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40%氧化乐果和2.5%功夫连用对烟蚜抗性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两种农药连续施用3次、6次和9次后,40%氧化乐果的抗性指数增长了2.9倍、40.2倍和58.0倍,烟蚜的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力比值增加了1.3倍、9.6倍和11.1倍;2.5%功夫的抗性指数增长了2.0倍、5.6倍和10.4倍,烟蚜的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活力比值增加了1.0倍、9.7倍和12.8倍.随着农药施用次数的增加,烟蚜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低抗个体频率减少,中抗及高抗个体频率增加.而β-乙酸萘酯羧酸酯酶、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及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酶活力及其抗性个体频率的分布在抗性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不大.因此,α-乙酸萘酯羧酸酯酶的酶活力及其抗性个体频率的增加是40%氧化乐果和2.5%功夫连用后烟蚜抗药性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简介:至今人们一直报道叠氮作为金属蛋白(特别是铜蛋白)的一种抑制剂,本研究表明叠氮也可以作为烟草多酚氧化酶Ⅱ(简称PPOⅡ)的激活剂.在天然PPOⅡ、叠氮-PPOⅡ络合物和过氧化物-PPOⅡ络合物的方波电位学研究中,从硝基蓝四唑(nitrobluetetrazolium)能被酶还原和PPOⅡ能被过氧化物激活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叠氮与PPOⅡ的结合诱导了天然PPOⅡ活性中心的CuO2-Cu生成了CuO22-Cu活性中心结构.叠氮作为激活剂的原因应归因于叠氮分子与PPOⅡ的络合反应导致了CuO22-Cu的生成,它恰是过氧化物-PPOⅡ络合物的活性中心,其实质是过氧负离子起到激活剂的作用.
简介:为明确打顶对烟叶多酚代谢的影响,本研究以红花大金元品种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紫外分光光度法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对移栽后30d(苗期)和85d(现蕾后10d)烟株进行打顶处理,分别检测中部叶(苗期为第4叶位,现蕾后10d为第8叶位)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其关键酶活性与基因表达。结果表明,与同时期未打顶处理相比,移栽后30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绿原酸等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降低,PAL、PPO和POD活性升高,4CL活性降低,C4H活性无显著差异,PAL1、PAL4和4CL2表达量上调;移栽后85d打顶处理的烟叶中多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升高,PAL、C4H、4CL和POD活性升高,PPO活性降低,PAL1表达量下调,4CL2表达量无显著差异。两个时期打顶处理烟叶中PAL2、PAL3、C4H和4CL1表达量均上调。以上结果表明,打顶诱导烟叶多酚生物合成与生育期有关;打顶后多酚类物质含量与PPO活性负相关,与4CL活性正相关。苗期打顶后烟叶中多酚含量降低,主要与多酚类物质的降解速率强于合成速率有关,而现蕾后打顶烟叶中多酚含量升高,主要与多酚类物质的合成速率强于降解速率有关。
简介:本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对2001年湖北白肋烟样品中7种多酚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多酚含量变化的规律.结果发现,下部白肋烟的多酚含量在采收前已达到顶峰,上部白肋烟中的多酚在生长过程中逐渐积累,其含量在调制初期达到最高,超过中部和下部烟叶含量.调制开始3周内白肋烟中多酚含量急剧下降,减少80%以上,随后下降趋势变缓,不再发生剧烈变化.调制前绿原酸类成分在多酚中含量最高,芸香苷等成分次之,莨菪亭等成分最少;当调制结束时,芸香苷的含量在多酚中变为最高.此外,对绿原酸3种异构体在白肋烟生长、采收、调制期间的含量变化也进行了对比分析.
简介:利用智能恒温恒湿培养箱控制烟叶陈化的温湿度条件,研究了河南烤烟在陈化过程中多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其他化学成分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温湿度条件下,总酚、绿原酸、芸香苷含量在陈化过程中整体上呈下降趋势,其中前期(0~12个月)下降幅度较大,中后期(12~21个月)较缓,此后至陈化结束基本稳定。在整个陈化过程中,高温中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下降幅度最大,其次是中温高湿处理,低温中湿的下降幅度最小,中温中湿、中温低湿处理的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的变化稍慢,最终各处理烟叶总酚类物质含量相差不大。陈化过程中绿原酸与总酚、淀粉、总糖、烟碱、可溶性蛋白质均达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与总酚、总糖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01=0.977和r0.01=0.967,芸香苷与烟碱、可溶性蛋白质、总酚含量呈现显著正相关,其中与总酚的相关系数r0.0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