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影响牙再植的因素众多,牙再植的成功率并不高。如何改善牙再植的预后一直是儿童牙科临床面临的一大挑战。牙再植的过程一般包括患牙及牙槽窝的处理、惠牙再植和固定。辅助治疗则包括全身性抗生素的应用、局部抗菌措施、破伤风疫苗的强化等。由于牙根发育程度的不同以及惠牙根面牙周膜细胞活性状态的差异等原因,患牙的根面处理及再植后的固定措施有所差异。此外,还需根据患牙牙根发育是否完全、患牙根面是否有活性牙周膜细胞覆盖等对患牙牙髓进行相应的观察或处理。本文拟就这些方面进行简要的介绍。

  • 标签: 牙脱位 牙再植术 牙周膜细胞 根面处理 固定
  • 简介:目的探讨外伤脱位牙即刻再植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993年10月至2005年10月于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和广东工业大学医院口腔科就诊的外伤脱位牙患者46例60颗牙进行即刻再植,术后随访观察5年。结果再植牙术后5年成功率为75%,累计有11例15颗再植牙失败,失败原因主要为术后牙根吸收大于根长1/3(占60%)、继发感染(占26.7%)、固定不牢靠(占13.3%)。离体时间〈30min再植牙的牙髓成活率和牙周膜愈合率均高于离体时间〉30min的再植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即刻再植外伤脱位牙经适当的临床治疗仍可保留多年,再植成功的关键是严格选择适应证、正确选择离体牙储存介质、尽快植入缩短牙离体时间、尽可能保存牙周膜活性、牢靠的固定结合功能运动和及时有效防治感染。

  • 标签: 牙外伤 牙脱位 牙再植 即刻再植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 标签: 牙再植 牙根吸收
  • 简介:银屑病关节炎(psoriaticarthritis,PA)是一种难以发现的慢性系统性疾病。对于该病的诊断主要依据具有银屑病和炎症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很多报道已描述了银屑病关节炎的颞下颌关节(TMJs)损害.但未见颞下颌关节作为银屑病关节炎受累的首个关节的报道。本文报告一例颞下颌关节病发病后几年才诊断的银屑病关节炎.因为除银屑病之外无其他体征。由于错过早期诊断.造成了严重的颞下颌关节损害。颞下颌关节可以是银屑病关节炎的首个受累关节。要想早期正确诊断银屑病关节炎.牙科医生和风湿病学家的合作是十分重要的。

  • 标签: 侵蚀 MRI 银屑病关节炎 硬化 颞下颌关节
  • 简介:根据外伤的严重程度和牙齿的发育阶段,3%~11%的恒牙牙齿震荡及半脱位的病例会发生根管闭塞。由于根尖病变不断发展或考虑到美观因素,对根管闭塞的牙齿进行根管治疗是必要的。如果细心操作,闭塞根管治疗的成功率较高,同时也为内漂白打下基础。

  • 标签: 牙齿震荡 牙齿半脱位 根管闭塞 根管治疗 并发症
  • 简介:颞下颌关节关节病(temporomandibularjointosteoarthrosis,TMJOA)是一种发生于颞下颌关节及其周围软硬组织的慢性退行性疾病,常引起关节软骨的退化和丧失,伴有软骨下骨和其他软组织的改变。TMJOA临床主要表现为关节区疼痛、张口受限和关节杂音等,其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并尽可能阻止疾病进程,促进受损组织的修复再生,以恢复颞下颌关节的各种功能。目前临床上治疗TMJOA的手段有很多,但仍以患者容易接受的保守治疗为主,并且能够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文章对TMJOA的物理及药物疗法进行综述,以探讨更为合理的保守治疗手段。

  • 标签: 颞下颌关节骨关节病 保守治疗 物理疗法 药物疗法 富血小板血浆
  • 简介:目的:比较常温下脱脂牛奶与汉克斯平衡盐溶液(Hank′sbalancedsaltsolution,HBSS)保存脱位牙对再植牙牙根愈合过程的影响。方法:48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随机抽取3只为空白对照,直接处死取材拍摄根尖X线片,标本切片组织学观察;余45只随机分为3组,将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分别采用HBSS、脱脂牛奶浸泡或干燥室温保存,30min后植回牙槽窝,术后1、3、7、14、21d处死大鼠,拍摄根尖X线片进行图像分析,标本切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后各时间点牛奶组与HBSS组近中根阴影面积无统计学差异,皆小于干燥组(P<0.01);牛奶组根尖组织炎症反应较轻,根吸收少,根周修复类型与HBSS基本相同。结论:脱脂牛奶与HBSS在常温下均为良好的脱位牙体外保存液,可在普通人群中作为再植牙保存液推广使用。

