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钛被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其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地位已经得到充分肯定,并在口腔临床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口腔修复中。由于钛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较高,因此可被制作成各类修复体部件,如种植体、义齿支架、桩核等,是应用非常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然而,在临床使用中,钛修复体仍具有其相应的适应证。本文综述了钛的一般性能及其在口腔修复各方面的应用,希望能为临床医生在口腔修复体的设计、选材上提供参考。

  • 标签: 纯钛 修复体 口腔修复
  • 简介:钛金属有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理化性能。用钛金属制作的支架义齿戴用舒适,功能好,有利干余留牙和其它口腔组织的健康。但是由于钛金属在高温下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所以给钛的加工造成了很大的困难,形成了设备工艺复杂,成本高的局面,从而制约了它的快速普及。

  • 标签: 制作 支架 纯钛 压差式铸造机
  • 简介:目的:探讨基牙颈缘线曲率对CAD/CAM全瓷冠及金属烤瓷冠边缘适合性的影响。方法与材料:在模型的上颌中切牙上预备3种类型的基牙(曲率1mm、3mm、5mm)。每种类型的基牙分别制作5个全瓷冠(Cerconsystem.Degudent)和5个金属烤瓷冠。采用Two—wayANOVA和Tukey—HSD检验(α=O.05)计算和分析冠边缘的适应性。结果:全瓷冠唇侧、舌侧、近中和远中的平均边缘缝隙(SD)无统计学差异.分别是:曲率为1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54(10)、51(11)、47(13)、49(9)岬;曲率为3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49(12)、53(11)、54(10)、55(12)岬:曲率为5mm的全瓷冠边缘缝隙为57(12)、54(11)、53(10)、52(9)μm。曲率为1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近中和远中的平均边缘缝隙(SD)值分别是36(7)、41(9)、26(8)、28(10)邮.曲率为3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的平均边缘缝隙(SD)值为45{8).48(9)μm.均显著大于近中(P=O.01和0007)和远中(P=0.03和0.02)的边缘缝隙。曲率为5mm的烤瓷冠唇侧、舌侧平均边缘缝隙(SD)值为76(10)、74(15)μm.均显著大于近中(P=O001和0.001)和远中(P=0.001和0001)的边缘缝隙。结论:基牙的颈缘线曲率对全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无显著影响.但对烤瓷冠的边缘适合性有显著影响。

  • 标签: CAD/CAM全瓷冠 颈缘线曲率 适应性 金属烤瓷冠
  • 简介:外伤造成的前牙牙折很常见.一般情况下.冠折及部分冠根折的病例在根管治疗后做烤瓷冠修复.按口腔修复的传统理论.对大部分根折的病例予拔除断根后义齿修复或种植牙修复治疗.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患者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拔牙.特别是牙冠完好的前牙根折病例。本研究尝试对此类病例进行根管治疗之后以铸造钛桩固定.经过3个月至1年的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前牙根折 保存治疗 钛桩 铸造 根管治疗后 烤瓷冠修复
  • 简介:非贵金属烤瓷由于颜色逼真、选择幅度宽等优点,在临床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好评.但也存在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如:镍金属的游离造成患者修复体颈缘黑线;镍、铍金属造成患者口腔局部或全身过敏;对技工操作者的皮肤、血液及肺部造成损害等等.美国、日本及欧洲各发达国家早在十几年前就已

  • 标签: 纯钛金属 烤瓷 冠桥 操作方法
  • 简介:目的研究酸碱度对钛铸造卡环疲劳强度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5月至2010年11月,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材料与力学系研究室将20个铸造的钛卡坏随机分为4组,分别在空气中和pH值分别为4.0、6.8和8.0的人工唾液中进行加载一形变测试,计算机自动记录初始载荷和疲劳失效时的载荷循环次数。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卡环在加载后的腐蚀形貌和疲劳裂纹。结果钛卡环在不同测试条件下的初始载荷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pH值分别为4.0、6.8和8.0的人工唾液中的载荷循环次数与空气中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pH值为6.8和8.0的人工唾液中的载荷循环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两组与pH值为4.0的人工唾液中的载荷循环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钛卡环的疲劳强度在不同pH值的人工唾液都受影响而降低,且pH值呈酸性的人工唾液对试件的疲劳强度影响更大。

