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表皮渗透屏障受损在黄褐斑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门诊收集黄褐斑患者皮损及健康志愿者皮损各10例,通过免疫组化观察并比较黄褐斑皮损及正常对照组皮肤K6,K10,K14,Filaggrin,Involucrin,Loricrin和ASAHl的分布及表达差异。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黄褐斑患者皮损处K6表达较强,K10及K14表达弱于正常对照组。Filaggrin,Loricrin,Involucrin及ASHl的表达弱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褐斑存在表皮渗透屏障受损,其机制与角蛋白、角化套膜蛋白及ASHl表达异常相关;临床治疗黄褐斑应注意修复表皮渗透屏障。
简介:背景: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皮损区表现较高的经表皮失水率(TEWL),提示皮肤屏障功能受损。是否未受累皮肤屏障功能亦受损仍存在争议。目的:与对照组皮肤相比,研究AD患者未受累皮肤十二烷基硫酸钠(SLs)的渗透性。方法:用角质层(SC)胶带粘贴法评估经皮渗透。将20例AD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的前臂中部暴露于1%SLS4h,然后用胶带将SC剥离。测定每一个粘贴胶带中SLS的量。用Fick第二扩散定律推论出扩散系数与在水和SC间SLS的分配系数。结果:两组SC厚度相似,但AD组TEWL高于对照组[x±s分别为8.4±4.3g/(m^2·h)和6.3±2.0g/(m^2·h)]。对照组的SC厚度和TEWL有相关性,而AD组未发现二者相关。SLS通过AD患者未受累皮肤的扩散系数比对照组高[x±s分别为12.7±5.8×10^-9/(cm^2·h)和6.2±3.0×10^-9/(cm^2·h)],而AD组水与SC间的分配系数较对照组低(x±s分别为137±64和196±107)。结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结果显示AD组患者的SLS透入SC的渗透模式不同。这一结果说明甚至AD患者的未受累皮肤也存在屏障功能改变,强调了保护皮肤和避免接触化学品的重要性。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以问题为先导的启发式临床医学教学模式(problem-originatedclinicalmedicalcurriculum,PCMC)结合多媒体课件在皮肤性病教学中的效果,为该校医学生的皮肤科临床实践能力的提高找到一种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2级本科4个班级临床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08人。将入组的医学生,按照班级为单位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授课,以老师讲授为主。试验组采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方式授课。2组授课老师均一致。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取技能和理论两种考核方式,通过最终成绩的比较,分析对比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学生对于两种教学模式的接受程度。结果试验组学生临床病例综合考试平均成绩(91.9分)高于对照组(7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试成绩对比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学生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试验组(82.7%)高于对照组(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皮肤性病学教学过程中,应用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有利于学生理解书本上抽象的理论知识,并且可充分地激发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最终取得良好的教学和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