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的作用.对任何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使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约1/4,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1/3,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1/4,使血管性死亡风险下降约1/6,且在长期使用时,小剂阿司匹林(75~150mg/d)与较大剂量(160~325mg/d,或500~1500mg/d)具有相同或更好的疗效[1].尽管阿司匹林是效益风险比很高的药物,但是,目前在我国阿司匹林的使用率极低,冠心病患者中仅为14.38%,卒中患者中还不到14%,且对阿司匹林的使用极不规范,超过50%的患者使用50mg/d以下的无效剂量[1,2].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有多种原因,除对阿司匹林存在模糊认识和缺乏指导等原因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许多医生并不了解小剂阿司匹林的出血发生率,并过分担心阿司匹林的脑出血副作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出血 卒中 心血管疾病 预防
  • 简介:目的:观察小剂多塞平长期治疗慢性失眠的安全性。方法59例慢性失眠患者,给予小剂多塞平(3~6mg/晚),共治疗3个月。治疗初期(第1个月)每周观察1次不良反应;治疗后期每月记录1次不良反应。结果小剂多塞平主要不良反应为头痛、头昏、头晕、思睡;口干、咽干、口苦;长期使用未见药物耐受和药物依赖性发生。结论小剂多塞平长期治疗慢性失眠安全。

  • 标签: 多塞平 失眠 安全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丙咪嗪与阿米替林治疗躯体化障碍的疗效差异,寻找更为可靠的缓解躯体症状的药物。方法:以HAMD为工具排除中重度抑郁症患者(HAMD>20分),将符合CCMD-3的躯体化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符合条件者共39例,其中治疗组22例对照组17例,分别给予相同的剂型的小剂丙咪嗪和阿米替林治疗,研究采用病人单盲法以消除心理作用的影响。结果:显效率两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χ^2=10.21,P<0.005),其中治疗组15例,占68.2%,对照组3例,占17.6%。结论:小剂丙咪嗪治疗躯体化障碍疗效明显僵于阿米替林,两药虽同属于三环类抗抑郁剂,但其作用机理和应用范围存在一定的差异。同时提出障碍与抑郁症的躯体形式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 标签: 小剂量 丙咪嗪 治疗 躯体化障碍 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赛乐特合并小剂维思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用赛乐特合并小剂维思通联用与赛乐特单用对照,治疗4周再治疗前、治疗后2、4周末分别用HAMD17项评定,经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间有显著差异.结论赛乐特合并小剂维思通治疗难治性抑郁症见效较快.

  • 标签: 赛乐特 小剂量 维思通 联合用药 药物治疗 难治性抑郁症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阿米替林封氯氮平所致流涎的疗效。方法将早服氯氮平而有流涎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阿米替林组与阿托品组,进行5周对流涎的疗效观察并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疗效有显着性差异,且阿米替林组的阴性症状及抑郁症状明显改善而阿托品组则无变化。结论小剂阿米替林封氯氮平所致流涎有较好疗效,并能改善患者的阴性症状及抑郁情绪。

  • 标签: 流涎 阿米替林 氯氮平 阿托品 小剂量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剂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在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局麻下择期行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小剂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P—D组)、异丙酚(P组)和氟哌利多一芬太尼合剂(C组)镇静。观察并记录镇静给药前(R)、给药后5min(T1)、给药后15min(T2)、给药后30min(T3)、术后5min(T4)、术后30min(T5)等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Ramsey镇静评分及SpO2值。结果三组患者T1~T4时MAP、HR均明显低于T0时(P〈0.05);C组T2~T3时、P组T1~T3时SpO2明显低于T0(P〈0.05);三组患者T1~T3时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R时(P〈0.05)。组间比较,P—D组、P组在T1-T4时MAP和HR明显低于C组(P〈0.05),P—D组患者R~B时SpO2显著高于C组(P〈0.05)。T2-T4时P—D组患者Ramsay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C组并发症显著多于P组和P—D组(P〈0.01),C组和P组术中的总干预次数明显多于P~D组(P〈0.05)。结论小剂异丙酚复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脑血管造影术中镇静安全、有效。

  • 标签: 脑血管造影术 右美托咪定 异丙酚 氟芬合剂
  • 简介:阿司匹林抵抗涉及临床抵抗和生化抵抗两种定义.临床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尽管服用阿司匹林,仍然发生了心脑血管病事件.但是这一概念忽略了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过程的复杂性,而将各种已知或未知致病因素的临床后果都归因于阿司匹林抵抗;生化阿司匹林抵抗是指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不能使一种或几种血小板功能试验达到预期的抑制效果.目前常用的血小板聚集或抑制试验缺乏统一的检测方法和评价标准,试验结果缺乏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缺乏与体内实际血小板功能状态以及临床事件相关性的研究.因此,目前有关阿司匹林抵抗这一概念缺乏临床实用价值.

