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衰宁片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70例(2013年4月~2014年7月)。将其动态随机化分2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包醛氧淀粉进行治疗,研究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给予肾衰宁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肾功能指标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5.71%),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尿素氮与血肌酐分别为(10.28±4.96)mmol/L、(234.34±129.07)umol/L,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研究组患者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采用肾衰宁片对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情况,在临床上可以广泛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肾衰竭患者口服中药肾复舒颗粒和血液透析对血硫酸吲哚酚(IS)浓度的影响。方法(1)慢性肾衰患者110例,分为口服肾复舒组(56例,口服肾复舒颗粒15g,2~3次·d-1,3个月)和血液透析组(54例,普通血液透析2~3次/周,3个月);正常对照组50例。(2)入组者清晨取空腹静脉血并留取尿液、粪便。(3)自动分析仪测生化指标,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法检测IS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血IS水平为(0.085±0.064)μg·mL-1,口服肾复舒组血为(1.046±0.193)μg·mL~(-1),血液透析组为(5.002±1.032)μg·mL~(-1),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复舒组粪便检测出较高浓度的IS(0.965±0.42)μg·mL~(-1),正常对照组和血液透析组均未测出。结论口服肾复舒颗粒能降低慢性肾衰患者血IS浓度,血液透析组IS浓度下降不明显。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肾复舒颗粒合用阿托品对肾衰大鼠残余肾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分布与肾损伤的影响。方法将5/6肾切除SD大鼠随机分为肾复舒治疗组、肾复舒+阿托品治疗组和模型组,并设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术后1周开始给药,连续8周后处死动物。采血检测各组用药前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和尿蛋白的浓度变化;并取大鼠残余肾组织切片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VEGF表达水平及MVD、肾小球硬化指数(GSI)、肾小管间质损伤指数(TIS)。用MVD与BUN、Cr、GSI、TIS和尿蛋白作相关分析。结果两治疗组肾组织VEGF、MVD表达比对照组明显增强;VEGF与MVD成正相关;MVD与血尿素、肌酐、GSI、TIS和尿蛋白成负相关(P〈0.05);且肾复舒+阿托品组改变更为明显(P〈0.05)。结论肾复舒和阿托品能加强VEGF在残余肾组织的表达,增加微血管密度;降低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2种药物合用作用更为明显。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安儿宁颗粒联合头孢丙烯对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于2021年7月-2023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根据单双数法进行分组,单数分到观察组(n=49例),双数分到对照组(n=49例)。对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因子水平、临床症状改善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更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两组各项炎症因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O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而IL-6、TNF-α、PC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组内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发热、咳嗽、头痛、肺部啰音四项临床症状好转时间均较短,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急性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治疗中,应用安儿宁颗粒联合头孢丙烯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以促进血清因子水平的恢复,缩短患儿临床症状的恢复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痛风性肾病合并肾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2年2月~2024年1月我院肾内科收治的86例痛风性肾病合并肾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非布司他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尿毒清颗粒。比较两组的肾功能指标、肾纤维化指标及治疗效果。结果 干预前,两组的UA、SCr、BUN、24 h UTP、Cys C、HA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的UA、SCr、BUN、24 h UTP、Cys C、H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痛风性肾病合并肾衰竭患者施行尿毒清颗粒联合非布司他治疗效果突出,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及肾纤维化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
简介:1例65岁男性2型糖尿病患者,因反应迟钝伴口齿不清入院。头颅磁共振成像示脑梗死(急性期),给予肠溶阿司匹林(0.1g,1次/d)、依达拉奉(30mg,1次/d)及甲钴胺等药物治疗。因胸部、腹部CT增强扫描,连续2d各使用造影剂碘普罗胺100ml(含碘30g),第3天出现双下肢水肿,尿量400ml/24h,随后无尿,静脉给予呋塞米未见好转。复查血肌酐475μmol/L,尿素氮24.5mmol/L。诊断为急性肾衰竭,考虑与碘普罗胺有关。连续血液透析治疗5d后,患者尿量增加,血肌酐降至284μmol/L。17d后血肌酐231μmol/L,尿素氮14.4mmol/L。患者双下肢水肿明显好转,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