  • 标签: 纯钛 卡环 疲劳强度 人工唾液
  • 简介:目的研究两种不同包埋材料对铸件表面硬化层的影响。方法用铸造蜡片制作尺寸为20mm×20mm×1.5mm的片状试件共6片.分为2组.实验组采用新型铸钛包埋材料包埋,对照组采用ReinatitanP1us专用铸钛包埋料包埋铸造。铸件处理后用显微硬度仪测试表面硬度,负重200g持续5s.测量维氏显微硬度值,比较不同铸钛包埋材料所铸的铸件表面显微硬度,从而判断包埋料对铸件表面硬化层的影响。结果实验组钛铸件表面的维氏显微硬度值较高,为(255.33±16.042)HV;随着测量位点与表面距离增加,维氏显微硬度值降低,钛铸件表面的硬化层厚度约50μm。对照组钛铸件表面的维氏显微硬度升高显著,为(416.33±6.506)HV;随着测量位点与表面距离增加,维氏显微硬度值逐渐降低,但硬化层较厚,约140μm。结论用新型铸钛包埋材料所铸的钛铸件表面的硬化层厚度较低.对铸件的理化性能影响较小.能满足精密铸造修复体的应用要求。

  • 标签: 显微硬度 硬化层 铸钛包埋材料 纯钛
  • 简介:目的:观察渗氮类金刚石膜应用于钛支架义齿后的临床效果以及对义齿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方法:为8例上下牙列均有缺失的患者镶配钛支架义齿,随机选取每例患者上下义齿支架中的一个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膜,对其临床效果进行评价;采用接触角测定仪测量改性后的试件接触角并计算表面自由能。结果:钛活动义齿镀制渗氮类金刚石薄膜后,在临床上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对比未镀膜钛义齿,镀膜组义齿在改善色素沉着,颜色变暗和口感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渗氮类金刚石膜的表面自由能大于未改性组。结论:钛表面经渗氮类金刚石膜修饰后提高了表面润湿性和戴用舒适性。

  • 标签: 纯钛 表面改性 类金刚石膜 润湿性 接触角 表面能
  • 简介:目的:最大限度地预防和保存种植位点的三维骨.是种植美学修复的治疗关键之一。材料和方法:在上颌前牙区唇侧和舌侧均有牙槽突骨板折裂的单牙种植病例,结合临床情况应用CBCT进行术前诊断和治疗设计。采用复合PRF技术的种植位点保存技术,择期手术行种植同期轮廓扩增的GBR技术.二期手术行微创切口。采用暂时冠技术行穿龈轮廓的诱导后.全瓷基台全瓷冠修复。同期进行了邻牙的根管治疗和贴面修复。结果:初步获得患者满意的美学效果和随访期内种植体周围健康。结论:序列治疗的种植修复,具有较好的美学效果和长期稳定性。

  • 标签: 种植美学 序列治疗 保存技术 骨量 美学效果 上颌前牙区
  • 简介:目的:体外研究亲水性喷砂酸蚀钛表面对成骨细胞黏附、铺展行为和黏着斑激酶(FAK)表达的影响。方法:钛片表面分别采用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sandblasted,large-grit,acid-etched,SLA)及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表面处理(chemically-modifiedhydrophilicSLA,modSLA),在其表面接种人成骨细胞,对细胞黏附率、细胞铺展情况以及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进行检测。应用SAS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骨细胞在modSLA表面的早期黏附率(1h、3h)显著高于SLA表面(P〈0.05);接种3h后,modSLA表面的成骨细胞呈现更多的肌动蛋白结构和明显的成骨细胞骨架结构,细胞铺展更加明显,modSLA组细胞形状因子均值显著低于SLA组(P〈0.05);免疫荧光分析显示,6hmodSLA表面细胞内FAK的荧光强度高于SLA组(P〈0.05)。结论:亲水性化学活化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较大颗粒喷砂酸蚀处理钛表面能显著增强成骨细胞在材料表面的贴附,促进细胞骨架沿一定方向伸展,促进黏着斑激酶(FAK)的表达,从而增强细胞的黏附力。

