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本研究通过分析Angle氏Ⅱ1分错患者亲代的特征,对比一般人群与Angle氏Ⅱ1分错患者亲代的Ⅱ错发病情况,对Angle氏Ⅱ错的家庭聚集性进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Angle氏Ⅱ错有家庭聚集性,该病患者亲代的Ⅱ发病率高于一般普查群体的发病率,按一级亲属发病率估算的遗传度为81%,认为此Angle氏Ⅱ1分错有较大的遗传作用的可能

  • 标签: 发病率 家庭聚集性
  • 简介:目的利用三维影像扫描和重建技术、三维头影测量技术,比较骨和Ⅱ正畸患者口咽气道的三维结构差异.方法根据研究对象的骨面型分为骨组和骨组,年龄、性别严格匹配、均角研究对象共22对.将所有研究对象正畸初诊时拍摄的全头颅CBCT影像导入DolphinImaging3D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并分别测量其口咽气道、腭咽气道、舌咽气道的气道容积、气道长度、最小横截面积、最小横截面矢状径、横径及其比例关系,对两组间的气道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骨患者的舌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积[(144.27±68.30)mm^2]及口咽气道最小横截面矢状径[(8.28±2.58)mm]较骨患者[(193.93±71.54)mm^2,(9.76±2.22)mm]小(P≤0.05).结论骨和Ⅱ患者口咽气道三维结构具有一定差异,矢状骨对口咽气道结构具有一定影响.

  • 标签: 口咽气道 CBCT 三维测量 骨型分类
  • 简介:目的探究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对于治疗垂直生长骨性早期Ⅱ1分错[牙合]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选取12例恒牙早期Ⅱ1分错[牙合]患者,年龄10-14岁,呈垂直生长骨性下颌后缩病例,使用加口外弓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治疗,疗程10~14个月,治疗前、后拍摄X线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分析。数据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A—horiz、Ui—horiz、Li-horiz、L6-horiz、Ar—pog、Ar—Go、Pog-horiz、Go—Me、Ui—Max、SNA、SNB、ANB、OJ、0B有统计学意义.颌骨改变明显。结论Headgear-Twinblock矫治器在矢状向及垂直向均能有效抑制上颌骨发育.促进下颌骨生长,并可控制下颌骨顺时针旋转,对改善上颌前突伴垂直生长的骨性Ⅱ错[牙合]患者侧貌疗效明显。

  • 标签: Headgear-Twinblock 上颌前突 垂直生长型 骨性Ⅱ类错
  • 简介:目的:了解松风19色比色板对普通色牙和素牙选色的适合性。方法:同样使用松风19色比色板比色条件下,调查一组正常牙色的病人的烤瓷冠与对照牙的色差值,与一组素牙色的烤瓷冠与对照牙的色差值进行对比,分析两组烤瓷冠色彩还原性的差异。结果:同样使用松风19色比色板的情况下,正常牙色的烤瓷冠色彩还原性优于素牙色的烤瓷冠,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1)。结论:按照松风19色比色板比色制作的素牙烤瓷冠色彩还原性较差,不能满足临床需要。

  • 标签: 四环素牙 比色板 金属烤瓷修复体(PFM)
  • 简介:目的:探讨LeFortⅠ骨切开(LeFortⅠosteotomy)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在矫治骨性Ⅱ上颌骨前突畸形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骨性Ⅱ上颌前突患者(上颌骨前突伴下颌骨后缩14例,其中同时伴颏后缩6例;单纯上颌骨前突2例)进行外科-正畸联合治疗。患者治疗前头影测量∠ANB为7.0°~13.1°,平均9.3°。行LeFortⅠ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其中14例同期行双侧下颌支矢状骨劈开术(bilateralsagittalsplitramusosteotomy,BSSRO)前移下颌骨,6例行颏成形术(genioplasty)前移颏部。结果:本组行LeFortⅠ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4~8mm,14例BSSRO下颌骨前移4~7mm,6例颏成形术颏前移6~8mm。1例一侧腭降动脉术中损伤断裂,经结扎处理,无感染及骨块坏死。16例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术后及正畸结束后∠ANB为1.6°~3.5°,平均2.9°。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牙弓形态及[牙合]曲线正常,牙排列整齐,咬合关系良好,外形明显改善,疗效满意。结论:对于骨性Ⅱ上颌骨前突畸形患者,LeFortⅠ骨切开上颌骨整体后退术是一种安全、合理、有效的正颌外科术式。

  • 标签: LeFortⅠ型骨切开 上颌骨后退 上颌骨前突 |
  • 简介:2010年12月15日下午,“985工程”2期“口腔疾病生物学机制与防治”科技创新Ⅱ平台建设验收会在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举行。该平台经教育部批准于2004年获准建设,以对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口腔疾病的生物学机制与防治研究为主线,以建设口腔医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使华西口腔医学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为目标,经过5年的建设,在科学研究、人才队伍、学科建设以及管理运行机制等方面均圆满完成了目标任务,成果丰硕、效益可观。

