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牙科焦虑症和牙科就诊对口腔保健习惯的影响.主要调查的内容包括刷牙、牙线的使用和刷牙时间。材料和方法:本研究通过牙科问卷对研究对象的牙科就诊、口腔保健习惯和牙科焦虑症等方面进行测量:通过一份人口统计学的调查问卷来记录研究对象的年龄、种族及国籍。主要的研究对象为77名就读于美国南部大学心理学系的学生。结果: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探讨牙科焦虑症和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本研究模型在很大程度上可解释口腔保健习惯中的差异.R^2=0.41.F(1.76)=12441,P〈0.001。具体地说.临床牙科焦虑水平越高的患者,他们的口腔保健习惯行为越差。采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来分析探讨牙科就诊与口腔保健习惯的关系,结果显示牙科就诊与刷牙r(75)=0.342,P=O002以及牙线的使用频率r(75)=0.294.P=O009存在相关性.而牙科就诊与刷牙时间无相关。结论:结果显示牙科焦虑症与口腔保健习惯具有相关性。除此之外,经常来牙科就诊的患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更好的口腔保健习惯。本研究提示牙科焦虑症和口腔保健习惯可能存在习得性联结。焦虑的状态抑制患者的最佳口腔保健习惯.而教育的方法能够改善这种焦虑.牙科专业人员向患者强调刷牙时间是有益的。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青少年(12~〈18岁)和成年(18~30岁)错患者正畸治疗合作度的影响。方法对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配戴固定矫治器治疗的72例青少年错患者与50例成年错患者,各自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正畸治疗及简单交待注意事项,干预组由从事正畸治疗工作的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根据自制患者合作行为评估表进行对比研究。结果青少年错患者,干预组治疗过程中的合作度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成年错患者,干预组治疗过程中的合作度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青少年错患者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的合作度,对于成年错患者影响较小。
简介:目的模拟牙周炎患者日常生活中的牙周干预措施,研究各种牙周干预措施对sD大鼠动脉粥样硬化(As)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A组)、As组(B组)、As合并牙周炎组(C组)、牙周炎组(D组),将C组根据牙周干预措施不同再分为不治疗组(c1组)、刮治组(C2组)、药物治疗组(c3组)和拔除患牙组(c4组)。对各组进行相应的建模处理,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牙周组织、颈动脉血管壁组织的病理变化,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含量。结果病理切片发现B组、c3组和D组颈动脉血管壁均可见大量泡沫细胞形成、聚集;C1组和C4组可见内膜下有钙盐沉积,中膜弹力纤维紊乱、破坏:C2组可见纤维帽的形成及斑块破裂。牙周干预处理后,所有建模组和干预处理组的血清hsCRP含量均较A组明显升高(P<0.05);C1组、C2组、C3组的hsCRP含量较B组明显升高(P<0.05):且c2组hsCRP的含量高于C1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SD大鼠,无论有无高脂状态,牙周炎均可引起或加重As的发生发展;而在高脂状态下,直接牙周干预都可能加重As病变.其中牙周直接刮治处理的影响在短期内可能会更严重.且hsCRP可能参与了As加重的病变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