  • 标签: 牙再植 保存液 根吸收
  • 简介:颞下颌关节解剖生理和功能的复杂性、颞下颌关节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复杂性以及老年人生理和病理的特殊性,构成了老年颞下颌关节疾病及其诊治的困难.老年人颞下颌关节、下颌骨以及口颌系统肌肉都会发生增龄性改变,老年人颞下颌关节的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诊治都与年轻人有所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介绍.

  • 标签: 老年人 颞下颌关节疾病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关节腔灌洗术治疗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7年5月鞍山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早期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28例(35侧),用2%利多卡因和维生素B12混合溶液反复灌洗,每天1次,连续3d。治疗后平均随访3.2个月(1~15个月),记录患者疼痛、张口度等相关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所有患者的疼痛均有较大程度缓解或消失,张口度大幅改善,26例患者张口度恢复正常,但17例仍有关节弹响。总有效率为92.86%。结论关节腔灌洗术能够对部分早期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 标签: 关节腔灌洗术 颞下颌关节 不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
  • 简介:本病例描述1例左侧上颌中切牙水平根折伴脱位的治疗过程。一名17岁的男性患者前来就诊.自诉其17d前发生运动意外.其间未对外伤患牙进行任何的应急治疗。因患牙复位失败.取出牙齿的冠方部分及断根,对冠方部分行口外根管治疗后进行再植,并用牙弓夹板将其固定在生理位置4周。通过术后1~6年的跟踪随访.结果提示了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术后24个月再植牙达到了预期的低咬合状态。经测量.术后6年再植牙咬合距离降低约1mm。

  • 标签: 脱位 水平根折 牙再植 牙弓夹板 根管治疗
  • 简介:颞下颌人工关节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已较为成熟,主要用于关节强直、髁突骨关节炎晚期、髁突肿瘤以及髁突特发性吸收等疾病的关节置换治疗。然而国内目前尚无相关产品。本文就国际主流人工关节置换系统的设计、类型和临床应用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人工关节 应用进展
  • 简介:目的:介绍一种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同期治疗方案。方法:2013年7月—2014年10月,5例缺牙伴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平均年龄41.8岁(28~51岁),术前经MRI检查确诊为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全景片、锥形束CT(CBCT)确定缺牙位置及缺牙区骨量,临床检查开口度均小于一指,关节区有明显疼痛。术前采用Simplant11.04软件辅助设计种植体植入方案,并制作种植导板,术中关节盘锚固术和导板辅助一期牙种植手术先后进行,术后3个月行二期种植手术,半年后进行冠修复。结果:术后关节盘位置、开口度恢复良好,关节区无疼痛,缺牙区牙冠形态、咬合关系恢复良好。结论:对于期望种植修复牙列缺损但伴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的患者,将关节盘锚固术和种植手术同期进行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盘不可复性前移位 开口受限 种植修复
  • 简介:目的研究再植时牙根尚未发育完全的牙齿对正畸所致的咬合变化的反应,以及这些再植牙对牙槽骨发育的影响。研究方法脱位的4个下切牙在脱位1小时内再植,再植后7个月开始上颌前方牵引治疗以改善覆盖,之后应用Begg技术不拔牙矫治恒牙列错He畸形。结果再植后14年4个月复查,发现再植的牙齿保持着良好的咬合功能,未发生骨粘连。活髓再植牙的牙根在植入后继续发育,牙周组织和骨硬板也得以继续形成。结论再植牙成活并获得稳定的咬合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标签: 骨性Ⅲ类错He 年轻下颌恒切牙脱位 牙再植 预后 牙槽骨发育
  • 简介:目的通过评价锥体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影像改变,探讨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牙(牙合)面畸形患者的髁突骨改变的稳定性.方法选取2007年至2012年初诊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伴咬合紊乱/牙(牙合)面畸形且有半年/1年追踪资料的患者共113例,其中103例为双侧病变,10例为单侧病变,共计216侧关节,年龄10~40岁,平均年龄(20.6±6.0)岁.获取CBCT影像资料评估随访半年和/或一年后髁突骨质改变情况.结果初诊时髁突表面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25.6%,一年后为23.5%,无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后骨改变进展率为45.6%,一年后为29.2%,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颞下颌关节重度骨关节病髁突表面光整者,骨质较为稳定.相反,髁突表面不光整者,半年内骨改变进展可能性较大,一年后骨质趋向稳定.

