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3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MasonⅡ和Ⅲ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11年7月至2015年6月治疗的桡骨头患者,其中31例患者采用微型螺钉(23例)和钢板(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同时进行疗效评估和分析。结果31例患者随访5~24个月,平均13.1个月。按照Meraizea等的肘关节功能后期标准评定:良好19例,较好8例,一般4例,不良0例,良好及较好比例为87.1%。结论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桡骨头MasonⅡ、Ⅲ骨折均可获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骨钉 骨板
  • 简介:跟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总数的2%,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跗骨骨折,其中75%为跟骨关节内骨折[1-2]。高处坠落是跟骨骨折最常见的直接暴力损伤因素,常伴有脊柱、骨盆等复杂骨折。Sanders[3]分对跟骨骨折的诊疗及预后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能充分反映跟骨后距下关节面的损伤情况,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分方法。由于跟骨周围解剖结构复杂、软组织条件差,跟骨骨折尤其是移位关节内骨折治疗困难,容易导致各种足部并发症,

  • 标签: 跟骨 骨折 关节内骨折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旋后内收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自2004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共对39例旋后内收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男23例,女16例;年龄20~65岁,平均45.15岁;其中左踝18例,右踝21例;1例为开放性骨折。所有患者均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石膏托固定4周,定期复查。结果32例术后获得平均随访16(10~24)个月。伤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骨折愈合时间为10~16周,平均11.2周。患者术后平均14(11~18)周时可完全负重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协会(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后足评分标准,评分为平均84.1(72~100)分。结论对旋后内收踝关节骨折进行解剖复位和正确的内固定,是恢复踝关节正常形态及良好行走功能的基础。

  • 标签: 踝关节 骨折 骨折固定术 矫正装置
  • 简介:我科于2013年12月手术治疗伴骶骨翼骨折、脱位的TileC3骨盆骨折1例,随访半年,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患者,男,45岁。因车祸伤2h急诊入院。受伤机制:建筑物旁站立位被汽车挤压、上半身扭转受伤致腰-盆分离。入院情况:BP70/50mmHg,腰骶部及大腿皮下血肿,骨盆变形。右足屈伸肌力IV+级,右下肢其余肌力0级,左侧肢体肌力、感觉正常。大小便失禁。CT:右侧L1~5横突骨折,双侧骶髂关节脱位、骶骨粉碎性骨折,其中右侧骶骨翼骨折、前脱位,双侧耻骨上下支等多处骨折(图1)。住院后外固定架临时固定,于ICU抗休克治疗,伤情稳定后于伤后第8天手术。

  • 标签: 骶骨 骨盆 骨折固定术 骨折
  • 简介:目的探讨双Endobutton(带绊纽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对18例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6例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行切开复位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术后参照Karlsson评价标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肩部活动度、肌力及肩锁关节x线片表现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4例均获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2.3个月。根据评价标准,优20例,良3例,差1例。结论双Endobutton内固定术创伤小,内固定稳定可靠,重建了喙锁韧带,符合生物力学要求,术后无明显不适感,可早期功能锻炼且无需2次手术,是目前治疗TossyⅢ肩锁关节脱位和NeerⅡ锁骨远端骨折的理想选择。

  • 标签: 肩锁关节 脱位 锁骨 骨折 内固定器 韧带
  • 简介:目的:探讨解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的早期疗效。方法2009年6月至2013年5月,以Acumed解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29~52岁,平均32.5岁。左侧8例,右侧13例。桡骨头骨折均为新鲜闭合粉碎性骨折,其中MasonIII8例,MasonIV6例,肘部损伤“三联征”3例,Essex-Lopresti损伤2例,IIMonteggia骨折脱位2例。受伤至手术的时间平均为6.8(3~14)天。结果21例均获6~38个月,平均18.75个月的随访。未见切口感染、桡神经损伤、假体松动、肘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肘关节功能满意。其中2例遗留肘关节轻度疼痛;5例出现异位骨化,未对肘和前臂的运动造成明显影响。按照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功能评估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10例,良8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结论Acumed解剖桡骨头假体置换治疗桡骨头粉碎性骨折有利于恢复肘关节的稳定、伸屈活动及前臂的旋转活动,可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折 粉碎性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肘关节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Pauwels3股骨颈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11月手术治疗Pauwels3股骨颈骨折46例,采用空心螺钉(cannulatedscrews,CS)固定的35例,动力髋螺钉加空心螺钉(DHS+CS)固定8例,近端股骨锁定加压钢板(lockingcompressionplates,LCP)固定3例。根据Haidukewych标准评价复位质量,术后定期影像学检查观察骨折愈合和髋关节一般情况,分析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内固定方式与股骨颈骨不连和股骨头坏死发生的关系。结果46例中,31例有完整的随访资料。1例DHS+CS治疗的患者术后发生深部感染,经清创、抗感染治疗,术后6个月骨折畸形愈合后取出内固定。其它30例随访(20.1±5.9)个月,其中CS固定的22例,DHS+CS固定5例,LCP固定3例。29例复位质量为优良,1例一般。8例出现股骨头坏死,2例骨不连,1例同时存在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19例骨折愈合且维持了良好的髋关节形态(63.3%)。不同的骨折移位、断端粉碎程度及内固定方式与股骨头坏死、骨不连的发生率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股骨头坏死和骨不连是Pauwels3股骨颈骨折术后常见的并发症,CS、DHS+CS、LCP均可作为Pauwels3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案。骨折移位、断端粉碎和内固定方式对股骨头坏死、骨不连是否有影响,需要更大样本的病例验证。

