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油画类赝复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对皮肤的致敏性能。方法:豚鼠皮内注射试验试液,经诱发和加强及过敏激发后,观察局部组织的过敏现象。结果:20只豚鼠均未见有明显红斑或水肿发生,评定配色颜料一硅橡胶复合的小鼠皮肤过敏率为0%。结论:油画类配色颜料加入硅橡胶后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短期或长期应用于口腔环境将不致引起过敏反应的发生。

  • 标签: 颜料 硅橡胶 致敏 赝复体 颔面部缺损
  • 简介:目的:介绍经眶周小切口复位固定颧骨复合骨折(ZMC)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共治疗93例ZMC骨折,其中单纯经眶周(眉外侧和下睑缘下)小切口复位58例(62%),眶周小切口+上颌前庭沟切口复位35例(38%).术后行临床疗效和影像学观察,随访半年.结果:84例(90%)痊愈,面部畸形与眼球功能障碍完全恢复,眶周无明显瘢痕;9例(10%)明显改善.结论:ZMC骨折经眶周小切口入路治疗创伤小,疗效好,可同期进行眶底探查与眶底骨缺损重建,对复杂性骨折还需联合口内切口复位固定.

  • 标签: 颧骨复合体 颌面部骨折 开放复位 眶周切口
  • 简介:颧骨复合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颌面部常见的骨折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颧骨复合骨折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类。随着"功能与外形双项标准"的提出,颧骨复合骨折的开放治疗逐渐增多。本文介绍了颧骨复合骨折治疗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对颧骨复合骨折的规范治疗做一简述。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骨折固定 复位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三维几何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高精度的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三维实体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自编程序,以及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三维几何模型。结果:建立完整的颅面复合三维实体几何模型,包含22块骨骼和28颗牙齿。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面复合三维几何模型的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ANSYS和Solidworks软件,建立包含牙列的颅面复合三维几何模型是一种准确、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 复合体 计算机 模拟
  • 简介:目的模拟手术辅助腭扩展术,分析上颌骨复合应力分布与位移趋势.方法在力学相似性较高的上颌骨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上,模拟第一磨牙处颊侧骨皮质切开辅助腭扩展术,计算各标志点的应力及位移,所得结果与常规腭扩展相比较.结果颊侧骨皮质切开术辅助腭扩展开展牙弓,可有效增加横向扩展的位移,尤其在尖牙和前磨牙区.同时鼻腔和腭盖下降,有助于降低通气阻力.结论颊侧骨皮质切开辅助腭扩展的方法效果确切.

  • 标签: 应力分布 模拟手术 上颌复合体 位移 骨皮质切开术 上颌骨复合体
  • 简介:颧骨复合骨折(zygomaticcomplexfractures.ZCF)是一种常见的颌面部骨折。颧骨位于面部中1/3的外侧突出部位,与额骨、蝶骨、上颌骨和颞骨相邻,骨折时常伴有邻近颌面骨的损伤,形成以颧骨为中心的邻近多骨骨折。文献报道其发生率占颌面部骨折的18%.40%。近年来佛山市中医院口腔医疗中心在ZCF治疗中采用颌面部小切口手术径路,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本文对此进行临床总结报道。

  • 标签: 颧骨复合体骨折 颌面部骨折 手术径路 小切口 应用 佛山市中医院
  • 简介:目的:研究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的溶血性和短期全身毒性。方法:采用分光光度计测定由试验材料所引起的新鲜抗凝兔血细胞红细胞溶解和游离血红蛋白程度。经口途径给服试验材料混悬液,连续给服7d,进行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计算及病理学变化检测。结果: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溶血率小于5%,不会引起急性溶血。各组大鼠每周食物利用率及体重相对增长率指标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未见实验组动物各重要脏器出现病理学变化。结论:有色氧化铝玻璃复合在急性溶血方面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根据毒性评定标准判定为无短期全身毒性。

  • 标签: 氧化铝 牙科陶瓷 溶血性能 毒性试验
  • 简介:目的:研究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gingivalis,Pg)、福赛坦氏菌(Tannerellaforsythus,Tf)和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denticola,Td)与逆行性牙髓炎的相关性。方法:采集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的牙髓组织(40例),应用SYBRGreen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定量监测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Td三种微生物以及总的细菌量。结果:逆行性牙髓炎患牙牙髓组织中Pg、Tf和Td的检出率分别为22.5%、82.5%和47.5%,三种微生物之间具有协同致病效应,OR值及95%可信区间为2.83(1.26~6.38)。结论:红色复合(Pg、Tf、Td)与逆行性牙髓炎牙髓组织的感染密切相关。

