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8 个结果
  • 简介:新鲜的食物色香味美,营养价值也保持在最佳水平。相反,变质的食物不仅丧失了营养和鲜味,还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新鲜蔬菜经放置数天后,不仅维生素含量减少。而且经细菌作用后,蔬菜中所含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有害于人体健康的亚硝酸盐。

  • 标签: 食物 贮藏 新鲜蔬菜 亚硝酸盐 维生素含量 营养价值
  • 简介:【摘要】中药饮片来源广泛,性能复杂,他们所含的成分各不相同,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常会发生各种不同的质量变化现象,导致饮片降效、失效甚至产生毒副作用,直接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随着中医治疗、中药饮片养护理论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中药饮片的药理价值也得到更多认同,医疗机构会根据自身工作需求买入、贮藏各类中药饮片。分析认为常规贮藏管理模式下,中药饮片面临质变问题威胁,包括虫蛀、霉变、泛油以及变色等。给予高质量的贮藏管理,有助于相关问题应对。

  • 标签: 中药饮片 储存问题 养护方法
  • 简介:摘要:中药饮片种类繁多,且加工个炮制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饮片性质、形态不同,部分中药饮片炮制过程中不仅含有本身成分,还会添加辅料,再加上湿度、温度、霉菌、空气、贮藏时间及包装容器等环境因素影响,会导致中药饮片变质,增加饮片贮藏养护难度。作为中药饮片管理人员,需从饮片成分、特性、形状入手,进行合理分类贮藏,并利用饮片特性与科学技术进行有效。、经济、合理养护,建立完善的贮藏档案,提高中药饮片管理的科学性、规范性与标准性。

  • 标签: 中药饮片 分类 贮藏 养护 管理
  • 简介:中药质量的优劣,是决定药效的基础。影响中药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贮藏保管是重要因素之一。如果贮藏保管不善,药材会产生各种变异现象,影响药物质量和降低临床疗效。本文就中药贮藏保管中常见的几种变异现象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试述其对策。

  • 标签: 常见 中药贮藏 中药质量 临床疗效 影响 贮藏保管
  • 简介:摘要:目标:分析医院药房药品储存现状,为合理的日常药品维护提供参考,确保药品质量。方法:查阅我院医院药房现有药品手册,对本店所有储存条件统计进行分类,并根据2020年版中药有关规定,提出药品储存的规范性建议。结果:在764份药品说明中,719份说明规格和规格主要是温度储存物品;环境温度药品的数量最多,药片和注射的比例较高;最大比例的药品必须密封储存,其次是着色和封闭;药品储存时间差别很大;同样,各国的药品储存条件也各不相同。结论:了药品质量风险管理法能有效减少药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 标签: 质量风险管理 药品贮藏 应用
  • 简介: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透析参数的设置,将会对患者的透析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 标签: 低温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不同加工方式、存储方式对紫苏挥发油含量的影响。方法:(1)研究四种不同的干燥方法(阴干、晒干、40~50℃烘干、60~70℃烘干)对紫苏挥发油含量的影响;(2)研究四种不同的存储方法(常温保存(重庆市涪陵区夏秋季节温度20-35℃)、阴凉保存(温度10~20℃)、冷藏保存(温度0~-4℃)、冷冻保存(-10~-20℃))对紫苏挥发油含量的影响。结果:(1)研究四种不同的干燥方法(阴干、晒干、40~50℃烘干、60~70℃烘干)的紫苏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98%、0.81%、0.97%和0.83%;(2)研究四种不同的存储方法(常温保存(重庆市涪陵区夏秋季节温度20-35℃)、阴凉保存(温度10~20℃)、冷藏保存(温度0~-4℃)、冷冻保存(-10~-20℃))的紫苏挥发油含量分别为0.62%、0.69%、0.76%和0.78%;。结论:兼顾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采用烘干加工方式(40~50℃)和冷藏保存(温度0~-4℃)存储方式既能确保紫苏挥发油含量达到最优,又能最大实现紫苏产品经济效益。

  • 标签: 紫苏 加工方式 存储方式 挥发油含量
  • 简介:摘要:中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品种。然而,中药的贮藏和库存管理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旨在分析影响中药贮藏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库存管理方法,以期为中药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 标签: 中药贮藏 影响因素 库存管理
  • 简介:采集标本92例,其中糖尿病人42例,非糖尿病人50例。空腹静脉采血,静置30分钟,离心机(3000转/分)离心分离血清。用酶法试剂盒(保定长城试剂公司)EREACHEM-5自动生化分析仪测血糖含量,同时,将上述标本提取血清放于4℃冰箱,分别于24小时、48小时、72小时、7天后用第一次测血糖方法测血糖含量,下表为7天时测定结果。