  • 标签: 股骨颈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骨折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讨持续被动运动(continuouspassivemotion,CPM)对SchatzkerIV~V胫骨平台骨折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108例研究对象按照EXCEL产生的随机数字分为研究组(55例)和对照组(53例),在手术复位并内固定后,对照组予主动肌力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4~5周CPM,术后1个月、3个月测量膝关节最大活动度,术后3个月采用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患者均获得随访,两组术后1天、1个月、3个月伸膝活动度及术后1天屈膝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个月[(92.4±10.8)°vs.(84.5±12.0)°]、3个月[(118.6±12.4)°vs.(112.3±10.5)°]屈膝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天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88.2±4.2)vs.(84.0±5.0)]及疼痛[(26.5±3.2)vs.(24.9±3.4)]、功能[(19.0±1.7)vs.(18.2±1.9)]、活动度[(15.5±1.5)vs.(14.6±1.8)]、肌力[(9.4±1.1)vs.(8.8±1.0)]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hatzkerIV~V胫骨平台骨折术后在主动肌力训练基础上给予CPM有助于促进膝关节功能的康复。

  • 标签: 膝关节 关节内骨折 运动疗法 持续被动性 康复
  • 简介: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病因未知的慢性疾病。常累及骶髂关节、脊柱等,造成脊柱强直、骨质脆性增加。轻微外力即可造成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胸腰椎骨折[1-2]。其骨折处应力较为集中,骨折相对不稳定,治疗较为棘手。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前路内固定手术、后路内固定手术等。但其因骨折处应力过于集中、骨质质量差等原因,常出现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等并发症[2-3]。

  • 标签: 脊柱炎 强直性 椎体后凸成形术 脊柱骨折 病例报告
  • 简介:目的系统性评价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displacedintraarticularcalcaneusfracture,DIACFs)的临床疗效。方法全面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andGoogleScholar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至2017年7月,纳入微创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移位跟骨关节内骨折的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对RCT研究采用Cochrane手册针对纳入文献进行的偏倚风险评估,由2位作者独立提取及分析数据,采用ReviewManager5.3软件对所得的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7篇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在对Bohler’s角[MD=0.48,95%CI(-0.24,1.19),P=0.19]、Gissanes’s角[MD=1.51,95%CI(-1.6,3.18),P=0.08]的恢复和AOFAS评分[MD=1.59,95%CI(-0.67,3.85),P=0.17]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MFS评分[RR=1.08,95%CI(1.01,1.17),P=0.03]、住院时间[MD=-2.13,95%CI(-2.25,-2.01),P〈0.00001]、手术时间[MD=-37.78,95%CI(-59.12,-16.43),P=0.0005]及术后并发症[RR=0.2,95%CI(0.15,0.41),P〈0.0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手术和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在治疗移位跟骨内骨折中具有相似的固定效果和功能恢复,但是微创组的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手术时间均优于切开复位内固定组。

  • 标签: 骨折固定术 跟骨 最小侵入性外科手术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类盖氏骨折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我科治疗的11例类盖氏骨折,其中男9例,女2例;年龄8岁5个月至14岁,平均12岁。左侧8例,右侧3例,均为摔倒引起。根据Letts分:A4例,B3例,C1例,D3例。尺骨远端骨骺损伤行克氏针固定,桡骨骨折行克氏针固定或接骨板固定。结果切口均Ⅰ期愈合,无切口感染、肌腱损伤、尺神经损伤等早期并发症发生。1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2~6个月,平均4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Mikic标准评价疗效,均为优。无复位丢失、尺桡骨发育畸形、尺侧腕撞击综合征、腕及前臂活动障碍、握力下降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儿童类盖氏骨折多见于大龄儿童,下尺桡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完整而尺骨干骺端向掌侧或背侧移位,尺骨远端骨骺损伤多为二骨骺损伤。闭合复位常常失败,需切开复位克氏针和接骨板固定,短期疗效优良。