  • 标签: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 生物学机制 口腔疾病 科技创新 防治 验收
  • 简介:目的评估安氏Ⅱ1分非拔牙矫治中口外弓的作用.方法选择7例恒牙(牙合)早期安氏Ⅱ1分病例,非拔牙矫治.采用亚历山大矫治技术和口外弓颈牵引,在排齐上牙后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此阶段下颌无任何治疗.对矫治前(T1)和戴口外弓平均3.54个月后(T2)的模型及头颅侧位X线片进行测量,数据做配对t检验分析.结果上牙弓宽度呈现明显增加,ANB角平均减小1.14°,UI/SN和UI/NA分别减小11.44°和9.08°,前牙覆盖平均减小3.46mm,以上结果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表明,上颌固定矫治器与口外弓颈牵引联合使用,可以在矫治初期排齐牙齿、扩大上牙弓宽度的基础上,减小上前牙唇倾度和前牙覆盖;矫治初期上牙弓的排齐、整平及上牙弓宽度的变化,解除了原有的后牙尖窝锁结关系,下颌生长能力可以充分体现.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非拔牙矫治 口外弓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树脂根管封闭剂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性能。方法:按照系统评价的原理和规范,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查找研究树脂根管封闭剂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根尖封闭性能的文献。严格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提取资料,Cochrane系质量评价后,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5篇(622例),分析结果显示:树脂根管封闭剂染料渗入长度小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WMD=-0.38,95%CI(-0.41,-0.35),P〈0.00001]。结论:树脂根管封闭剂的根尖封闭性能优于氧化锌根管封闭剂。

  • 标签: 树脂类根管封闭剂 氧化锌类根管封闭剂 根尖封闭性 META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3种不同类型的复合树脂和一种有机化陶瓷复合树脂(ormocer)材料充填V洞后的微渗漏情况。材料和方法在20颗近期拔除的离体磨牙颊侧和舌侧面制备40个V洞。窝洞的牙台向边缘位于釉质上,龈向边缘位于牙本质上。牙齿被随机分为4组,每组5颗,充填如下:组Ⅰ,用流动树脂(TetricFlow);组Ⅱ,用混合复合树脂(Z100);组Ⅲ,用可填压复合树脂(Solitaire2);组Ⅳ,有机化的陶瓷复合树脂(Admira)。所有实验组,都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所有树脂材料一次完成充填。牙齿温度循环(200个循环;在4℃~60℃)后,浸入0.5%的碱性品红溶液中放24小时。所有的牙齿纵向剖开,在立体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录染料渗入的深度并用多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和两个独立样本的非参检验来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各组间釉质和牙本质的微渗漏在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研究中所有修复材料在减小微渗漏方面具有相同的效果。

  • 标签: 复合树脂修复体 微渗漏 同类型 充填V类洞 混合型复合树脂 树脂材料
  • 简介:安氏Ⅱ1分错【牙合】患者多存在一定程度的骨性不调,双期矫治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患者青春期生长发育潜力对颌骨进行生长改良,在最大程度上改善颌骨三维方向上的关系不调。一期治疗使用的矫治器多为功能矫治器(如:生物调节器、肌激动器、双胎垫等)和口外弓头帽。矫治的最佳时机是在患者青春发育高峰期前或高峰期(即替牙晚期或恒牙早期)。一期矫治后多需要使用固定矫治器进行二期治疗,改善患者的牙齿排列,获得稳定良好的骀关系,也可能进行掩饰性治疗改善仍然存在的颌骨间的不调。双期矫治增加了患者的矫治疗程和费用,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 一期治疗 临床研究 牙合 青春发育高峰期 功能矫治器
  • 简介:患者陈某某,女,10岁11个月,因"牙不齐,牙齿‘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前牙反(牙合),多颗牙龋坏,但未予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表现.侧貌凹面型,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差,26、36、46残冠.左侧磨牙咬合关系完全近中,右侧磨牙咬合关系中性.上牙弓相对下牙弓狭窄,除16,46和唇向错位13,23外均为反(牙合).前牙反覆盖1mm,反覆(牙合)0.5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上牙弓拥挤7mm,中线右偏1.5mm,下牙弓拥挤2.5mm.患者治疗前面(牙合)像和模型见图1~13.

