输时间较术前显著缩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直肠肛管反射5例阳性。便秘组的肛管最大静息压和最大收缩压明显高于无症状组和对照组。污便组向量容积和对称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便秘组对称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经肛门巨结肠根治术后大多数患儿排便功能、结肠功能和括约肌功能良好。少数病例排便功能障碍可能与术后乙状结肠曲减少或消失、“新直肠”储便功能代偿不全和拖出结肠致直肠肛管角开大、肛门括约肌痉挛失弛缓有关。
简介: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对患儿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进行介入封堵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42例设为介入治疗组,同时设置健康对照组50例。健康对照组与介入治疗组术前、术后10d分别进行潮气呼吸肺功能测定。结果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前潮气呼吸肺功能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每分通气量(MV)无明显差异(P〉0.05),呼吸频率(RR)增快,潮气量(VT/kg)减小(P〈0.01);吸气时间(TI)及吸呼比(TI/TE)缩短(P〈0.01);达峰时间(TPEF)、达峰时间比(TPEF/TE)、达峰容积(VPEF)及达峰容积比(VPEF/VE)降低(P〈0.01);潮气呼吸呼气峰流速(PTEF)增快(P〈0.01),剩余2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25%)减低(P〈0.01),而剩余75%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75%)、剩余50%潮气量时呼气流速(TEF50%)无显著性差异(P〉0.05)。介入治疗组患儿术后10d潮气呼吸肺功能与术前相比,RR下降,VT/Kg增加(P〈0.05),TI及TI/TE上升(P〈0.05或P〈0.01);TPEF、TPEF/FE、VPEF及VPEF/VE增大(P〈0.05或P〈0.01);PTEF减慢(P〈0.05),TEF25%增加(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仍有差异(P〈0.05或P〈0.01)。结论介入治疗能改善先心病患儿肺功能,但肺功能的完全恢复尚需要一定的时间。
简介:目的探讨极早产儿俯卧位机械通气对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83例经口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极早产儿随机分为仰卧位组和俯卧位组,4例退出研究,79例完成治疗和观察(仰卧位组37例,俯卧位组42例),以容量辅助/控制模式机械通气。俯卧位组患儿每仰卧位通气4h行俯卧位通气2h。分组干预之前以及分组干预后仰卧位组每6h、俯卧位组每于转换为俯卧位后的1h,分别记录呼吸机参数、动脉血气分析和生命体征。结果俯卧位组FiO2、气道峰压,平均气道压、机械通气时间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潮气量、呼气末正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俯卧位组的PO2/FiO2比值高于仰卧位组,而氧合指数、呼吸频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2、pH、BE、心率和有创动脉血压平均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与仰卧位交替通气能改善机械通气极早产儿的氧合功能,降低吸入氧体积分数,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简介:我科每年夏秋季均会收治到蜂蜇伤患儿,近年来,特别在8~10月份,其发病率明显增加。蜂螫伤以蜂毒致病,蜂螫伤后轻者只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重者尤其是马蜂(也称牛角蜂)和黄蜂蜇伤后可引起蜂毒吸收性发热、头晕、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甚至出血、溶血、休克、昏迷、抽搐及心肝。肾功能衰竭,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MODS)。以前未开展儿童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有限、难度大,死亡率极高,2006年开始我们开展儿童血液净化技术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应用血液净化措施联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重症蜂蜇伤患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简介:脓毒症是危重病医学关注的重点。脓毒症患儿常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而胃肠功能障碍和衰竭被认为是应激后多脏器功能衰竭的“起源”,它的出现常提示病情加重、预后不良,早期诊断并及时给予综合治疗是防止发生MODS、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本研究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脓毒症并发胃肠功能障碍的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脓毒症患儿并发胃肠功能障碍对预后的影响。1资料与方法1.1诊断标准脓毒症及严重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参考国际儿科脓毒症会议推荐的标准[1],脓毒症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出现在可疑或已证实的感染中或为感染的结果。严重脓毒症为脓毒症加心血管功能障碍、
