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简要分析高层建筑浮设计中桩与浮锚杆应用情况,对抗桩及浮锚索的不同布置情况下与基础结构共同受力情况进行分析,并与传统的设计方式进行对比,高层建筑设计多数为桩设计,对抗浮锚杆应用较少,讨论目前浮设计中对经济性考虑不足问题,并对应用情况提出建议。

  • 标签: [] 抗浮设计 抗拔桩 抗浮锚杆
  • 简介:摘要:桩基检测是桩基质量控制实践中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通过检测可以准确的判断桩基的具体状态以及存在的问题,这对于解决桩基问题有突出的参考意义。对目前的桩基检测做总结分析可知静载检测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检测,这种检测主要的目的是判断桩基础的水平稳定性。结合目前的桩基静载检测工作实践做分析可知在检测过程中,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检测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要处理检测中存在的问题。文章对桩基静载检测实践中的问题以及处理方法做分析,旨在指导实践工作中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分析,条件探讨,注意事项,提高试验结果准确性。

  • 标签: 桩基检测 静载抗拔检测 处理方法
  • 简介:摘要:在现代建筑领域,特别是高层建筑、大型桥梁和体育场馆等需要承受巨大荷载和抵抗复杂力学环境的结构中,超大劲性箱形柱的应用日益广泛。这种结构形式不仅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还能满足建筑设计中的多种需求。然而,由于其体积庞大、结构复杂,施工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对超大劲性箱形,柱的施工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超大劲性 抗拔箱形柱 施工方法
  • 简介:摘要:在深基坑中,锚杆(索)是常用的支护手段,但由于锚杆(索)作用在岩土体内部,这给测试工作带来了困难,常用的手段就是试验。本文介绍了深基坑锚杆(索)验收试验方法及检测重难点。

  • 标签: 深基坑,锚杆(索),抗拔检测
  • 简介:摘要:隧道U型槽结构为抵抗地下水浮力作用常常需要设置桩,在结构自重、侧向水土压力、浮力、汽车荷载等多种荷载的共同作用下,结构底板下不同位置的桩受力会存在一定差别,如果按照各桩平均分担竖向荷载来考虑,会出现不小的设计误差,使得结构设计偏不安全。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建立空间板单元模型来模拟U型槽结构的受力,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桩受力的平面分布特征。同时列举桩设置过程中一些需要着重注意的问题,对隧道U型槽结构的桩设计提出建议,以供今后的桩设计和施工作为参考。

  • 标签: U型槽 抗拔桩 设计 计算
  • 简介:摘要:本文结合大吨位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检测过程,对抗静载试验相关原理进行分析,对大吨位单桩竖向静载试验现场检测试验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相应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为静载试验开展提供参考。

  • 标签: 抗拔静载试验 反力装置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今交通事业的高速发展,90年代及以前的桥梁从设计荷载等级到目前的超负荷运营,已逐渐不满足交通需要。平川大桥作为已服役30年的老桥,为进一步确定该桥梁的结构安全情况,利用桥梁影响线对损伤截面响应敏感的特点,选取服役桥梁最不利截面作为测试截面。为获取桥梁关键断面的结构响应数据,采用三台350kN加载车加载的方式,测得关键截面的挠度值推定得到刚度,并与修正前后的理论模型值进行对比、对模型参数进行修正,得到具有代表实际情况的刚度模型,为后期荷载试验的刚度评价及运营期挠度控制提供依据。

  • 标签: 长期服役 影响线 结构安全 刚度分布
  • 简介:摘要: 本文针对机械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与仿真这一重要课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对于确保机械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生产效率至关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机械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力学分析、材料性能分析等。接着重点阐述了有限元分析在机械结构强度和刚度仿真中的应用,涉及模型建立、计算过程、结果后处理等环节。最后,文章列举了几个典型的工程实例,说明了机械结构强度及刚度分析与仿真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机械结构 强度分析 刚度分析 有限元仿真 工程应用
  • 简介:摘要:本文以某独塔转体斜拉桥为例,分析不同措施对于桥梁整体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合理设置辅助墩或协作跨对提高全桥整体刚度效果明显。

  • 标签: 独塔转体斜拉桥 辅助墩 协作跨 整体刚度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机械结构强度与刚度优化设计与仿真的理论和方法。机械结构的强度和刚度是衡量其性能的关键指标,合理的优化设计和仿真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结构的潜能。文章首先介绍了结构优化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拓扑优化、尺寸优化和形状优化等方法。随后详细阐述了有限元分析在结构优化中的应用,包括网格划分、边界条件设置和求解方法等。最后,通过具体案例分析说明了优化设计与仿真在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材料消耗和加工成本方面的重要作用。

  • 标签: 结构优化设计 强度优化 刚度优化 有限元分析 拓扑优化
  • 简介:摘要:本课题主要针对格构柱、桩及降水井三种构件合而为一的技术原理、工艺流程,以及施工质量和安全控制等进行研究。以形成一套完整高效的地铁深基坑中格构柱、桩兼作降水井三合一施工技术。