  • 标签: 阿司匹林抵抗 心血管疾病 血小板聚集 血栓素A2
  • 简介:CHARISMA(ClopidogrelandAspirinversusAspirinAloneforthePreventionofAtherothromboticEvents)试验旨在比较阿司匹林单药治疗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联合治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事件的疗效。有26个国家参与了该项研究,共纳入15603例≥45岁受试者,均符合下列条件: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多种危险因素,或具有明确的冠心病、脑血管疾病及症状性外周动脉疾病。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预防 试验 PREVENTION
  • 简介:患者,张某,男,27岁,因精神失常3年伴失眠、妄闻、行为怪异6月,于2000年3月入本院治疗,诊断:"未定型精神分裂症".经用氯氮平(最大量375mg/日)治疗43天痊愈出院,出院后坚持用药,至11月已减至50~75mg/日.11月末,因婚姻问题与父母发生冲突,即自服氯氮平约40片,在家睡眠48小时后苏醒,醒后即感左上腹疼痛,呈持续性,不能躺卧,腹痛次日至本地中心医院就诊.查体:上腹肌紧张、压痛(+),余(-),腹透、肝胆脾双肾B超、血常规、尿常规等辅助检查均正常,排除躯体疾患,疑与用药有关.入院后给予肌注安定10mg,阿品托1mg无效,给予暗示治疗无效,遂试用海俄辛0.3mg肌注,约半小时后腹痛明显缓解,但仍隐痛,次日腹痛完全消失.

  • 标签: 氯氮平 治疗 急性腹痛 大剂量 诊断 痊愈
  • 简介: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5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帕罗西汀40mg(研究组)和20mg(对照组)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副反应量表(TESS)每2周评定1次。结果两组间显效率、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性,但HAMD减分率在治疗第2、4周末差异有显著性。加量组8例,14周末HAMD平分和减分率与8周末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4例显著。结论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不同剂量对部分患者更适宜。

  • 标签: 帕罗西汀 抑郁症
  • 简介:目的探讨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个体化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阿司匹林相关性脑出血患者和55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阿司匹林相关脑出血患者以是否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分为以优化凝血功能的个体化治疗组(41例)和普通治疗组(42例)。比较各组患者血栓弹力图、手术方式、再出血、3个月时的GOS评分。结果入院时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功能,个体化治疗组的MA值为(30.85±10.49)mm,AA抑制率(67.50±5.16)%;普通治疗组的MA值为(54.83±8.34)mm,AA抑制率(34.64±6.7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个体化治疗组中有36例患者系血小板功能障碍,予以血小板输注;输入前后的MA值与AA抑制率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在3个月时GOS评分分类中恢复好与死亡率比较,个体化治疗组与普通治疗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优于常规化治疗组(均P〈0.05)。结论长期口服阿司匹林的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发生率高于未服用阿司匹林脑的出血患者。通过血栓弹力图检测,根据患者的血小板功能与凝血状态进行针对性处理,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与时机,可以降低再出血率,改善临床预后。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出血 血小板抑制率 血栓弹力图
  • 简介:目的探讨金尔伦(盐酸纳洛酮)在治疗大鼠液压脑损伤后神经功能恢复和病理损害程度的剂量效应.方法将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伤后早期分别腹腔注射0.03mg/Kg(小剂组)、0.3mg/Kg(中剂量组)、3mg/Kg(大剂量组)金尔伦和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连续7d.结果中、大剂量组动物伤后脑神经功能恢复、脑水肿减轻程度及光、电镜检查显著优于对照组及小剂组.结论伤后早期使用中剂量和大剂量金尔伦(盐酸纳洛酮)对大鼠液压颅脑损伤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金尔伦 药物治疗 急性颅脑损伤 用药剂量 大鼠 电镜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亚硝基乙基脲(NEU)经胎盘诱发脑肿瘤动物模型的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方法(1)取孕16d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经腹腔内注射NEU,剂量分别为20mg/kg,40mg/kg,60mg/kg,80mg/kg;(2)孕12d、14d、16d、18d的SD大鼠各4只,分别经腹腔内注射NEU40mg/kg;(3)子代鼠出生后150d灌注固定取脑.组织切片行HE和GFAP染色,光镜观察.结果NEU20mg/kg剂量组脑肿瘤诱发率明显低于其他三组(P<0.05);孕12d、16d组诱发率较高,孕14d、18d组较低(P=0.066),尚不能认为有统计学差异,但P值接近于检验水准,可适当增大样本含量做进一步研究.结论经胎盘诱发脑肿瘤的诱发率在妊娠中晚期较高,但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提示与孕酮水平有一定的关系.建议使用剂量40mg/kg,增加剂量对脑肿瘤的诱发率影响不大.

