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背景: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皮损区表现较高的经表皮失水率(TEWL),提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否未受累皮肤屏障功能亦受损仍存在争议。目的:与对照皮肤相比,研究AD患者未受累皮肤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渗透性。方法:用角质层(SC)胶带粘贴法评估经皮渗透。20AD患者和20健康对照者的前臂中部暴露1%SLS4h,然后用胶带SC剥离。测定每一个粘贴胶带中SLS的量。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推论出扩散系数与在水和SC间SLS的分配系数。结果:SC厚度相似,但ADTEWL高于对照[x±s分别为8.4±4.3g/(m^2·h)和6.3±2.0g/(m^2·h)]。对照的SC厚度和TEWL有相关性,而AD未发现二者相关。SLS通过AD患者未受累皮肤的扩散系数比对照高[x±s分别为12.7±5.8×10^-9/(cm^2·h)和6.2±3.0×10^-9/(cm^2·h)],而AD水与SC间的分配系数较对照低(x±s分别为137±64和196±107)。结论:与正常对照相比,结果显示AD患者的SLS透入SC的渗透模式不同。这一结果说明甚至AD患者的未受累皮肤也存在屏障功能改变,强调了保护皮肤和避免接触化学品的重要性。

  • 标签: 皮肤屏障功能 十二烷基硫酸钠 正常对照组 特应性皮炎 经皮渗透 经表皮失水率
  • 简介:为了研究生殖溃疡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发病情况,我们1996年5月~1998年5月对本院60生殖溃疡患者进行观察和记录。现将临床结果报告如下。一、调查对象和方法1.调查对象60患者全部来自我院性病科门诊,均以生殖溃疡为主诉而就诊。其中男42,女18,男女之比为2.33:1;年龄25-43岁,平均年龄35岁。病程20天-2月,平均为1月。已婚者50,

  • 标签: 生殖器溃疡 临床分析 诊断
  • 简介:目的总结分次切除治疗皮肤良性病如良性肿物、表浅性瘢痕的手术经验体会。方法在皮肤良性肿物或者瘢痕范围内进行部分切除,分次(间隔3~6月)病灶缩小,直至病变完全切除;手术中和末次手术后根据情况采用不同的皮下和真皮减张处理,末次手术后酌情应用抗瘢痕治疗。结果对41皮肤良性病完成了分次切除手术,其中29为面颈部、头皮部及小腿部的色素痣、疣状痣;12为面部、四肢的瘢痕。根据病变大小不同分2~5次完成切除,术后效果良好,术后6~12月随访局部继发瘢痕不明显。结论根据不同皮肤的良性病采用分次切除手术治疗具有简单、快捷、方便的优点,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植皮或皮瓣等其他复杂修复方法的应用。

  • 标签: 皮肤良性肿物 瘢痕 分次切除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我院皮肤性病门诊患者生殖支原体(Mg)的感染情况。方法收集2015年2—10月就诊皮肤性病门诊疑似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患者235(男165,女70),采集男性尿道或女性宫颈分泌物分别进行超显微镜检、淋球菌培养、支原体培养、生殖道沙眼衣原体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和生殖支原体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检测。结果235患者中各种微生物检出情况分别为Mg17(7.23%),解脲脲原体(Uu)72(30.64%),人型支原体(Mh)22(9.36%),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10(4.26%),淋球菌6(2.55%),上述检测项目全部阴性122(51.91%)。Mg阳性的17患者中单一感染7(41.18%),混合感染10(58.82%),其中Mg+Uu感染6,Mg+Uu+Mh感染4。结论Mg可单一感染,也可混合感染,临床上应加强对性病门诊患者Mg的筛查。Mg生长条件要求高,培养成功率低,SAT检测是目前可以选择用来检测Mg的方法之一。

  • 标签: 生殖支原体 感染 性病门诊 SAT检测
  • 简介:目的建立人皮肤细胞蛋白质学研究所需的谱分析方法,并获得皮肤细胞蛋白质肽质量指纹图谱。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角质形成细胞,采用固相pH梯度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其总蛋白质,凝胶经染色后,在图谱上选取2个角质形成细胞蛋白点与1个成纤维细胞蛋白点,进行胶内酶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谱分析鉴定。结果获得3个点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经Mascot软件搜索人非冗余蛋白质数据库后,鉴定为细胞骨架Actingamma1、tubulinα2及热休克蛋白HSP70。结论皮肤细胞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LDI-TOF)谱分析技术的建立为皮肤蛋白质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手段。

  • 标签: 蛋白质组 双向凝胶电泳 角质形成细胞 成纤维细胞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 肽质量指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黄芩苷对永生化人表皮角质形成细胞HaCaT株差异表达蛋白的影响。方法培养HaCaT细胞,并加入黄芩苷进行干预。培养24h后收集细胞总蛋白,利用双向电泳方法分离细胞蛋白质,并用ImageMaster图像分析软件比较各组细胞的蛋白质图谱,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测定其胶内酶解后的肽质量指纹图谱,然后利用Mascot查询软件搜寻SwissProt数据库鉴定蛋白质。结果黄芩苷使HaCaT细胞蛋白质发生改变,对其中18个差异蛋白质点进行谱分析,获得15个点的肽质量指纹图,初步鉴定为热休克蛋白beta-1、肌动蛋白、二氢嘧啶酶调节蛋白2等。结论黄芩苷可通过影响细胞中多种蛋白的表达,增强细胞的稳态和抵抗环境刺激损伤的能力,发挥抗肿瘤活性。

