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回顾近十年来收治的15例假性动脉瘤,分析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15例病人中男9例,女6例,平均年龄43.9岁(9~57岁).外伤性9例,夹层所致者4例,手术所致者2例.颈内动脉11例,椎动脉3例,颈外动脉1例.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CCF)合并假性动脉瘤4例.影像学特点表现为不位于血管分叉处,形状不规则,瘤底部常有"小壶"影.全部病例均采用局麻下经股动脉或颈动脉Seldinger's穿刺,在系统抗凝情况下栓塞动脉瘤.结果15例假性动脉瘤中栓塞动脉瘤而保持载瘤动脉通畅4例,闭塞载瘤动脉7例,球囊及微弹簧圈闭塞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假性动脉瘤而保留载瘤动脉4例.全部病例栓塞后动脉瘤均消失.半年后血管造影随访复查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血管内栓塞是治疗假性动脉瘤的有效而首选的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1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4例,血管内治疗7例,伽玛刀治疗2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血管内治疗的7例患者中,5例术后即刻行造影显示硬脑膜动静脉瘘消失,未发生并发症;另2例栓塞后有少量残留,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治愈。伽玛刀治疗2例,随访1年症状好转。保守治疗的2例患者,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其中1例成功治愈,另1例好转。1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30个月,7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2例复发,1例再次栓塞后治愈,1例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及伽玛刀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15例患者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应针对其部位及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是其首选方法。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学表现、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18年收治的6例颅内神经内分泌癌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位于左侧顶枕叶及第四脑室内1例、右侧顶叶1例、右侧额叶3例、小脑半球1例。4例发现肺部占位。术前均误诊为胶质瘤。6例均手术全切肿瘤,术后病检结果示神经内分泌癌。5例术后随访1周至12个月,1例术后未行放、化疗,3个月死亡;4例术后伽玛刀治,1例6个月死亡,3例随访12个月生活基本自理。1例失访。结论颅内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极其罕见的疾病,恶性程度高,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征不明显,术前诊断较为困难,病理学是诊断的金标准,主要以手术切除为主辅以放、化疗的综合治疗。
简介:目的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人员的现状,为提高神经介入教学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2012-2017年在介入神经病学科进修学员,对相关介入操作"零"基础的学员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员的年龄、性别、职称、工作单位级别及学习后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等。结果在112例介入操作"零"基础学员中,男性学员108例(96%),中高级专业职称101例(90%);经过6个月的学习,熟练或较为熟练地掌握相关理论知识92例(83%),熟练或较熟练掌握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subractionangiography,DSA)81例(72%)。理论与实践均取得较好成绩的年龄集中在26-35岁之间。结论神经介入技术与理论的最佳学习年龄在26-35岁之间。针对"零"基础的神经介入学员,应根据学员前期的工作经验和教育基础因材施教,开展个性化教育。
简介:目的探讨脊髓纵裂合并骨性分隔伴发脊柱侧弯的手术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142例脊髓纵裂合并骨性分隔及脊柱侧弯的手术选择及手术方法,并对其手术注意事项及影像学诊断进行探讨。结果142例患者行骨性分隔切除硬脊膜囊成型手术均取得很好效果,未发生脊髓及神经严重损伤等并发症,部分患者术前的尿便障碍、肌力减退、高弓足、足趾活动障碍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同时也为下一步脊柱侧弯矫形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结论脊髓纵裂合并骨性分隔的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显示,MRI平扫联合CT三维重建,可对脊髓纵裂畸形类型及其间隔性质和脊髓纵裂伴发病变做出全面评价。单纯脊髓纵裂可不予处理,外科手术是治疗脊髓纵裂合并骨性分隔的唯一手段。术中分块切除骨性分隔、仔细游离脊髓并重塑硬脊膜囊,可为解除脊髓栓系、改善神经功能症状及下一步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打下良好基础,对于生长发育期的青少年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