  • 标签: 低温保存 血糖测定 自动生化分析仪 血糖含量 冰冻保存 静脉采血
  • 简介:【摘要】食品低温保藏就是运用低温技术达到抑制酶活动和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有效的方法,是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手段,低温保藏食品的安全性由多个环节共同构成,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对食品的安全性产生极大影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对低温保藏食品的安全性控制进行了浅析。

  • 标签: 低温保藏食品 安全性控制 食品安全
  • 简介: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产生的变质现象,会导致某些化学成分含量下降、升高或新成分的产生。了解贮藏过程与化学成分的相关性,改善贮藏条件,可以制定合理的贮藏期。为了保证中药材在贮藏过程中的质量,笔者建议,在控制有效成分含量指标的同时,应增加新产生的或含量升高的化学成分的限量指标。

  • 标签: 中药材 质量 相关性 变质 贮存时间
  • 简介:目的探究了酵母茵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培养的工艺参数。从茵的生长动态、还原糖变化动态、pH值变化动态等方面对所选条件进行中试验证。结论从实验中可得在酵母茵与乳酸菌混合发酵培养48小时还原糖含量最少,酵母菌数量不再增加,并且乳酸菌数量也达到一个高峰期,此时pH值达到3.8,适宜此时终止酵母菌与乳酸菌的混合培养。

  • 标签: 酸奶 乳酸菌 酵母茵 还原糖 pH值
  • 简介:摘要:基于HPLC法,探究不同贮藏条件对刺五加中的紫丁香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不同贮藏条件对刺五加中的紫丁香苷含量影响明显。贮藏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刺五加的紫丁香苷越低。

  • 标签: 刺五加 贮藏条件 紫丁香苷
  • 简介:目的:总结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亚低温治疗的护理方法。方法:亚低温治疗一般3~7d,然后缓慢、平稳地自然复温,要做好低温期间和复温过程的护理,持续心电监护,并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结果:亚低温组:良好25例,中残7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2例。与常规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亚低温组治疗后的IPC与常规组比较显示出统计学差异。结论:亚低温疗法安全、有效,配合适当的护理能使患者安全平稳度过脑水肿高峰期,避免脑水肿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及内环境紊乱,从而减少并发症,降低致残率、病死率,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 标签: 颅脑损伤 亚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脑亚低温治疗适应于重症颅脑损伤而循环功能代偿良好者。躁动不安、高热、丘脑下部或脑干损伤者,以及严重脑水肿导致颅内压居高不降者。亚低温方法成功治疗重型颅脑外伤已被诸多基础研究和临床病例所证实。现将我院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应用过程上的有关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选择性脑亚低温治疗 重型颅脑外伤 脑外伤患者 护理 重症颅脑损伤 亚低温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重症脑梗塞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选取收治于我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的50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和研究组(25例,采取优质护理)。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程度。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在护理满意程度方面研究组也远超常规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行亚低温治疗的患者有更高的应用效果,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能改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可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重症脑梗塞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血缺氧新生儿作为这次研究对象,入选患儿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命名为常规组;另外的30例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亚低温治疗,命名为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吸吮反射、拥抱反射、握持反射、上肢肌张力、下肢肌张力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各项神经系统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亚低温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临床疗效
  • 简介: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安全、有效、实施方便,能够有效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和脑代谢率,改善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减少脑水肿,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的释放等功能,有效改善颅脑外伤的预后。我院自1999年4月至2002年3月以来,使用上海产GL—A型医用降温床,对47例重型颅脑外伤(GCS≤8分)合并有中枢性高热病人进行低温治疗,同时加强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发症的有效预防和相应的护理措施,使并发症明显降低,提高了病人的治愈率。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颅脑损伤 低温治疗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12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61例。对照组给予头颅局部亚低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观察周期为14d。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和86.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血肿体积分别为(10.45±2.45)cm^3和(14.20±3.53)cm^3,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6.44±3.14)cm^3和(16.33±2.98)cm^3(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血肿体积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而内皮素(ET)含量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后治疗组血清ET与NO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颅局部亚低温联合醒脑静治疗急性脑出血能减少脑水肿体积,有利于维护内皮细胞分泌的ET和NO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总体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出血 亚低温治疗 醒脑静 血肿体积 内皮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