  • 标签: 逆行性牙髓炎 牙龈卟啉单胞菌 福赛坦氏菌 齿垢密螺旋体 红色复合体
  • 简介:目的:了解正常上颌复合在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条件下,眶区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进一步探讨其本身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在自主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张口位和正中咬合时,上颌复合的边界条件,计算并绘制出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时各种应力、位移的数据和图像。结果:正常上颌复合在正中咬合和张口位两种状态下,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集中压力作用,其眶区各部位应力和位移值不仅均较小;而且当受到相同的载荷作用时,其相应部位应力大小及位移值是不相等的。正中咬合时应力值小于张口位,特别是在眶外侧壁区域,这种差异更为显著,且此部位在张口位的位移也大于正中咬合位。结论:正常上颌复合当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压力时,在不同状态各相应部位的应力和位移大小是不等的。正中咬合状态下,两者均小于张口位。尤其是在眼眶外侧壁上,张口位的应力值显著大于正中咬合位,且张口位位移最大值在视神经孔附近。初步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避免在张口位给上颌第一磨牙施加过大的垂直压力。

  • 标签: 上颌骨复合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与明胶海绵(GelatinSponge,GS)复合(NGF/GS)对兔胫骨洞形骨缺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胫骨分别制备2个5×3mm2深达髓腔的骨缺损,间隔10mm。其中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NGF/GS复合(含NGF10μg),对照组植入GS,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8周各处死动物6只并获取标本,行标本大体、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新生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术后各组均未出现免疫反应。术后2、4周,各组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新生骨形成较快,骨缺损区密度较高,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实验组2、4周(33.728±6.377)%、(55.854±6.842)%;对照组2、4周(22.139±4.346)%、(46.047±3.998)%;空白组2、4周(19.809±3.105)%、(39.250±6.151)%。术后8周,各组骨缺损基本愈合,骨密度接近。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与明胶海绵复合能够促进兔胫骨洞形骨缺损的愈合,从而缩短骨损伤的愈合时间。

  • 标签: 神经生长因子 明胶海绵 骨缺损 骨愈合
  • 简介:目的:了解正常上颌复合在不同状态条件下的应力分布变化情况,初步探讨其本身的生物力学行为特征.方法:在自主建立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利用ANSYS软件分别模拟张口位和正中咬合时上颌复合的边界条件,计算并绘制出不同状态相同载荷时各种应力、位移的数据和图像.结果:正常上颌复合在正中咬合和张口位两种状态下,双侧第一磨牙受垂直集中压力作用,其各部位应力和位移值均较小.结论:上颌复合具有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这使其富于支持力,能够承载较大的咬合力、正畸力、创伤力等.

  • 标签: 上颌骨 上颌复合体 生物力学 有限元法 应力
  • 简介:目的:探讨利用螺旋CT原始数据建立包含骨缝的颅面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数字化方法,建立一个具有生物力学特性的包含骨缝的动态颅面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采用多排螺旋CT对恒牙早期骨性安氏Ⅲ类患者行常规头部平扫及三维数字影像重建,利用原始DICOM数据建立颅面复合三维几何模型,在MSC.Metant前处理软件工具中划分网格。结果:建立了完整的颅面复合三维体几何模型和包含骨缝的完整颅面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由630,379个单元和148,143个节点组成。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活体的颅面骨合体三维有限元数字化建模方法。结论:应用螺旋CT薄层扫描、三维重建软件Mimics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工具MSC.Marc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包含骨缝的颅面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 标签: 颅面复合体 计算机模拟 有限元分析
  • 简介:目的:比较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前,中、后3个部位,在垂直和水平载荷下的应力分布,讨论种植体丰颌骨复合中的生物力学行为。方法:采用三维有限元法。结果:种植体在上颌骨复合内,加载后,上颌骨复合各部位应力均较小,较加载部位和种植体内应力小,上颌骨复合前、中、后3个种植体比较,种植体和上颌骨复合应力后牙大于尖牙大于前牙。结论:上颌骨复合具有良好的使集中受力分散的作用。上颌骨复合内种植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可行性。

