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核酸检测技术在我国得到逐步的推广和应用[1-4],并已成为血液筛查实验室的重要试验手段,但因其灵敏度高的特点,同时实验室也容易导致污染,笔者结合工作中实验室污染发生和处理案例,探讨核酸实验室污染的监测和处理策略供大家参考。

  • 标签: 核酸检测 实验室污染 污染监测
  • 简介:目的:评价输血管理在ISO15189实验室认可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市博爱医院检验科2008年1—12月的输血情况。结果:2008年全院用血量5742人次,与去年同比增长23.1%。全血用量减少40%,冰冻血小板用量增长103.8%,血浆用量增长92.30%,悬浮红细胞增长19.10%。结论:加强临床用血的监控,有助合理用血,有利于ISO15189实验室认可。

  • 标签: 检验科 临床输血 ISO15189实验室认可
  • 简介:目的:用微柱凝胶实验(MGT)检测受血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率,预防和减少临床溶血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方法:采用MGT技术对需要输血者血清进行不规则抗体筛查,初筛抗体阳性标本采用MGT技术使用上海市血液中心提供的1~10号谱细胞鉴定不规则抗体特异性,2者相符为抗体阳性。结果:MGT技术检测申请输血患者5692例,检出特异性抗体6例,全部为Rh抗体。阳性率为1.05‰,其中抗D2例,抗E2例,抗Ce1例,抗cE1例。结论:MGT技术检测受血者免疫性不规则抗体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以有效预防ABO以外抗体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MGT技术可以常规用于受血者不规则抗体筛查。

  • 标签: 微柱凝胶 不规则抗体 筛查
  • 简介:医院输血科行政管理上多半隶属于医院检验科,两者工作性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输血科是医院储存血源,检测血型、交叉配型、分离急用血细胞和成分输血供血、为亟待营救生命的患者提供血源的重要学科,该学科已占有越来越高的地位,由于输血每个环节的生物安全至关重要,关系到国民的血液健康,因此医院输血科的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经输血方式感染的传染性病毒主要有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除了受血者可能由于输入了携带某种病毒的血源引起感染之外,实验操作中密切接触血源的输血科人员也面临极大的感染风险[1]。据报道,由于输血感染的HIV和HBV都来自于“感染窗口期”的供血人群的血液[1];张雪花等[2]报道,某市无偿献血人群中梅毒抗体阳性率为0.6%。因此,输血科员工和医院受血患者都面临着血源病毒感染的严重威胁[3]。为了达到安全输血的目标,笔者对医院输血科亟待改进的工作环节和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进行了调查与归纳。

  • 标签: 输血科 生物安全 隐患 干预控制
  • 简介:目的:对参加的省临床检验中心微生物室间质评结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对省临床检验中心所发放的质控菌株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并开展药敏试验、页数药敏试验等,依照报告结果对我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质控水平进行评价分析。结果:统计发现,我院检验科在10年间接收到微生物室质控品150份,其中分离鉴定细菌共计148株,有12株鉴定结果错误,鉴定结果正确率为91.9%;通过药敏试验发现,接受药敏试验的35株菌株中,共计接受221种药敏测试,正确210种,药敏试验结果正确率为95.02%。结论:参加室间质评活动,可以有效提高微生物实验室中常见致病菌的鉴定符合率,在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

