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宫颈黏液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为其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8例宫颈黏液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88例患者中,宫颈管型70例、微小偏离型11例、肠型2例、绒毛管状腺癌5例;I期38例(Ibl期24例、Ib2期14例),Ⅱ期32例(IIa期10例、IIb期22例),Ⅲ期18例。宫颈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仅为28%(10/36)。10例经反复细胞学检查及宫颈多点活检均未见明显异常的患者,其中7例经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及宫颈管搔刮术确诊5例为宫颈管型,2例为微小偏离型;2例经诊断性锥切确诊1例为Ib1期宫颈管型腺癌,1例为Ib1期微小偏离型腺癌;1例Ib1期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患者经宫腔镜下大块组织切除活检确诊。结论宫颈细胞学检查对宫颈黏液腺癌的诊断意义不大;宫颈黏液腺癌早期容易漏诊,尤其是宫颈微小偏离型腺癌,宫颈组织大块切除活检、宫颈管搔刮术、诊断性锥切及宫腔镜检查有助于其诊断。治疗方式是影响宫颈黏液腺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统计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结果,并以此进行深入研究。方法:选取我院自2018年2月-2021年3月对本县1600例经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的农村妇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筛查结果进行全面分析。结果:在进行宫颈癌病症筛查过程中,40-44岁、45-49岁年龄段HPV阳性数量均相对较高,与其他年龄段HPV阳性数量存在显著差异;45-49岁、50-54岁年龄段TCT阳性数量均相对较高,与其他年龄段TCT阳性数量存在显著差异,所有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进行乳腺癌病症筛查过程中,彩超可疑和阳性人数最高,乳腺活检数量最低,乳腺癌患者有12例,均为45-49岁、50-54岁年龄段,与其他各年龄段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宫颈癌病人临床治疗中腹腔镜微创手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64例宫颈癌病人,根据不同手术方案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行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治疗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50%)明显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宫颈癌可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改善并发症发生情况,效果显著。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两种癌症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宫颈癌和乳腺癌防治中的应用。方法:2020年-2022年,我院对辖区276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由我院妇科医生进行妇科检查及HPV取材,筛查出高危型阳性人数252名。对2750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筛查出乳腺异常人数99名。选取其中80例农村妇女中使用"两癌"筛查技术,进行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分为对照组(40例,接受传统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方法)和观察组(40例,接受新型的宫颈癌和乳腺癌筛查技术)。结果:实验组宫颈癌阳性率、乳腺癌阳性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即更多的早期癌症病例被检测出来。结论:新型癌症筛查技术在农村妇女中可能会表现出更高的阳性率,这意味着新型筛查技术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能够更早地发现宫颈癌和乳腺癌。
简介:目的评价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宫颈环形电切除术(LEEP)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选取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LEEP治疗宫颈病变患者140例作为观察组,单纯LEEP治疗宫颈病变患者14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2组术后阴道流血、排液情况,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阴道流血明显减少、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阴道排液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后8、12、16周痊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壳聚糖宫颈抗菌膜联合LEEP治疗宫颈宫颈糜烂较单纯LEEP治疗宫颈糜烂疗效好,治愈率高,不良反应少,手术简单、安全,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