  • 标签: 深基坑 格构柱 抗拔桩 降水井 三合一 施工技术
  • 简介:摘要:介绍梁格法对多箱室斜交桥结构分析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一种以虚拟横梁厚度模拟刚度的方法,并以一跨40m简支小箱梁桥为例,通过与实体模型计算结果对比,获取了最优的虚拟横梁厚度取值。

  • 标签: 梁格法 斜交桥 虚拟横梁
  • 简介: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钢筋桁架楼承板连接节点的强度和刚度。通过对该连接节点的力学性能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探讨了不同连接方式和参数对节点性能的影响。采用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节点的抗弯强度、刚度和破坏机制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为钢筋桁架楼结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和指导,提高连接节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标签: 钢筋桁架楼 承板连接节点 强度 刚度 研究
  • 简介:摘要:浮锚杆节点防水处理是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处理重点,其通常防水方式为防水油膏+防水卷材。由于不同材料之间存在缝隙,在水压力的作用下,间隙会逐渐扩大,易形成渗漏,故而浮锚杆节点存在较大的漏水隐患。因此,文章提出一种新型的浮锚杆节点防水渗处理方式,即在锚杆上部增加止水钢片,可明显降低地下室底板锚杆防水不合格率,提高工程质量。

  • 标签: 抗浮锚杆 抗渗防漏 措施
  • 简介: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评价舒适性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讲解了评价舒适性指标的测试方法,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到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 标签:
  • 简介:摘要:合理选取边界条件、单元类型、材料属性、网格划分及荷载加载建立标识标牌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分别得到钢立柱开孔前后结构的刚度以及强度,对比结果显示开孔对结构模态及整体刚度影响较小,但对立柱强度影响较大,设计时需适当考虑开孔对标识标牌立柱结构的影响。