简介:目的有研究表明盐酸氨溴索可减轻体外循环所致的肺损伤,但其对体外循环患者术后肾功能损害的作用尚不十分清楚。该研究拟探讨盐酸氨溴索对体外循环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肾功能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在体外循环下择期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患儿40例,年龄3~8岁,心功能I或II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盐酸氨溴索组,每组20例。盐酸氨溴索组切皮后缓慢静脉注射4.5mg/kg盐酸氨溴索(生理盐水稀释至10mL),对照组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术后2h、12h、24h及48h取静脉血及新鲜尿液,检测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RBP)、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酐酶(NAG)、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血清β2-MG、肌酐(Cr)、尿素氮(BUN)浓度。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2h血清Cr、尿β2-MG,术后2h及12h血清β2-MG,术后2h,12h,24h,48h尿RBP,及术后2h,12h,24h尿NAG水平升高(P〈0.05)。氨溴索组术后2h时血清Cr,术后2h及12h血清β2-MG、尿β2-MG,术后2h,12h,24h,48h尿RBP,以及术后12h和24h尿NAG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可减轻体外循环所致患儿的肾损伤,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功能性构音障碍(FAD)患儿中枢听觉加工特点及儿童FAD的可能病因。方法选择符合FAD诊断标准的27例患儿作为病例组,年龄匹配的正常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人语言发育史阳性病史率,检测二组儿童事件相关电位,比较其失匹配负波(MMN)形态学、潜伏期及峰振幅。结果病例组个人语言发育史中阳性病史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VS8%,P〈0.01);其MMN峰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9±31ms175±32ms,P〈0.01);其峰振幅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枢听觉加工时间延长可能是儿童FAD的发病原因之一。
简介:目的分析脑瘫患儿精细运动功能测试(FMFM)量表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方法共纳入696例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男481例(69.1%),女215例(30.9%);年龄2-183个月,平均(30.0±25.9)个月,0-3岁496例(71.3%),〉3岁200例(28.7%);其中痉挛型四肢瘫239例(34.3%)、痉挛型双瘫212例(30.4%)、痉挛型偏瘫185例(包括2例单瘫)(26.6%)、徐动型30例(4.3%),肌张力障碍型21例(3.0%),共济失调型9例(1.3%)。由86项测试项目组成FMFM的取样量表,所有研究样本均接受过至少1次FMFM取样量表测试。采用Rasch分析中的局部评分模型(PCM)对696例样本和86项取样量表进行分析,以项目不适合标准(FITI)中的均方来确定量表的单维性,同时确定FMFM量表的最终入选项目,然后分析由这些项目组成的FMFM量表的测试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通过选取研究样本中最初的23例进行重测信度研究(间隔1-7d),同样选取最初的49例进行评分者间信度研究。结果经过Rasch分析的3轮筛选,从86项取样量表项目中筛除25项,剩余的61项中仅有3项属于不适合项目,占总项目的4.9%(3/61),表明其中的绝大多数项目具有良好的单维性,由此形成正式的FMFM量表。通过分析不同项目状态下的样本能力分值之间的相关性,显示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测试独立性;通过在分析了不同样本状态下的项目难度值的相关性后,确定FMFM量表具有很好的样本独立性。FMFM量表还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ICC=0.9893,95%CI:0.9753-0.9954)和测试者间信度(ICC=0.9961,95%CI:0.9932-0.9978)。结论脑瘫患儿FMFM量表具有良好的单维性、内在信度和外在信度,为将来使用FMFM量表评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FMFM量表的效度和反应度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简介:目的探讨右肺中叶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30例儿童右肺中叶综合征住院患儿分成两组,≤4岁组患儿20例选用2600型肺功能仪,〉4岁组患儿10例选用MIR型肺功能仪,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做肺功能测定,比较其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参数的变化。2600型肺功能仪测定的主要参数取75%潮气量与最高呼气流速之比(25/PF)和潮气量与最高潮气呼气流速之比(%V-PF)2个参数来反映0~4岁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MIR型肺功能仪测定的主要参数取最大肺活量(FVC)、1秒率(FEV1)和最高呼气流速(PEF)共3个参数来反映〉4岁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结果≤4岁组治疗前肺功能参数的测定值分别为25/PF=0.42±0.08,%V-PF=0.28±0.03;治疗后的肺功能参数的测定值为25/PF=0.58±0.12,%V-PF=0.39±0.06。两者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t=4.21,3.82;均P〈0.05。〉4岁组治疗前肺功能参数的测定值分别为FVC=1.75±0.32,FEV1=1.36±0.52,PEF=2.56±0.78;治疗后的肺功能参数的测定值分别为FVC=2.37±0.78,FEV1=2.08±0.65,PEF=3.68±0.80。治疗前后比较,分别t=3.05,2.98,3.12;均P〈0.05。结论右肺中叶综合征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是明显的,治疗后肺功能可恢复正常。