  • 标签: 上颌骨 种植体 三维有限元法 应力分析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2种粘结剂及相关因素对F2000复合修复楔状缺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69例患者417颗楔状缺损患牙均用F2000复合修复,其中A组207颗牙用全酸蚀粘结体系(SconchbondMulti-Purporse酸蚀剂,AdperSingleBond粘结剂),B组210颗牙用AdperPromptL-Pop自酸蚀粘结剂。修复后1w、1、6、12、24个月用改良USPHS系统评价其疗效,并对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初步探讨。结果:F2000复合修复楔缺12、24个月后总成功率分别94.32%、87.33%。其中A组成功率分别为95.09%、88.36%,与B组(93.53%,86.36%)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按USPHS系统逐条分析,A组的边缘不密合和边缘着色发生率为1.06%、0.53%,低于B组(4.55%,3.53%),有统计学差异。其疗效还受咬合力、楔缺程度、刷牙方法等多种因素影响。结论:适当的充填材料和酸蚀粘结体系、调牙合、消除致病因素及必要的宣教,均是修复楔缺成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F2000复合体 粘结剂 楔状缺损
  • 简介:牙髓并发症包括感染、分解以及坏死是一系列外源性损伤的结果。医师必须在临床过程包括牙体制备过程中把对牙本质和牙髓的损伤减少到最小程度。本文讨论了冠和窝洞预备所造成的牙髓一牙本质复合结构和生理机能的改变以及这些改变的临床意义。

  • 标签: 牙体修复 生物学功能 牙髓-牙本质复合体 牙体预备 生理机能
  • 简介:经典的直丝矫正器是美国正畸学家LawrenceAndrews于1970年推出的一种源于方丝矫正器的新型矫正器,严格地说,它是美国“A”公司生产的Andrews矫正器的商品名,而不是矫正器的一个分类,但由于这一矫正器明显的内在优势,吸引了美国众多正...

  • 标签: MBT直丝弓 矫正器 矫正技术 后牙倾斜度 转矩角 第二前磨牙
  • 简介:生理性支抗控制的其中一层含义是支抗控制的结果要符合牙列生理健康,而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建立生理性殆曲线是符合牙列生理健康的要求之一。1生理性殆曲线的概念和意义1890年,Spee第一次将骀曲线的概念引入口腔医学领域,后人将此曲线命名为Spee曲线(thecurveofSpee)。

  • 标签: Spee曲线 生理性 直丝弓 牙合 生理健康 支抗控制
  • 简介:目的评价安氏Ⅰ类错(牙合)矫正治疗中个体化丝和横腭联合应用的支抗控制效果。方法选择18岁8个月至25岁6个月安氏Ⅰ类错(牙合)女性患者24例,分析个体化丝和横腭联合应用加强支抗治疗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值的变化。结果Ptm-6与So-6AP虽有增大(P〈0.05),但支抗磨牙的前移量不到拔牙间隙的1/5;6-PP、MP-FH及ANS-Me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改变(P〉0.05).支抗磨牙在垂直方向上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水平方向上无支抗磨牙的舌向倾斜及近中舌向扭转。结论个体化丝和横腭联合应用能有效地稳定支抗磨牙。

  • 标签: 安氏Ⅰ类错(牙合) 个体化弓丝 横腭弓 支抗
  • 简介:龙舟牌正畸丝和弹簧龙舟正畸丝是由镍钛形状记忆合金材料制成。具有超弹性和高的形状回复能力。回复力是一种柔和持久的力,使牙齿的移动既有效又舒适。龙舟正畸丝具有显著的挠性,允许直接结扎在各种错位牙上,而下会使丝受损。它表面的光滑性能很好地降低摩擦力,...

  • 标签: 正畸 龙舟 弓丝 螺旋弹簧 形状记忆 记忆合金
  • 简介:深覆是一种临床常见的上下颌牙弓垂直关系的异常,如何矫治取决于诊断、治疗计划及矫治器的选择,其总的矫治机制可分为前牙压低、后牙伸长、前牙唇倾、手术四种方法,不同的错类型应选择不同的矫治机制。对于伴有垂直生长型以及凸面型、长面型、唇间隙过大或上唇过短...

  • 标签: 压低力 阻力中心 前牙 压低辅弓 技术实现 第一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