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通过对《中药鉴定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从教学方式的改进、实验教学大纲和实验质量标准的制定方面进行改革,并对该课程的考试制度进行重新安排,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基础技能,提高了独立动手和研究的能力。

  • 标签: 《中药鉴定学》 实验教学 教学改革 考试制度
  • 简介:目的:观察小儿止泻膏对小鼠的止泻作用。方法:以番泻叶所致小鼠腹泻程度为观察指标评价小儿止泻膏的止泻作用,以对正常小鼠小肠推进运动和新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肠运动亢进的影响为指标评价其对小肠运动的影响。结果:小儿止泻膏可降低药物致泻小鼠的腹泻程度,同时,对正常小鼠的小肠推进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明显拮抗新斯的明所致小鼠小肠推进功能亢进。结论:小儿止泻膏可能是通过抗胆碱作用和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平滑肌而发挥止泻作用。

  • 标签: 小儿止泻膏 止泻作用 实验研究
  • 简介:目的:从实验方面对支原体颗粒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疗效和作用机制进行系统的观察和研究.方法:选用Wistar大鼠,制作肺炎支原体感染模型;选昆明系小鼠制作相应模型,用支原体颗粒与利君沙对照.药效学研究:1.观察支原体颗粒对感染后大鼠肺炎支原体的清除作用.2.观察支原体颗粒对皮下注射内毒素粗制液后小鼠肛温变化的影响,研究支原体颗粒的解热作用.3.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研究支原体颗粒的抗炎作用.4.采用氨气刺激法研究支原体颗粒对小鼠的止咳作用.5.腹腔注射酚红溶液,研究支原体颗粒的化痰作用.药理学研究:1.观察感染后大鼠T细胞亚群、血液流变学和肺部病理的变化.2.观察感染后大鼠血清一氧化氮(NO)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结果:支原体颗粒有显著的抗肺炎支原体、解热、抗炎、止咳、化痰作用,并有显著的抗氧化、活血化瘀、改善肺部病理表现、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结论:支原体颗粒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标签: 肺炎支原体感染 支原体颗粒 实验研究 小儿
  • 简介:从中医辨证施治、中西医结合内治法、中医外治法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认为应当规范中医诊断及疗效评价标准,改革中药剂型,深入开展新领域的实验研究。

  • 标签: 中医药疗法 小儿 哮喘缓解期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热喘平口服液对豚鼠哮喘模型的平喘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清洁级封闭群幼龄雄性豚鼠随机分成5组,即哮喘模型组、中药小剂量组、中药大剂量组、地塞米松组、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4组采用腹腔注射10%卵白蛋白(OVA)造模,造模成功后分别按要求给药,用药7d后取血清,检测血清中神经源性气道炎性介质P物质(SP)、血栓素B2(TXB2)、白三烯B4(LTB4)、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的含量。结果:与哮喘模型组比较,中药大、小剂量组均能降低哮喘豚鼠血清中SP,TXB2,LTB4含量(P〈0.05或P〈0.01),升高6-keto-PGF1α水平(P〈0.05或P〈0.01),并且中药大、小剂量组之间存在量效关系(P〈0.05)。中药大剂量组SP,TXB2,LTB4及6-keto-PGF1α与地塞米松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说明大剂量热喘平口服液与地塞米松疗效相当。结论:热喘平口服液能降低血清中SP,TXB2,LTB4含量,升高6-keto-PGF1α水平,提示该药的作用机制与调节血清炎性介质有关,从而发挥解痉、平喘的药理效应。

  • 标签: 热喘平口服液 哮喘 神经源性气道炎性介质P物质 血栓素B2 白三烯B4 6-酮-前列腺素F1Α
  • 简介:目的研究麻辛平喘汤对哮喘豚鼠肺组织中IL-5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符合实验标准的豚鼠随机分为7组,采用卵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与雾化吸入激发的方法建立豚鼠哮喘模型。2周后处死豚鼠,取肺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IL-5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麻辛平喘汤高、中、低剂量组及正常对照组肺组织IL-5mRNA表达量较低,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高剂量组的IL-5mRNA表达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麻辛平喘汤可以从基因水平上调控IL-5mRNA转录。

  • 标签: 麻辛平喘汤 哮喘 IL-5 基因转录
  • 简介:教学改革中应用病案讨论式教学法、问题式学习(PBL)教学模式、比较归纳法及思维导图法,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 标签: 教学方法 中医儿科学 教学改革
  • 简介:对中医儿科学的教学做了详与略的尝试。具体做法是:儿科典籍宜强化、优势病种宜深讲、实践技能宜多练、考核重点宜侧重、重复内容宜简略。经过教学实践,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教学方法 详略
  • 简介:从《中医儿科学》教材建设、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着手,探讨《中医儿科学》的教学改革,构建《中医儿科学》立体化教材体系,为培养适应现代中医临床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服务。

  • 标签: 《中医儿科学》 教材建设 教学改革
  • 简介:在"两段式"实践教学过程中实施临床路径(CP)教学法,将临床路径理念引入"两段式"实践教学工作中,以临床路径表单为依据对见习生组织教学。结果提示,CP教学法有益于建立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教学流程;有益于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综合能力的形成;有益于规范临床医师的带教行为,提高见习生对带教效果的满意度。

  • 标签: “两段式”实践教学 临床路径教学 见习带教
  • 简介:在儿科学教学过程中采取课堂讲授、多媒体应用及课堂互动等综合教学方法,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课堂互动将被动接受和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课堂学习气氛活跃,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限的理论学习过程中基本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技能,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 标签: 儿科学教学 课堂互动 实践探讨
  • 简介: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通过对文字、图形、图像及多媒体资料的深加工,形成有利于推广并普及的融医疗、教学及科研于一体的新型教材、课件及多媒体软件。

  • 标签: 教学 中医儿科学 体例 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