  • 标签: 牙矫治 骨性Ⅲ类 前牙反(牙合) 病例 拔除 咬合关系
  • 简介:一、病史患者,女,23岁.主诉:“上前牙前突”求治.二、临床检查1.口外检查:面部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上唇前突.2.口内检查:口腔卫生尚可;恒牙列,36残根,26伸长,46残冠,双侧磨牙、尖牙远中关系.前牙覆盖10mm,深覆(牙合)Ⅲ度,上前牙有散在间隙,11、21、22树脂充填修复,21死髓牙,牙冠变色,下前牙Ⅰ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左偏1mm,37、47临床牙冠较短,第三磨牙均未萌出(图1).3.双侧颞下颌关节无压痛、弹响,开口度及开口型未见明显异常.4.无口腔不良习惯史,全身状况良好,无全身系统性疾病,无家族遗传史.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上颌第二磨牙 全身系统性疾病 牙矫治 下颌第 上前牙前突
  • 简介:目的测量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头颅定位侧位片,对比研究各类磨牙症的颅颌面形态学特征。方法拍摄86个磨牙症患者的标准头颅定位侧位片,运用CASSOSX线片头影测量分析系统.选取JarabakAnalysis,TweedAnalysis及TidemanAnalysis中的37个相关指标,采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法分析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特征。结果(1)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后角总和、下颌下角、下颌平面与前颅底平面构成的角、殆平面与下颌平面构成的角、下颌平面与眶耳平面所构成的角等均大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而后面高与前面高之比、前牙覆黯小于正中型磨牙症(P〈0.01)。(2)非正中磨牙症患者的下颌角和下颌下角大于混合磨牙症(P〈0.001);而上齿槽座点、鼻根点及下齿槽座点所构成的角(ANB)小于混合磨牙症(P〈0.05)。结论(1)不同类型磨牙症患者的颅颌面形态各有特征。(2)非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后旋转呈垂直向生长、有高角骨面型倾向。(3)正中型磨牙症患者下颌向前旋转呈水平向生长,为低角骨面型。(4)混合磨牙症患者下颌有水平向生长及下颌后缩趋势。

  • 标签: 磨牙症 X线头影测量 颅颌面形态
  • 简介:目的探讨安氏Ⅱ1分错(牙合)正畸治疗前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改变的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安氏Ⅱ1分错(牙合)62例,其中拔牙治疗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12.63±0.94岁),非拔牙治疗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2.33±1.24岁),收集患者正畸治疗前后拍摄的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上下颌前牙唇舌(腭)侧牙槽嵴顶距釉牙骨质界(CementoenamelJunction,CEJ)距离,计算牙槽骨高度改变量,利用SPSS20.0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安氏Ⅱ1分错(牙合)拔牙组与非拔牙组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降低牙面数分别达67.31%与66.94%,平均降低量分别为(1.03±2.47)mm与(0.69±4.02)mm.上颌切牙腭侧及下颌前牙舌侧,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均显著高于非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颌中切牙唇侧,非拔牙组牙槽骨高度降低量高于拔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氏Ⅱ1分错(牙合)正畸治疗后前牙区牙槽骨高度普遍降低,降低量与牙位、牙齿移动方向以及牙移动幅度等因素密切相关.提示正畸医生应对安氏Ⅱ1分错(牙合)患者治疗前不同牙位的牙槽骨状况有准确的了解,并合理设计牙移动方式、方向和幅度,避免不利的牙齿移动导致牙槽骨高度的显著降低从而危害牙周健康.

  • 标签: 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 正畸治疗 牙槽骨高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全冠修复体抗断裂能力及失效模式的差异。方法:制作相同厚度的铸瓷全冠、全锆冠、氧化锆-饰瓷全冠和金属烤瓷冠全冠,n=10。进行试件的抗折破坏试验和失效模式分析,SPSS软件分析抗折性能和失效模式的组间差异。结果:全锆组的断裂载荷显著性高于其他3组(P〈0.05),烤瓷组与铸瓷组的断裂载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层瓷结构中,全锆冠和铸瓷冠的失效模式均为全瓷层的断裂,断裂后的裂纹走向相似。双层瓷结构中,仅有30%氧化锆-饰瓷冠表现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70%氧化锆-饰瓷冠为完全破坏,所有烤瓷冠的失效模式为单纯的饰面瓷破坏。结论:全冠类型对修复体的破坏几率和破坏模式有着显著影响,全锆冠的抗折性能高于铸瓷冠、氧化锆-饰瓷冠、烤瓷冠。

  • 标签: 厚度 抗折性能 失效模式
  • 简介:口颌系统在言语功能中尤其在语音产生过程中占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口颌系统的形态结构异常可能会导致语音功能的异常。本研究目的是通过对骨性AngleⅢ错患者术前语音功能的分析,来研究哪些结构畸形对语音功能有影响。研究中以20名成人骨性AngleⅢ错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矫治前的语音进行测试,同时对其牙颌面软硬组织结构进行X线头影测量,并将各测量值与患者语音状况做相关分析。研究表明患者语音功能的好坏与舌体位置以及前牙覆、覆盖有密切关系。反覆盖越明显,反覆越小,语音功能异常越明显

  • 标签: 语音 头影测量 相关分析
  • 简介:目的评价用2种成型片(钢和聚酯纤维)和2种修复技术(分层固化法和预聚树脂块填人法)在Ⅱ洞修复中邻面衔接的效果。方法和材料用Prodigy复合树脂修复88个Ⅱ洞:44个洞用分层固化法修复(其中22个用钢成形片,22个用聚酯纤维成形片),另44个洞采用预聚树脂块进行修复(其中22个用钢成形片,22个用聚酯纤维成形片)。分别在修复后即刻、6个月、12个月和18个月对修复体进行临床评价。在所有修复体的修复操作满意后,即刻获得了各自的邻接关系。结果在18个月的评估中.各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如不考虑复合树脂自身的影响,本研究所采用的修复技术及成形片种类对邻接关系的影响没有差别。

  • 标签: Ⅱ类洞 美学修复 聚酯纤维 口腔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