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并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作者自2008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青少年锁骨中段移位骨折11例,均为男性,年龄9—15岁,平均年龄11岁,按Robison分型均为ⅡB1型,术中采用闭合复位、锁骨内侧经皮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早期恢复自主活动。结果患儿术后平均住院3d,随访8~22个月(平均10.5个月),均一期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8周(平均5.6周)。术后4周均基本恢复正常活动及运动,肩关节功能Constant评分94~97分(平均96分),术后3—6个月(平均4个月)去除内固定。结论闭合复位、钛制弹性髓内针固定治疗青少年锁骨中段骨折,可获得良好疗效,具有微创、可恢复锁骨长度、固定稳定、恢复患肢活动早、对日常生活影响小等优点。
简介:目的探讨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及尺骨中段截骨对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的治疗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我们收治28例先天性尺桡骨近端骨性连接患儿,对其中18例实施尺骨中段截骨、克氏针内固定、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手术治疗,术后予石膏固定6周,拔除克氏针,定期复查,随访11个月至3年.结果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患儿经尺骨中段截骨、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治疗,左侧前臂可达旋后10°~20°、右侧前臂可达旋前10°~20°,无矫形丧失现象,日常生活达到功能要求.结论先天性尺桡骨近端连接采取桡骨远端栅栏状截骨及尺骨中段截骨治疗效果确实,操作可重复性强.
简介:目的探讨护理实习生共情能力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本院262名护理实习生,利用IRI-C量表对其共情能力进行调查。结果本院2016年5月至7月共有护理实习生262名,平均年龄(19.89±1.267)岁;本科学历39名,专科学历223名;出生地为城市82名,农村18名;担任班干部66名,接受人文知识培训89名,直系亲属从事医疗行业92名。平均共情能力得分(49.53±7.346)分,其4个维度中想象力得分(12.48±2.725)分,个人悲伤得分(10.79±2.184)分,观点选择(11.74±2.420)分,同情关注(14.52±3.237)分;护理实习生学历、生源地不同,共情能力得分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实习生共情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院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帮助护理实习生提升共情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应依据护理实习生自身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培养措施。
简介:目的:研究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长期服用对癫痫患儿智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新近诊断的原发性强直阵挛性癫痫,无明显智力低下,且单药治疗有效者。随机分为苯巴比妥和卡马西平组,并设一正常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方式,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半年或两年半后测查韦氏智测,神会适应能力,P300,并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综合判断患儿智力功能。结果:癫痫组治疗前,智商和社会适应能力正常者分别占47.62%和69.84%,而对照组分别为93.33%和96.67%,P300潜伏期处宅者在癫痫组占30%,三组儿童言语长智商、操作智商、总智商以及P300潜估期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直线相关分析:总智商与语文,数学成绩呈正相关(r=0.49,P〈0.01,r=0.53,P〈0.01),与P3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46,P〈0.0
简介:目的:研究儿科氧气雾化吸入中培养护生综合能力的方法。方法:选择我院在2021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新招收的40名护生为例,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讲授法和演示法教学,观察组采用综合法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理论知识、技能操作、病历书写规范);教学效果(带教态度、带教内容、带教方法、带教效果)。结果:观察组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儿科护生通过综合合法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意义重大,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上肢评估训练系统(E-LINK)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精细运动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瘫患儿按类型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作业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E-LINK进行训练。两组康复治疗的时间均为3个月,训练前后应用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MFM)进行评定。结果训练3个月后,两组患儿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所改善,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E-LlNK对脑瘫患儿进行训练能有效提高其精细运动水平。
简介: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宫内感染致脑损伤新生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30只孕17d大鼠连续2d腹腔注射脂多糖(450μg/kg),设为脂多糖组,制备宫内感染脑损伤动物模型,生理盐水组6只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将脂多糖组所产足月新生仔鼠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损伤组和训练组,生理盐水组所产仔鼠为对照组,每组各30只。对训练组进行早期干预至日龄28d,对照组、损伤组常规饲养;选取1,3,7,14,28d各组仔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U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1)出生后1d对照组、训练组、损伤组新生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均存在BrdU,对照组显著高于训练组、损伤组(P〈0.01)。(2)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3d开始增加,7d达到高峰,14d后下降,28d接近正常成年大鼠水平。(3)早期丰富环境刺激后,训练组大鼠海马齿状回颗粒层BrdU阳性细胞数在3d开始增加,14d达高峰,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8d后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BrdU阳性细胞数在时间上均呈一过性增高表达。结论宫内感染致大鼠脑损伤可导致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降低,并较长时间内难以自然恢复;早期干预可激活脑损伤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能力,推迟高峰出现。延长作用“时间窗”。
简介:婴儿痉挛又称为West综合症,是一种特发于婴儿时期的年龄依赖性癫癎性脑病。该病具有独特的发病时间窗,高度特异的高峰失律EEG改变,对传统抗癫癎药物疗效差和具有明确的病因异质性的特征[1]。研究发现有200种病因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并且多数脑损伤因素(如脑缺氧/缺血、结节性硬化等)增加了婴儿痉挛的发病率。无脑回畸形、脑裂畸形等脑结构发育异常亦是婴儿痉挛的常见病因,参与神经元发育过程的调控基因突变可能参与了本病的发生和发展[2]。此外,染色体畸形和离子通道病等在婴儿痉挛的发病中也发挥一定的作用。尽管婴儿痉挛与上述诸多病因之间确切遗传学改变的关系有待于进一步证实,但深入研究本病遗传学改变的分子机制,将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血压的轨迹现象,了解肥胖儿童对血压轨迹现象的影响.方法于1996年9月份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合肥市某小学1年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同时每年的9月份重新测量他们的血压及身高、体重、心率等相关变量,随访4年观察他们的血压变化趋势.结果不同性别的儿童血压无论收缩压和舒张压都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升高的趋势,初查与后4年复查血压的相关系数,收缩压依次为0.1724,0.5173,0.2024,0.5779,舒张压为0.4347,0.3327,0.1669,0.1481.复查时间跨度愈小,相关愈明显.肥胖儿童与非肥胖儿童之间血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儿童血压存在着明显的轨迹现象,肥胖是引起血压升高的重要因素,提示儿童期血压持续偏高及肥胖个体成年后可能成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