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市的妇幼保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2021年1月开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比较2020年1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妇幼保健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我市妇幼健康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1)在培训前后,妇幼保健人员掌握知识的概率以及考试合格的概率差异显著(p<0.05);(2)本次发放的1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对我市妇幼保健工作表示满意的概率为96.00%。结果:在我市建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具有显著效果,提高妇幼健康知识的掌握概率,使得群众更加满意,对促进妇幼人群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市的妇幼保健人员作为研究对象,从2021年1月开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比较2020年1月-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妇幼保健人员的知识掌握情况差异,发放调查问卷,调查对我市妇幼健康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1)在培训前后,妇幼保健人员掌握知识的概率以及考试合格的概率差异显著(p<0.05);(2)本次发放的100份满意度调查问卷中,对我市妇幼保健工作表示满意的概率为96.00%。结果:在我市建立实施政府主导的妇幼健康教育一体化模式具有显著效果,提高妇幼健康知识的掌握概率,使得群众更加满意,对促进妇幼人群健康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选择我院 2019年4月-2020年4月普外科、泌尿外科糖尿病住院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20年5月-2021 年5月收治的普外科、泌尿外科糖尿病住院患者 200 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诊疗,观察组采用院内血糖一体化管理模式。收集两组患者的血糖达标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和患者的满意度调查表。结果:经过院内血糖一体化管理,观察组患者治疗满意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且血糖达标时间、手术切口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普外科、泌尿外科糖尿病患者实施院内血糖一体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围手术期血糖管理,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对产房护理中应用LDR一体化模式的应用价值进行探究分析。方法:选取于我院分娩产妇68例,入院时间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随机将产妇分为34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与34例研究组(实施LDR一体化护理),比对两组护理效果。结果:比对两组抑郁评分,参照组、研究组抑郁评分在产前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产后参照组抑郁评分,研究组较低,有显著差异,P<0.05;比对两组自然分娩率,参照组、研究组分别为,相较于参照组,研究组较高,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产房护理中应用LDR一体化护理模式可避免产妇产后抑郁,促进自然分娩率提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目的探讨一体化管理对全院抢救车管理的成效。方法以护理部为主导,以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抢救车质量控制小组为核心,结合护理三级质控管理模式,药学部临床药师全程参与的全院抢救车一体化管理。结果在2018年每月护理质量控制检查中,急救药品、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护士对全院抢救车一体化管理的满意度为86%。结论一体化管理模式在抢救车管理中能保证危急重症病人抢救的质量,值得临床运用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一体化管理理念在提高肿瘤放疗护理工作效率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实施放疗的肿瘤患者36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84例。观察组给予患者一体化管理理念为指导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方案对患者实施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肿瘤放疗患者实施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效率,同时也能有效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在使用中心静脉导管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在各病房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治疗,由固定几个病区的医生盲穿留置;观察组由静脉通路中心置管医护人员统一置管,采用医护结合干预模式。比较两组预约置管等待时间、置管在过程的操作规范性、导管使用时间、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等待时间为8.79±3.64h,明显短于对照组16.54±4.67h。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手术过程标准化率较高,导管留置时间为39.95±3.54d,明显高于对照组25.64±4.06d。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64%,低于对照组26%。观察组感染率为2.88%,低于对照组7.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