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珙县地处四川宜宾南缘,全县幅员面积1149.5km^2,辖11镇6乡、262个村。全县桑园面积1.23万hm^2(18.5万亩),年产鲜茧7650t,蚕业综合产值达12.5亿元。近年来,珙县以规模化发展、集约化经营为主线,以资源多元开发为突破,将桑枝食用菌(香菇)产业作为脱贫攻坚和提高蚕桑产业综合效益的重要产业抓手,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目前,各类桑枝食用菌制袋点128个,年种植规模达550万袋,产量4700t,产值达7012万元,带动1156户农户种植(贫困户298户),户均种菇纯收入达2.8万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简介:<正>我国历来以“东方丝国”著称于世,丝绸产品是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1989年生产厂丝约5万吨,丝织品16万米,丝绸出口创汇18.4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20亿美元,可见蚕丝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显著的地位。我区是珠江流域蚕丝产区,已有悠久的历史,近年来生产发展较快,种桑养蚕已遍及40多个县市,缫丝工业也有了发展,生产发展出现较好的势头。但是,单产较低,质量较差,生产效率方面也还远远比不上江苏、浙江等先进蚕区。这种“三低”状况不及时改进,产品将会失去竞争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蚕业经营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改变“三低”状况和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简介:本研究筛选到八种被认为具有持水抗旱潜力的桑树基因型。根据叶产量、养分分析(总的可溶性蛋白质、糖分、自由氨基酸、总的类脂和甾醇)和一些抗旱特性和气门开放频率、几丁质厚度、上表皮腊质含量、叶绿素稳定指数,以及与水分有关的参数(如叶水势、相对含水量、失水和持水能力等),推荐了适合干旱条件下的桑树基因型,按抗旱性大小顺序排列为:S—13>S—34>BC2—59>MR—2>S—14>Tr—4>Kosen>M—5。在胁迫条件下,发现S—13和S一34可保持较高的叶水势、养分和渗透物,使叶产量高产。并且,这两种基因型被推荐适用于热的和干旱条件下的桑园。由于胁迫,造成渗透物如脯氨酸和甘氨酸内钠盐两到三倍的过量产生是对损害的一个显著的正相关指示。因为发现在对水缺乏的易感性和抗性的桑树基因型中,这两种渗透物都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