  • 标签: 锥体束CT 颞下颌关节 骨关节病 髁突骨质
  • 简介:髁突特发性吸收(idiopathiccondylarresorption,ICR)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髁突渐进性吸收性疾病.文章通过文献回顾,结合笔者团队的研究结果和治疗经验,着重讨论了ICR的病因和发病机制、ICR与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discdisplacement,ADD)的相关性、青少年ICR的临床表现和诊断、ICR治疗方法的优化等方面内容,以期为临床中ICR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髁突特发性吸收 颞下颌关节盘 盘前移位
  • 简介: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与周围重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为避免在颞下颌关节手术中损伤周围重要结构提供数据支持。方法:选取颞下颌关节完整的颅骨标本43副,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颞下颌关节与其周围重要骨性标志的距离与角度。结果:鼓鳞裂最外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2.69±2.02)mm、(27.23±2.07)mm、(17.67±1.76)mm,岩鳞裂最内侧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6.55±1.56)mm、(11.64±1.73)mm、(17.53±1.75)mm,蝶棘根部到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9.53±1.39)mm、(20.08±2.14)mm,关节结节最低点到棘孔、卵圆孔、茎乳孔的最短距离分别是(27.33±2.14)mm、(30.33±2.29)mm、(32.23±1.78)mm,关节结节最低点、棘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73.72±7.24)°、(55.58±6.49)°、(50.70±7.56)°,关节结节最低点、卵圆孔、茎乳孔形成的三角形的三个夹角分别是(62.41±6.88)°、(61.19±5.61)°、(56.40±7.60)°。结论:颞下颌关节周边的解剖位置测量数据可以为颞下颌关节手术提供参考标准,减少或避免手术并发症。

  • 标签: 颞下颌关节 鼓鳞裂 岩鳞裂 关节结节 测量
  • 简介:咬合紊乱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一直是现代口腔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笔者课题组通过建立咬合紊乱动物模型,观察到颞下颌关节髁突的异常改建甚至退行性变.咬合紊乱产生的异常生物力可以影响髁突软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细胞外基质降解和钙化,以及软骨下骨吸收等一系列变化,是髁突退行性改变的重要机制.文章就实验性咬合紊乱对髁突的影响进行综述.

  • 标签: 咬合紊乱 髁突 异常改建
  • 简介:下颌骨骨折在颌面骨折中所占的比例较大。下颌骨的髁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下颌骨发生骨折时,会对颞下颌关节的骨组织及软组织造成直接及间接的损伤。本文就下颌骨骨折对颞下颌关节的影响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选择早期、正确、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 标签: 下颌骨 骨折 颞下颌关节
  • 简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的定义:是指累及咀嚼肌或/和颞下颌关节,具有一些共同症状(如疼痛、弹响、张口受限等)的许多临床问题的总称。根据定义,我们认为TMD并不是某一种特定疾病的诊断,而是这一群相关疾病的称呼。所以临床诊断不应使用TMD这个笼统的称呼,而是应明确哪一类或哪一种疾病,已有具体的诊断标准(另文介绍)。

  • 标签: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治疗指征 相关疾病 临床诊断 临床问题 张口受限
  • 简介:对82位做根尖外科手术的病人采用了综合控制术后疼痛和肿胀症状的方法,结果术后症状发生率明显降低:76.4%的人无疼痛,64.7%的人无肿胀。有术前症状的病人更易发生术后疼痛和肿胀。

  • 标签: 肿胀 术后疼痛 病人 牙髓 症状分析 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