  • 标签: 亲水性 成骨细胞 细胞黏附
  • 简介:目的研究喷砂后微弧氧化(MAO)与喷砂酸蚀(SA)后MAO处理表面形貌的差异,探讨如何在保留SA获得的一级孔洞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MAO膜层的"骨小梁"样结构及富含钙磷的化学成分。方法分别采用直径为106、250μm的Al2O3颗粒对钛样品进行喷砂,部分用氢氟酸(HF)双重酸蚀制备SA样品,再对两种样品分组,使用不同的处理电压进行MAO处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表面形貌、膜层厚度,能谱分析仪测量表面元素含量。结果SA样品再行MAO处理可获得均匀连续的氧化膜层,并且MAO处理没有改变SA形成的基本形态,其中直径为250μm的Al2O3颗粒喷砂后双重4%HF酸蚀MAO处理表面的一级孔洞大小与成骨细胞最为接近。结论钛经SA和MAO复合改性后,在表面形成复合的形态特征,从而达到优化种植体表面结构和组成的目的。

  • 标签: 喷砂酸蚀 微弧氧化 纯钛 表面形貌
  • 简介:目的探讨载荷变化对钛与滑石瓷对磨时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方法使用MMV-1立式万能摩擦磨损试验机,以滑石瓷为对磨物,载荷设置为20、50、100N,在37℃人工唾液润滑的试验工况下,对口腔修复用钛进行二体摩擦磨损试验。记录动态摩擦系数。采用扫描电镜观察表面磨损形貌.X线衍射能谱仪分析磨屑成分.电子天平得出磨损。结果钛与对磨物滑石瓷的磨损及摩擦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载荷20N,钛的磨损机制主要为磨粒磨损:50N时,磨损机制是黏着磨损伴发磨粒磨损;100N时,钛磨损机制以黏着磨损为主。结论载荷增加可增大钛的磨损.导致磨损机制改变,在高载荷条件下可发生严重黏着磨损.缩短钛修复体的使用寿命。

  • 标签: 载荷 磨损性能 摩擦磨损试验
  • 简介:目的:以骨钙素为细胞分化指标,探讨商用钛表面牙周韧带细胞形成物的特征。方法:将牙周韧带细胞和钛进行复合培养,分别在第8天,第16天和第24天取材,免疫荧光染色原位观察骨钙素的表达,结果:第8天后,牙周韧带细胞在钛表面即可形成复层生长,并持续高表达骨钙素,结论:牙周韧带细胞在钛表面有向成骨样细胞分化的趋势,表现为形成高度表达骨钙素的类组织。

  • 标签: 纯钛 牙周韧带细胞 骨钙素 口腔种植材料 免疫荧光染色
  • 简介: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拟与钛匹配的RG低熔实验瓷的热力学性能。方法:采用Setaram-TGDTA92型综合分析仪,对RG实验牙本质瓷粉和遮色瓷粉进行差热分析,以确定其玻璃相转化温度。分别将RG牙本质瓷和遮色瓷作制成25mm×10mm×8mm大小的试件,各2个;铸造规格为04mm×25mm的钛试件2个。用Dilatometry-Dil402NET2SCH热膨胀系数测定仪,测定这3组试件的热膨胀系数。结果:遮色瓷和牙本质瓷的玻璃相转化温度分别为470℃和460℃。遮色瓷、牙本质瓷和钛的热膨胀系数分别为6.28±0.06×10^-6℃、7.69±0.08×10^-6/℃和10.00±0.100×10^-6/℃。结论:实验瓷与钛热力学性能基本匹配。

  • 标签: 纯钛 热力学
  • 简介:本刊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和单位》中有关、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使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则
  • 简介:本文通过对正常,ClassⅠ双颌前突、ClassⅡ1、ClassⅡ2、ClassⅢ(门诊非手术)及ClassⅢ(外科正畸)错每组男女各30名,共360人的Bolton三个比率分析的比较,发现前牙比、后牙比、全牙比均呈ClassⅢ〉ClassⅠ〉ClassⅡ的趋势,差异均有显著性。提示上下牙关系不调是错发生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应成为诊断记录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 标签: Bolton分析 上下牙量关系
  • 简介:本刊严格执行GB3100—3102—1993《和单位》中有关、单位和符号的规定及其书写规则,具体可参照中华医学会杂志社编写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使用》。