  • 标签: 省临床检验中心 微生物室间质评 临床价值 药敏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酶联免疫吸附试验(TP—ELIsA)和化学发光法(TP—CMIA)在梅毒实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住院患者输血前检查血清样本8000例,分别用TRUST、TP-ELISA和TP-CMIA进行梅毒抗体的检测,然后进行对比分析。结果:TRUST检出阳性397例,阳性率为4.96%;TP—E1.ISA检出阳性290例,阳性率为3.63%;TP—CMIA检出340例,阳性率为4.25%。TP—cMIA和TP—ELI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TP—cMIA优于TRusT和TP—ELIsA,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观察直观、快速、省时。TP—CMIA能够助于梅毒的准确诊断,适合于常规临床筛查应用,对保障临床输血和手术安全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梅毒 血清学诊断 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化学发光法
  • 简介:目的: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批量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血型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的可靠性。方法:使用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对75765例标本进行血型检测,ABO正反定型不一致而无法定型、O细胞凝集的标本由本站血型研究室进一步用试管法进行正反定型、亚型检测、冷抗体及其它不规则抗体检测,并对RhD初筛为阴性的标本进行RhD阴性确认和C、c、E、e抗原检测及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对75765例标本检测发现ABO正反定型不一致30例(0.04%),反定型中仅O细胞凝集8例(0.01%),RhD初筛为阴性348例(0.46%),血型研究室进一步鉴定结果为亚型22例,冷凝集3例,抗-M6例,抗-Leb2例,其他未确定抗体5例;RhD确认阴性340例,RhD变异型8例。结论:全自动血型分析仪具有全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等优点,适合大批量标本的检测,检测结果可靠,可以满足血站实验室的工作需求。

  • 标签: 全自动 ABO/RhD血型 正反定型
  • 简介:临床检验水平关系到医疗质量,临床检验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是目前我国医院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加强湖北省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标准化建设,湖北省临床检验中心根据省卫生厅制定的标准,对81所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考核,现将有关情况分析如下。

  • 标签: 实验室 标准化 管理
  • 简介:目的:探讨微柱凝胶抗人球蛋白法(MGT-AGT)替代Coombs试验检测IgG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检出率。方法:采用MGT-AGT法对不同浓度的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红细胞及IgG游离抗D抗体进行实验比较,并用MGT-AGT法、凝聚胺试验(MPT)和Coombs试验,对81例临床患者的血液标本DAT阳性检出率进行了比较。结果:对于DAT阳性标本或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的检测,MGT-AGT法在1:128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IgG游离抗D抗体的检测,MGT-AGT法在1:32稀释时可以检出,MPT法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Coombs试验在1:16稀释时可以检出。对于81例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MGT-AGT法为: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87.8%,新生儿溶血病患者68.2%,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55.5%;MPT法分别为75.6%、54.5%和33.3%;Coombs试验分别为78.1%、54.5%和11.1%,MGT-AGT法的敏感性高于MPT法和Coombs试验(P<0.01)。结论:MGT-AGT法检测DAT阳性标本、IgG抗D致敏的红细胞、IgG游离抗D抗体的敏感性和对临床患者血液标本DAT阳性的检出率均高于MPT法和传统的Coombs试验。

  • 标签: 微柱凝胶法 抗人球蛋白试验 IgG抗D抗体
  • 简介:目的:了解国产ELISA间接法试剂和双抗原夹心法的检测效能,探讨确证结果用于试剂选择,灰区范围设置的理论和依据。方法:采用重组免疫印迹试验(RIBA)对ELISA方法检测有反应性及灰区的44份标本进行检测。结果:3个厂家的抗-HCV有反应性标本经RIBA实验确证后,假阳性率分别为70.6%、44.1%、2.9%,灰区标本15例,未确认阳性检出。结论:为确保血液质量,血筛实验室应选择灵敏度和特异性双优的试剂,以有效提高抗-HCV有反应性标本的检出率。在献血者管理中,参考确证结果用于献血者反馈,特别是长期固定献血者,对单试剂反应者经6个月以上的屏蔽期可以重新参加检测确认,合适献血的可进入归队献血程序。

  • 标签: 无偿献血者 抗-HCV ELISA有反应性 确证实验 对比研究
  • 简介:输血,作为救治患者不可替代的辅助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各科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医学科学的迅猛发展,使输血医学也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而使它成为一门独立的临床医学学科——输血学。与此同时,日益严峻的血液安全现状,引起了国内外对安全输血问题前所未有的关注。发达国家早已将全面的输血医学教育纳入了常规的医学教育体系,但我国的输血医学教育起步较晚,随着医学科学技术和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何培养临床输血技术专业人才来参与指导临床输血,使临床医师科学、合理的使用血液及成分制品,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也引起了各级政府和高校医学专业教育的重视。通过几年来讲授《临床输血与检验》这门课程及学生实习时的情况谈一谈自己的体会和建议。

  • 标签: 临床输血与检验 教学 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