  • 标签: [] 有限元分析 标识标牌 开孔 模态 刚度 强度
  • 简介:摘要:现行规范给出了按等效剪切刚度、剪弯刚度、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位移比、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角移角之比四种计算楼层侧向刚度方法。框架结构采用等效剪切刚度能避免无害位移的影响,更为合理 。但当侧构件高宽比1关键词:侧向刚度 剪切刚度 剪弯刚度 楼层剪力与楼层位移(或与楼层位移角)之比 框架节点刚域1.       引言由于建筑功能的需要,高层建筑各楼层的层高沿高度是变化的,有时甚至可能产生突变,而层高是影响结构楼层刚度的重要因素,当结构平面布置不变仅仅某层层高发生改变时,则在该层处楼层刚度也会发生突变。历次地震震害表明:结构刚度竖向突变会产生在某些楼层的变形过分集中,形成薄弱层,出现严重震害甚至倒塌,对抗震是很不利的 。鉴于此,《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中规定,结构的侧向刚度宜下大上小,逐渐均匀变化。正常设计的高层建筑下部楼层侧向刚度应大于上部楼层的侧向刚度,下层侧向刚度不宜小于上部相邻楼层的70%,或其上相邻三层侧向刚度平均值的80%。现行规范给出了按剪切刚度、剪弯刚度、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位移比和楼层剪力与楼层层间角移角之比四种计算楼层侧向刚度方法。对框架结构,采用等效剪切刚度能避免无害位移的影响,更为合理 。因此,本文就等效剪切刚度展开讨论。在实际工程中,比如在医院建筑中,在设备夹层处因层高很低,结构楼层侧向刚度发生突变,且突变幅度较大,往往超过规范中规定的限值 。而如何把握结构上下层的侧向刚度计算是需要考虑的问题。2.       关于柱等效剪切刚度的定义的理解由《上海规》条文说明以及《全国高规》附录E中,其对柱等效剪切刚度的定义为:                                   ……式 (1)其中, ;    对式(1)作如下转换,得到式(2):(其中取G=0.4E)……式(2)而根据结构力学,两端固端杆,发生支座位移Δ时,杆端内力关系如下:图1 构件发生侧移Δ时的内力由此,对于较细长矩形截面柱,其截面惯性矩I= (bh /12),当两端不发生转动仅发生侧移时,柱的刚度K为:                    ……(3)对照式(2)、(3)可知,《上海规》条文说明及《全国高规》附录E中所规定的柱等效剪切刚度,实际上就是某层所有柱在柱两端不发生转动(或两端转动相等)而仅发生侧移时的刚度之和。因此,“框架楼层的等效剪切刚度”公式可溯源为:                   ……(4)式(4)实为i层实心矩形柱的侧向刚度之和。因此,上述推导表明:一般混凝土框架为实心矩形截面时,式(1)所说的剪切刚度实际上是各框架柱的侧向刚度。此时,须认为楼层框架梁为刚性梁,梁端无转动;或楼层框架梁的梁端转动完全相等而上下层相互抵销。3.       规范等效剪切刚度计算存在的问题与处理建议从等效剪切刚度的计算公式中可以看出,等效剪切刚度的计算仅仅考虑楼层中竖向构件墙、柱刚度的影响,不考虑水平构件对楼层刚度的影响,计算剪切刚度的层高直接取本层层高。但是实际上,梁并不是刚性梁,不同的梁高度对于柱的约束不一样,进而引起楼层刚度的变化。梁越高对柱约束能力越大,剪切刚度应该越大,但是规范公式未真实反应这种情况。因此,本文提出:按高规对于梁柱刚域的要求,计算剪切刚度时考虑柱刚域长度,层高按建模层高扣除柱刚域的高度作为计算剪切刚度的层高,以考虑较高的框架梁对柱剪切刚度的影响。另一方面,由于式(3)中的Δ仅包含了住的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而未包含剪切变形引起的侧移,当柱的高宽比小于4时,剪切变形的占比越来越不能忽略。规范中提出当Ci,j大于1时取1,此要求并非是对刚度的修正;其对应的含义是弯曲变形引起的侧移与剪切变形引起的侧移相当,此时两者都不能忽略。参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第7.2.3条砌体结构中剪力分配时的原则:建议高宽比处于1~4时,须同时考虑弯曲变形和剪切变形。4.       刚域对剪切刚度的影响考虑与否对比分析如图2算例模型,该模型为两层框架,层高均为5m,柱距6m,首层柱截面为1000*1000mm,梁X,Y两个方向截面均为400*1500,底层柱截面为600*500,梁截面为500*550。梁柱混凝土标号均为C35。 图2 算例模型三维图4.1.       不考虑刚域时楼层剪切刚度的算例本算例中首层16根柱子,C35混凝土柱,按剪切刚度计算本层的剪切刚度如下。 每根柱的剪切刚度为:本层的剪切刚度为:软件输出的不考虑柱刚域的楼层剪切刚度刚度比结果如图6所示。软件输出的首层两个方向的剪切刚度与手工校核结果一致。图3 不考虑柱刚域影响的楼层剪切刚度刚度比4.2.       考虑刚域时楼层剪切刚度的算例PKPM软件中,工程文件夹中的文件“GOUJIAN.OUT”查看结构设计软件计算的梁柱刚域的长度,如表1、表2所示。表1 第1层构建信息柱编号塔号截面号材料强度等级上端刚域下端刚域1111350.4602111350.4603111350.4604111350.4605111350.4606111350.4607111350.4608111350.4609111350.46010111350.46011111350.46012111350.46013111350.46014111350.46015111350.46016111350.460 表2 第2层构建信息柱编号塔号截面号材料强度等级上端刚域下端刚域1131350.1102131350.1103131350.1104131350.1105131350.1106131350.110 考虑柱刚域后,校核首层的剪切刚度,由于首层柱的刚域长度计算结果为0.46m,层高由原来的5m变为4.54m,首层剪切刚度为:考虑刚域以后首层计算的两个方向剪切刚度与软件校核结果一致。软件输出结果如图5所示:图5 考虑柱刚域影响的楼层剪切刚度刚度比通过图4与图5对比发现,考虑刚域以后首层的剪切刚度由原来不考虑刚域的3.58增加到4.79,增加幅度33%。5.       结论及工程设计建议通过上述简单案例分析,对上下层剪切刚度受节点刚域的影响有了初步认识。结合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供设计师在设计中参考:1、上下层等效剪切刚度比,规范公式未考虑梁高影响,可通过考虑柱刚域长度对柱高的减小作用,来计算楼层剪切刚度,以适当考虑梁高对侧移刚度的影响。2、对因刚域不同造成的不等高柱或柱中被层间梁打断导致柱被分段,程序不能正确处理,而是分别计算每根等高柱剪切刚度,(对层间梁打断柱则按下柱段来计算),然后整体求和得到楼层剪切刚度。此时应手工计算处理并统计。3、高规柱刚域计算公式未考虑梁宽影响,导致截面高度相同宽度不同的梁,在考虑柱刚域时得到柱刚域长度一致,这显然也不合理。PKPM结构设计软件处理柱刚域计算时考虑梁宽影响,通过梁截面面积与计算方向上的柱宽的比值得出等效梁高再进行柱刚域的计算,这样的处理从设计角度讲更为合理。4、高规柱刚域长度计算没有区分柱沿X、Y两方向高度不同的影响及同一个方向梁高不同的影响,这也是不合理的。程序考虑时,柱某方向的刚域按照较高截面考虑,柱X,Y两个方向计算的刚域长度取平均作为最终柱刚域长度。5、如果柱子为高宽比小于4的短柱,应考虑柱剪切变形对侧移刚度的降低影响,对侧移刚度作出修正。对于设备层等短柱楼层其按等效剪切刚度计算的楼层侧向刚度作适当折减后其突变程度将有所降低。参考文献【1】           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标准 DG/TJ08-9-2023[S]上海市建设工程标准.【2】           许崇伟,黄勤勇.层高突变对高层建筑楼层刚度的影响及其对策[J].建筑科学,2006,(04):16-20.【3】           吴庆丰.高层建筑梁式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研究及其应用[D].湖南大学,2017.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