  • 标签: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法定计量单位 书写规则
  • 简介:目的对比研究钛表面不同微纳米图案对成骨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影响,探讨微米与纳米结构在影响细胞行为当中的不同作用。方法制备4组钛微纳米复合表面形貌:喷砂(S)、喷砂-酸蚀(SLA)、喷砂-碱热(SAH)及喷砂-阳极氧化(SAN)。检测各组材料表面理化性能,扫描电镜观察各组材料表面形貌及细胞黏附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在材料表面增殖能力,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细胞在材料表面分化能力。利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最小有意义差异(LSD)t检验对同时间点不同组的CCK-8及ALP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粗糙度结果示:SLA组粗糙度大于其余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Ra=38.449,PRa<0.001;FRq=29.564,PRq<0.001)。(2)扫描电镜示:S组仅形成弹坑状一级微米结构,黏附细胞伪足短小,SLA、SAH及SAN组分别修饰沟壑状、网状及管状二级纳米多孔图案,细胞于SAH、SAN组表面伪足更为伸展,其中SAH组表面细胞伪足生长进入孔隙形成机械锁结。(3)CCK-8结果示:第5天,SAH和SAN组细胞增殖A值(1.546和1.528)显著高于S组(1.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29,P=0.042);第7天时,SAH和SAN组细胞增殖A值(2.646和2.57)显著高于S组(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P=0.035)。(4)细胞分化检测示:接种7d后,SAH组ALP活性(77.656)显著高于S、SLA及SAN组(53.132、51.052和62.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734,P<0.001);接种14d后,SAH与SAN组ALP活性(104.107和109.963)显著高于S与SLA两组(82.885和73.3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52,P<0.001)。结论钛片表面微纳米图案影响细胞伪足形态,促进细胞增殖及ALP活性,其中多孔形貌显著增加细胞活性,碱热处理表面早期ALP活性显著增加,且形成纳米网比纳米管更有利于形成机械锁结

  • 标签: 表面改性 微纳米结构 纯钛 纳米网 纳米管
  • 简介:目的:评估紫外线照射效应对微弧氧化钛诱导磷灰石形成及细胞矿化的影响。方法Ⅱ级商用钛片进行微弧氧化(MAO)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记为MAO;微弧氧化结合紫外线(UV)照射处理2h的钛片作为实验组,记为MAO+UV2h。采用扫描电镜(SEM)观察钛片浸泡在DMEM/F12培养液中材料表面磷灰石形成情况;将钛片与大鼠脂肪间质干细胞矿化诱导条件下共培养,观察细胞矿化情况。结果浸泡在培养液中21d后,MAO组仅在SEM高倍镜下见少量散在微小磷灰石结晶颗粒;MAO+UV2h组颗粒明显增大增多且叠层沉积,除微弧氧化形成的孔径外周高点外,氧化膜层几乎全部被磷灰石晶体层覆盖,且孔径内沉积大量晶体使孔径明显缩小。SEM观察细胞矿化物的形成情况,发现MAO组未见明显矿化物形成,但MAO+UV2h组细胞材料表面可见较多针状结晶,能谱分析(EDS)提示为磷灰石结晶。结论紫外线照射可增强微弧氧化钛表面在体外诱导磷灰石沉积的能力且促进脂肪间质干细胞的体外矿化。

  • 标签: 紫外线照射 微弧氧化 磷灰石 脂肪组织 间质干细胞
  • 简介:目的:研究电解液不同Ca、P浓度对钛表面微弧氧化膜结构和特性的影响。方法:根据电解液中Ca、P浓度的不同,将钛试件分成A、B和C共3组,通过微弧氧化技术制备钛表面氧化膜,D组作对照组。使用扫描电镜(SEM)检测氧化膜的表面及横断面形貌,用X射线能谱仪(EDS)检测氧化膜的元素成分,用X射线衍射仪(XRD)检测氧化膜的晶相结构。结果:微弧氧化处理后,钛表面形成微孔结构的氧化膜。A组膜层厚度为5μm,B和C组膜层厚度为10μm。高Ca、P浓度组微弧氧化膜的Ca、P含量高于低Ca、P浓度组(P〈0.05、P〈0.01)。微弧氧化膜的主要成分是金红石、锐钛矿和羟基磷灰石。结论:利用微弧氧化技术在钛表面形成含羟基磷灰石的多孔氧化膜,氧化膜的Ca、P含量与电解液的Ca、P含量有关。

  • 标签: 微弧氧化 表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