  • 标签: 桡骨骨折 骨骺 儿童 骨折切开复位 骨折固定术
  • 简介:髋部骨折高发、频发一直是不争的事实,其发生除了严重创伤之外,与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有着直接关系。据统计髋部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20%以上,流行病学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发生髋部骨折的人群将由1990年的130万上升到2025年的260万,到2050年将达到450万。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骨折固定术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髓外固定
  • 简介:股骨转子下骨折是指骨折线在小转子下5cm范围内的特殊骨折类型。Boyd等于1949年首次描述了股骨转子下骨折,将其与转子间骨折区分,并注意到转子下骨折手术后有较多的不满意结果。股骨大小转子处有较多肌肉结构附着,此区域发生骨折时,骨折近端由于髂腰肌牵拉发生屈曲、外旋畸形,附着于大转子的髋短展肌使近端外展,而骨折远端由于大收肌的牵拉发生内收。强大的肌肉拉力,使得骨折断端发生严重的分离,且极不稳定。

  • 标签: 髋骨折 股骨骨折 外科手术 骨折
  • 简介:目的比较有限切开钛缆捆扎辅助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femoralnailantirotation,PFNA)与单纯微创辅助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46例老年31-A3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钛捆扎辅助PFNA(A组,23例)与骨拨或复位钳等辅助PFNA治疗(B组,23例),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情况。结果两组获平均25.4(12~32)个月随访,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管神经损伤,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脂肪栓塞。两组骨折愈合时间(A组平均7.5个月,B组平均7.6个月)、术后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hipscore,HHS)(A组平均82.6分,B组平均81.1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6个月起立行走测试(timeupandgtest,TUG)、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优于B组。结论对老年骨质疏松性31-A3股骨粗隆间骨折采取钛缆捆扎辅助治疗可降低骨折复杂程度及手术难度、可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老年人 股骨骨折 骨折固定术 髓内
  • 简介:随着社会老龄化趋势加剧,骨质疏松症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后具有合并症复杂、骨折类型多变、骨缺损严重、内固定稳定性差及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受到临床医生的广泛关注。受患者骨量低下、新骨生成潜力受损等因素影响,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骨修复办法是颇为棘手的难题。近年来,全身抗骨质疏松治疗、手术植骨或骨替代作为针对骨质疏松性骨缺损的主要手段在系统治疗中越来越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修复
  • 简介:锁骨骨折在临床上较常见,而锁骨近端骨折非常少见,过去多主张采用保守方法治疗。近来,随着对锁骨近端骨折生物力学及治疗理念的更新、外科技术的完善以及固定器材的改进,对锁骨近端骨折的治疗出现新的趋势,引起了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锁骨 骨折 临床方案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骨折治疗过程中,并发症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何预防并发症以及在并发症出现后如何进行合理的处理,是骨折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骨折的并发症种类繁多,与患者的因素、骨折的部位等密切相关,没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分类方法。有些并发症与患者的年龄和身体健康情况密切相关,例如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容易出现认知能力甚至意识的障碍、心血管或肺部问题、泌尿系感染、电解质紊乱、褥疮等并发症。有些并发症和骨折的治疗方式及个体差异有关,如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等;有些并发症则与手术密切相关,例如切口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创伤后关节炎和关节僵硬则是关节内骨折的常见并发症。

  • 标签: 骨折 创伤和损伤 手术中并发症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分化甲状腺癌(包括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约占甲状腺癌的80%,由于其发展缓慢,病期长,预后好,难以组织多中心、前瞻性的大型随机临床试验,因此对甲状腺癌的切除范围、颈淋巴结清扫的指征以及术后辅助治疗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分化性甲状腺癌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国内同行提供一定的帮助.

  • 标签: 分化型甲状腺癌 治疗进展 手术治疗 131I治疗 内分泌疗法 分子靶向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渐次评估肘关节稳定性,分步修复稳定性结构在治疗肘关节骨折脱位中的意义。方法对2005年4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收治的41例肘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术前评估,依据影像学评估骨性结构的破坏情况,判定肘关节失稳的主要因素,分主次、先后予以修复;术中评估,骨性结构修复后进行应力试验,评估关节囊韧带损伤情况分别予以修复。术后评估,评估肘关节整体稳定性,决定是否予以肘关节的辅助稳定,并及时予以康复锻炼,随访治疗效果。结果41例术前评估认定为复杂孟氏骨折10例;恐怖三联征14例;经尺骨鹰嘴前脱位9例;单纯冠状突骨折合并脱位4例;单纯桡骨头骨折合并脱位4例。术中评估,发现关节囊韧带复合体损伤者34例,其中23例骨性结构修复后肘关节仍失稳,并对其中的18例内外侧韧带损伤者实施修复。术后评估,进行骨性修复与软组织修复后,9例肘关节存在半脱位倾向与摇摆不稳,需要支具、石膏、克氏针等辅助固定。平均随访10.4个月,41例骨折均愈合。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肘关节功能评估表,优者12例,良者19例,可者7例,差者3例。结论渐次评估骨折脱位的肘关节稳定性,可以更全面地发现肘关节不稳的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进行修复,从而能更好地恢复肘关节功能。

  • 标签: 肘关节 尺骨 桡骨 骨折 肘关节脱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