  • 标签: 脑肿瘤 化学诱发 模型 动物
  • 简介:目的比较心房纤颤合并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入住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神经内科脑卒中中心的心房纤颤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住院号单双数的随机化原则分入阿司匹林治疗组或氯吡格雷治疗组.阿司匹林治疗组给予阿司匹林片,0.1g·次-1·d-1,口服或鼻饲.氯吡格雷组给予氯吡格雷片,75mg·次-1·d-1,口服或鼻饲.其他治疗原则按照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HeartAssociation,AHA)/美国卒中协会(AmericanStrokeAssociation,ASA)成人缺血性卒中早期处理指南予以处理.分别在入院时和治疗后21d对两组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ifedRankinScale,mRS)评分.同时比较两组的所有出血、颅内出血、症状性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脑梗死再发、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两组病死率;比较两组的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药物费用、药占比.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秩和检验.结果两组患者21dNIHSS评分较入院时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21(4)比0~15(3)(z=-4.826,P=0.000),氯吡格雷组0~15(7)比0~14(3)(z=-3.086,P=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21dmRS评分较入院时也均有改善,阿司匹林组0~5(3)比0~6(2)(z=-3.240,P=0.001),氯吡格雷组0~5(4)比0~6(2)(z=-2.547,P=0.0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21d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颅内出血发生率、症状性颅内出血发生率、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脑梗死再发率、DVT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天数差异无统�

  • 标签: 心房纤颤 脑梗死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预后
  • 简介:ACTIVEA研究(迄今最大型的一项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研究)共纳入7554例卒中危险增加的房颤患者,纳入者不适合接受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所有纳入者均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另外被随机分配至氯吡格雷(75mg,每日1次)组或安慰剂组。主要终点包括卒中、心肌梗死、非中枢神经系统全身性栓塞(non-centralnervoussystemsystemicembolism)及血管因素死亡。结果显示,在中位随访3.6年中,

  • 标签: 房颤患者 联合治疗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SYSTEMIC 维生素K拮抗剂
  • 简介:目的:探讨大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的效果。方法将65例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2例)。两组均采用双侧脑室穿刺置管引流,治疗组患者每天侧脑室注入尿激酶10万IU,对照组患者侧脑室注入尿激酶2万IU,连续3~7d。两组患者在侧脑室引流管拔除后均行腰大池置管引流。治疗后每天行头颅CT检查,观察脑室血肿的变化;并观察颅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的状况。结果治疗组脑室血肿消失及侧脑室、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组无1例出现脑积水及颅内感染,对照组出现脑积水7例(21.8%)、颅内感染8例(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大剂量尿激酶注入脑室治疗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有显著效果,可迅速清除脑室积血,缩短脑室、腰大池置管引流时间,减少颅内感染和脑积水等并发症。

  • 标签: 重度原发性脑室出血 尿激酶 大剂量 脑室穿刺 腰大池置管 脑脊液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褪黑素治疗失眠的疗效以及与服用剂量的关系。方法利用医生询问的方式对247名有效病例进行疗效分析,判定标准采用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结果初次服用脑白金(3mg/d)的患者,失眠症状改善的有效率约为64.7%;剩余患者减量(1mg/d)服用后,有效率69.8%,总有效率为89.3%,与安慰剂组31.2%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补充外源性的褪黑素可明显改善睡眠障碍,但高剂量的褪黑素可能对机体敏感的人群起反馈调节作用,可减量服用,其更深入的药理机制还需进一步探讨。

  • 标签: 褪黑素 失眼症状 剂量 脑白金 诊断
  • 简介:目的了解阿司匹林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居民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为社区医生用药提供指导。方法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就诊于我中心及社区站的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患者的阿司匹林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根据服用阿司匹林情况将高血压患者分为3组:规律服药组、不规律服药组和未服用组,并分析患者不规律服药或不服药的原因。结果接受调查的220例中,仅108例(49.1%)规律服用阿司匹林,112例(50.9%)不规律或未服用阿司匹林。患者未服用或不规律服用阿司匹林的主要原因是:担心出现副作用、医生未指导和有慎用症等。结论阿司匹林在社区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中未得到广泛和正确的使用。社区医生应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降低心脑血管等血栓性疾病发病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丙泊酚颈内动脉注射对语言及记忆功能优势半球测试的影响,对比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4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采用颈内动脉注射丙泊酚进行Wada试验,根据所采用剂量不同分为10mg和7mg两组。对比两组不同剂量颈内动脉注射组的语言、记忆功能测试情况,计算注药后半球失活的持续时间,并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同时收集患者的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等相关数据,分析两不同剂量组的差异。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语言优势半球测试,28例患者完成了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两组在年龄、病程、全量表智商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注药后左侧半球和右侧半球的失活时间,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记忆优势半球的测试成功率分别为56%和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两组均有发生Ⅰ、Ⅱ级的不良反应,但7mg组未出现Ⅲ级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丙泊酚7mg的剂量进行颈内动脉注射,可顺利完成语言优势半球的测试,提高记忆功能测试的成功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是一个值得推荐的剂量

  • 标签: 丙泊酚 WADA试验 癫痫 语言优势 记忆优势
  • 简介:临床部分难治性抑郁症病人常常病情迁延,服用多种抗抑郁药物效果不佳。此病例服用大剂量阿咪替林自杀未遂,却从中给我们许多启示。①大剂量冲击疗法封此类病人有效。②封有出走史病人的理化检查结果提示多脏器损害者应考虑服毒自杀的可能性。

  • 标签: 剂量 阿咪替林 服毒自杀 病例报告 难治性抑郁症 冲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