简介:目的 探讨热性惊厥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82例热性惊厥患儿、4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及40例正常小儿进行有关免疫检测。用微量全血氚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掺入法,测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用McAb-APAAP法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和CD25抗原、HLA-DR抗原表达;用生物素-亲和素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γ-干扰素(γ-IFN)水平;用酵母花环实验,测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结果单纯型热性惊厥的每分钟脉冲数(CPM)及刺激指数(SI)分别为5609.4±3587.4,20.5±15.6;复杂型的CPM及SI分别为2817.3±2422.8,11.0±8.40,均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0305.9±12810.3,69.2±45.2)及上感组(9785.2±7509.8,44.5±39.8),差异有显著性(P<0.05)。单纯型的CD3,CD4及CD4/CD8分别为(40.0±8.2)%,(26.1±9.0)%,1.1±0.4;复杂型则分别为(32.8±6.9)%,(17.8±4.9)%,0.8±0.1,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4.1±6.7)%,(47.7±5.5)%,1.9±0.8]及上感组[(63.0±9.3)%,(42.4±8.2)%,1.6±0.4],差异有显著性(P<0.01)。CD25抗原及HLA-DR抗原表达结果,在自然状态下复杂型者分别为(6.3±1.9)%和(12.4±3.4)%,低于单纯型[(8.9±3.6)%,(16.2±5.6)%],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CD25,HLA-DR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12.8±2.5)%,(20.2±5.2)%]和上感组[(15.0±3.07)%,(20.5±2.8)%],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PHA刺激后,单纯型者分别为(57.0±5.1)%,(57.8±6.0)%,复杂型者则分别为(53.0±12.0)%和(54.7±9.7)%,均分别低于正常对照组[(65.7±5.7)%,(68.8±6.2)%](P<0.05)及上感组[(64.3±6.4)%,(67.1±8.6)%](P<0.01)。PBMC之γ-IFN诱生水平检测,单纯型者为(1.80±0.4)ng/ml,复杂型为(1.6±0.1)ng/ml,二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2.4±0.9)ng/ml(P<0.05),但二者与上感组(1.8±0.7)ng/ml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BC-3bR花环形成率复杂型为(9.1±4.4)%,显著低于正
简介:小儿便秘是小儿排便时间延长,便次减少,或排出困难的一种消化系病证。近5年推拿治疗本病的临床研究主要有单纯推拿法、推拿联合口服药、推拿联合穴位贴敷及推拿联合针灸等,且大部分研究集中在联合疗法的功效研究和优势探索方面。本文就对近5年推拿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做一综述,以求探究近年来推拿治疗本病的最新研究内容与方向,为今后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目的探讨Tei指数在评价缺氧新生儿左心室功能障碍中的作用。方法52例低氧血症新生儿(轻度20例,中重度各16例)和40例正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于生后1、3、7d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反映心脏收缩及舒张功能的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口E/A值;左心室Tei指数(LV-Tei)。结果(1)中度低氧血症组生后1、3dLVEF、左室E/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重度低氧血症组生后1、3、7dLVEF、左室E/A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或0.05)。(2)轻度低氧血症组生后1d、中度及重度低氧血症组生后1d、3dLV-Tei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低氧血症组生后1d、3dPaO2与LV-Tei呈负相关(r=-0.50,P〈0.05;r=-0.71,P〈0.01)。结论LV-Tei可敏感地发现低氧血症患儿左心室功能下降,对临床的诊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