  • 标签: 黄苓苷 双向凝胶电泳 肽质量指纹图谱
  • 简介:乳房Paget病(MPD)和乳房外Paget病(EPD)是一种少见的皮肤恶性肿瘤,皮损特征常为红斑、浸润或溃疡等湿疹样表现。该文针对某些相关蛋白在MPD、EPD中的表达,及其对MPD和EPD的诊断、鉴别诊断、组织来源和预后的意义作一综述。

  • 标签: PAGET病 乳房 PAGET病 乳房外 免疫组化
  • 简介:随着蛋白质学研究在生命科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深入开展,蛋白质学研究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皮肤病研究者所接受,与之相关的研究方法也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皮肤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预后判断等诸多方面的研究当中,本文就目前蛋白质学方法在皮肤科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蛋白质组 蛋白质组学 皮肤病
  • 简介:目的:检查无精子、严重少精子患者的染色体异常和Y染色体上无精子基因(AZF)微缺失的遗传缺陷。方法:应用外周血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220无精子、严重少精子患者的染色体和11个AZF基因位点进行检查。结果:在140无精子患者中,发现19患者染色体异常,异常率为13.57%。有21患者有AZF基缺失,总缺失率为20.31%,AZFa、AZFb、AZFc缺失率分别为2.38%、4.76%、16.67%。在80严重少精子患者中,有14患者有AZF基因缺失,总缺失率为17.50%,AZFb和AZFc的基因片段缺失率分别为1.25%和17.50%。未发现有染色体异常和AZFa缺失。结论:染色体异常和无精子基因微缺失是导致无精子症、少精子症主要因素,遗传学检查对男性不育患者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价值。

  • 标签: 不育症 男性 Y染色体 AZF 无精子症 少精子症
  • 简介:目的:探讨子宫内膜采集诊断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情况,以期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70不孕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采集子宫内膜组织,获取的子宫内膜组织进行细胞涂片并浸入10%甲醛液中固定,对其中出现颗粒状的成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和组织学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进行诊断性刮宫,以其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对子宫内膜采集细胞涂片法、有形成分石蜡切片法和结合的方法在诊断率上的符合程度、敏感性和特异性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子宫内膜采集细胞涂片法和子宫内膜采集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84.3%、94.7%,者比较有明显差异性(P<0.05),而者结合和有形细胞成分石蜡涂片法符合率分别为95.2%、94.7%,者比较元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子宫内膜采集不仅可以用于涂片法进行细胞学诊断,也可对子宫内膜的有形成分进行石蜡切片组织学诊断,这样会提高诊断符合率.

  • 标签: 子宫内膜采集器 不孕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分析
  • 简介:目的了解2010-2012年杭州地区性病的流行趋势和特点。方法对2010-2012年我院性病门诊确诊的性病患者的性别、午龄、学历及性病类型作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10-2012年6320性病患者年龄大多以中青年为主,男性以已婚高中或以上学历为主,女性以未婚和初中学历为主,3年性病病种均以梅毒居首位,男女性别比最显著的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结论杭州地区性病流行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应继续坚持开展综合的防治措施,才能更有效的控制性病的传播。

  • 标签: 性病 流行病学 杭州
  • 简介:性病患者既是性病的传播者,又是性病的受害者。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因素给病人造成了极大的精神压力,作为性病诊疗人员应当对患者的心理反应有充分的了解。笔者观察研究了收治的116性病患者心理状态并进行了心理疏导治疗,体会如下。

  • 标签: 心理状态 心理治疗 病患 心理疏导治疗 精神压力 心理反应
  • 简介:客观、准确地评价及推测银屑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其转归是临床医生所追求的.目前常用的评估标准,有它的局限性,为此人们不断探索,不断提出新的观点、新的方法,从银屑病发病原因的不同方面,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来探索银屑病患者严重程度与其相关的因素.现就这方面的研究作一初步探讨.

  • 标签: 银屑病 中医 治疗 生物学 活血化瘀
  • 简介:背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是指几乎每天出荨麻疹至少6周,没有明确原因。症状包括短时的风团、瘙痒和红斑。CIU显著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QoL)。左旋西替利嗪是被批准用于治疗CIU的最新一代抗组胺药。目的:研究每135mg左旋西替利嗪和安慰剂对CIU症状和体征改善以及QoL和生产力的效果。方法:主要观察指标为治疗1周和4周时的瘙痒严重度评分。通过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价QoL。结果:治疗基线时的瘙痒严重度评分相似(2.06±0.58)。1周后,左旋西替利嗪改善作用优于安慰剂,显示出可观的效果(差异=0.78。P〈0.001)。这种效果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一直保持(4周,P〈0.001)。与安慰剂相比,左旋西替利嗪治疗风团的数目和大小在1周时和整个治疗期间均明显减少(P≤0.001),同时伴有QoL改善(DLQI:左旋西替利嗪7.3u,安慰剂2.4u)和工作中生产力提高(每人每月失工作13:安慰剂3.0d,左旋西替利嗪0.3d)。没有发生意外的不良事件。结论:左旋西替利嗪每135mg治疗CIU有效,特点是不仅效果快速持久,而且对QoL有重要改善作用。

  • 标签: 慢性特发性荨麻疹 左旋西替利嗪 安慰剂对照 治疗组 多中心研究 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
  • 简介:敏感性皮肤是近年来皮肤科临床工作中成年女性患者的常见问题,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其的确切定义及临床地位一直存在争议.瘙痒研究国际论坛敏感性皮肤兴趣通过组织来自不同国家在瘙痒和(或)敏感性皮肤领域具有知名学术地位的皮肤病学、心理学以及生物学专家,应用DelpHi方法,经过5轮讨论最终形成了对敏感性皮肤定义的专家共识,并在2016年发表,旨在推动对敏感性皮肤认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该文对专家共识进行介绍并解读.

  • 标签: 皮肤 敏感性 定义 专家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