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氢化可的松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选择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79例CAP患者,依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38例。对照组接受基础抗感染、氧疗及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据给予氢化可的松治疗,治疗时间为10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凝血功能、免疫功能、炎性指标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比治疗前低(P<0.05),观察组FIB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凝血酶时间(TT)、D⁃二聚体(D⁃D)水平比治疗前高(P<0.05),观察组TT、D⁃D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观察组FIB、TT、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水平升高(P<0.05),观察组高(P<0.05);治疗后,两组CD8+水平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降低(P<0.05),观察组低(P<0.05)。结论氢化可的松用于重症肺炎治疗,可减轻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心肌损伤,改善心功能,促进患者临床转归。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莫西沙星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临床效果。方法:2019年2月-2022年4月选取社会获得性肺炎患者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莫西沙星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细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诊疗效果对比具有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实验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症状缓解更快,相比对照组有极大的差异,P〈0.05统计学有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RP、PCT以及WBC炎性指标对比无较大差异,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炎性指标均得到明显的降低,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数据对比具有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为获得性肺炎患者实施莫西沙星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性指标,因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对促进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都有积极的影响。
简介:目的:评价莫西沙星对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期间医院收治的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100例资料,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莫西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病原菌清除率与症状体征复常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病原菌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体征复常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莫西沙星用于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较为确切,有效促进了病原菌的清除和症状体征恢复。
简介:目的:比较左氧氟沙星治疗重症肺炎的不同用药方案的药物动力学差异,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24例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正在接受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两组(n=12),分别每日1次或2次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500mg,同时每日滴注1次拉维酸1g,连续静脉滴注10d,经过2d的治疗达到稳定状态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和上皮细胞衬液中左氧氟沙星的浓度,并比较两组间药动学参数。结果:每日滴注1次的患者,左氧氟沙星的血浆值浓度和上皮细胞衬液浓度分别为(12.6±2.3)mg/L和(11.9±2.7)mg/L,每日滴注2次的患者分别为(19.7±1.8)mg/L和(17.8±1.7)mg/L,这表明左氧氟沙星在肺组织的穿透率都大于100%。每日滴注1次和2次的患者全身暴露浓度(AUC24h)分别为(151.2±12.8)mg·h·L^-1和(208.6±15.1)mg·h·L^-1,均高于常见重症肺炎致病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每日滴注1次组的治疗成功率为83%(10/12),每日滴注2次组为92%(11/12),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接受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每日静脉滴注500mg左氧氟沙星1次或2次均能达到最小的抑菌浓度。
简介:[摘要] 目的:评估基于X射线影像的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的评估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共1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X射线影像检查。研究方法包括影像学评分系统和临床评分系统。纳入与排除标准严格按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执行。研究指标包括影像学特征、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结果:研究结果显示,X射线影像评分与临床评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85,P<0.05)。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影像学特征密切相关,其中肺实变(65.83%)和胸腔积液(76.66%)是病情严重程度的显著预测因素。结论:基于X射线影像的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评估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对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恢复期气阴两虚证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的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本院在2021年5月~2024年3月期间诊治的60例CAP恢复期气阴两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治疗。比较两组动脉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30d时的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较低(P<0.05),同时该组治疗30d内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 在CAP恢复期气阴两虚证患者中,相对于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其动脉血气指标水平,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简介:目的分析366例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住院患儿病原中肺炎支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366例住院的CAP患儿按年龄分4组,0~1岁组128例;2—3岁组108例;4~6岁组55例;7~14岁组75例。抽取4组患儿急性期血清标本进行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对不同年龄及不同季节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366例CAP患儿肺炎支原体检测阳性87例(23.8%),其中7~14岁组阳性率最高,为58.7%(44/75);其次为4~6岁组,为40.0%(22/55);2~3岁组感染率为13.0%(14/108),0~1岁组感染率为5.5%(7/128),各年龄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季节肺炎支原体的感染率不同,自4~6月份开始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明显增加,且逐渐增高,以10~12月份最高。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年龄分布上以学龄期儿童多见,季节特点为秋冬季节高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