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区角活动对听障儿童学习能力发展的影响。方法选取30名4~5岁听障儿童(教改班和非教改班各15名),在教改班开展4个月的区角活动,非教改班不开展区角活动。区角活动前后,对所有听障儿童进行希一内学习能力评估中的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项测试。随机选取15名4~5岁健听儿童,同样进行上述3项测试。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同时通过访谈法对被试的家长和教师进行调查。结果参与区角活动的听障儿童在摆方木、折纸和看图联想3个方面与未参与区角活动的听障儿童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未参与区角活动的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开展区角活动对提升听障儿童的学习能力有明显作用,有助于逐渐缩小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的差距。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老年患者用药情况及其药学干预效果。方法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没有实施药学干预的1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观察组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实施药学干预之后的100例老年患者,对两组老年患者的临床用药情况进行恢复性分析,对比分析两组老年患者的不良用药情况和用药依从性情况。结果老年患者用药存在多种药物同时服用以及不合理饮食情况,并有着错误用药习惯。对照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位25%,观察组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大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依从性为90%,大于对照组的70%,P<0.05。结论老年患者用药存在多种误区,多种药物同时服用,错误的用药习惯以及不合理的饮食,药学干预的加强,不仅仅可以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也能将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观察语前聋患儿在人工耳蜗开机后一年内听觉能力的发展状况,为康复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52例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并开机和定期调机的患儿,于开机后半年和一年时分别进行声场评估,得到每位患儿的术后平均听闽,同时由康复教师对患儿进行韵母、声母、声调、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和选择性听取等8项评估。使用SPSS10.0统计学软件对半年和一年时各项评估结果进行组内纵向统计学比较,并分别就两次言语识别能力评估中音节要素、词语方面各自所含测试项进行组间横向统计学比较。结果开机后半年与一年患几的平均听阈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单项识别率开机后半年与一年纵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组间横向比较,开机半年及一年时,韵母识别能力始终优于声母、声调识别能力,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单音节词识别能力相对弱于双音节词、三音节词识别能力,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次评估中,选择性听取能力始终落后于其他各项。结论听觉康复过程符合从声音察觉、感知再到理解的规律,对语言的理解识别也符合先简单后复杂的规律,即从音节要素到词语、再到短句。康复过程需有侧重,人工耳蜗开机后前半年需注重听觉感知能力的提高,而后半年需注重对语言理解能力的培养。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改进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固定方法,以降低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产生气泡的发生率。方法对120例置入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将PICC导管外留部分常规呈“S”形、和“U”形固定,并应用思乐扣装置固定;观察组将导管外留部分沿血管走行反向留1.5-2.0cm的长度后,与手臂纵轴呈60°角弧行弯曲,使两翼、连接器、减压套筒及前端2cm的导管成一条直线,延长管下面(与皮肤接触处)垫厚(约32层)纱布,将纱布固定延长管上。结果对两组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的固定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巴德增强型PICC导管断裂和延长管气泡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