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火灾发生后,消防救援队伍要进行一系列的救援工作。不仅人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要得到保障,更要对火灾发生的原因进行调查,对火灾事故作出处理。在火灾原因调查的过程中,主要目的是在于利用直接与间接事实证据结合来准确了解此次火灾事故发生的时间经过、了解火灾发生的原因。但在通过实际操作进行各类火灾原因调查的工作过程中,直接证据与间接调查证据之间往往存在不同,救援人员需要根据其差异性进性来进行观察融合,从而根据证据的科学性进行调查工作。本文从直接证据与间接证据的差异性出发,根据火灾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探索,为以后火灾事故教训的研究进行经验交流。

  • 标签: 火灾事故调查 直接调查证据
  • 简介:1初霜日序列中存在着的统计特征近几年有些气象要素变化无常,往往很容易地超过极值.无霜期显著延长,初霜日序列变得没有规律可循,这些都与气候异常有关.以往制作初霜日预报,无非是用周期叠加外延法去做,但近几年初霜日序列的周期性越来越不明显,无法通过统计检验,预测结果的可靠性差,有时预报误差在半个月以上.

  • 标签: 短期气候预测 时间序列 统计规律 初霜日 年降水量 谚语
  • 简介:摘要:对于火灾起因的调查是消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火灾现场的监控录像可以为消防部门查清火灾起因提供有利的参考依据,进而加快火灾调查工作进程,为火灾的预防工作做好坚实的基础。目前,我国部分消防部门对火灾的调查工作依然采取人工调查的方式,这样不仅会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调查结果的准确性也相对较低。而现场监控录像可以直观的反应火灾发生前现场的一切状况,这提高了调查结果的准确性。文章对火灾调查中现场监控证据的重要作用进行了简单介绍,进一步对其应用价值进行探讨,以期对相关工作的展开提供有力帮助。

  • 标签: 火灾调查 监控录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研究环境执法中的证据收集与取证技术。随着环境污染和违法行为的增加,有效的证据收集和取证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维护社会公平至关重要。本研究分析了目前环境执法中常用的证据收集方法,包括现场勘查、采样分析、监控监测等,探讨了各种技术在确保证据可靠性与取得合法性方面的优缺点。此外,还探讨了新兴技术在环境执法中的应用,如遥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为提高环境执法效率和精确性提供了新思路。综合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优化环境执法取证技术的建议,以促进环境保护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 标签: 环境执法 证据收集 取证技术 环境保护 遥感技术
  • 简介:摘要:剧毒化学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安全风险,本文浅谈实验室剧毒化学品使用过程中,容易忽略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一些减少剧毒化学品管理风险的措施,为相关企业更好地强化剧毒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实验室 剧毒化学品 安全风险 安全管理。
  • 简介:大数据研究表明,全球新生代埃达克岩主要出现在中斯世时期,主要是C型的,与地壳加厚有关。根据中新世埃达克岩在欧亚大陆上的分布,可以识别出一个从青藏高原经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小高加索、希腊、马其顿、塞尔维亚、匈牙利直至波兰的中新世的埃达克岩带。许多学者认为,该带的埃达克岩指示该区存在地壳加厚事件,该区从地貌上属于高原。该区由于情况复杂,资料缺乏,资料的精细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高原的描述不可能很清楚。我们大体知道,在始新世时期,印度一非洲板块与欧亚板块发生碰撞,部分地区在始新世一古新世即出现埃达克岩,至渐新世晚期-中新世,埃达克岩广泛出露,暗示板块强烈碰撞作用主要出现在中新世。巨型的欧亚高原可能从渐新世晚期-中新世早期开始形成,一直持续到现在,现在的喀尔巴阡、土耳其、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西藏、青海、蒙古以及四川和云南的西北部,仍然属于高原的范围。

  • 标签: 欧亚巨型高原 埃达克岩 中新世 青藏高原 喀尔巴阡 碰撞
  • 简介:摘要: 核电站建设工程项目具有体量大、周期长、复杂程度高、安全要求高的特点。这些特点导致核电总承包合同的变更和索赔事项远较一般工程项目更多,也更为复杂。因此在处理核电总承包合同变更和索赔时,举证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几个较为典型的变更索赔案例就核电总承包合同变更和索赔中的证据管理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优化方案,打破施工管理、设备管理和合同管理之间的壁垒,做到更有效的协调管理。

  • 标签: 核电总承包 变更 索赔
  • 简介:为探讨丹寨古油藏的形成条件和热演化历史,本文对两种产状的烃类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观察和测温研究.结果表明,丹寨古油藏经历了原油充注阶段、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和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在原油早期充注阶段,捕获于方解石、石英溶孔充填物中的包裹体有气液H2O包裹体、液相烃包裹体和气液烃包裹体,其均一温度为105.8~167.3℃,盐度为13.0%~22.6%NaC1eq,密度为1.00~1.12g/cm3,代表原油运移充注期低温、中盐度、高密度油田流体特征.在原油高温裂解成气阶段,溶孔充填矿物中早期捕获的烃类包裹体发生变化或被破坏,包裹体中油裂解气泄露而沥青残留,形成沥青包裹体;封存完好的包裹体变为含沥青的气相烃包裹体.燕山期地壳抬升气藏剥蚀破坏阶段,形成方解石、石英构造裂隙充填物,其中的包裹体类型有沥青包裹体、气相烃包裹体和气液H2O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47.7~245.8℃,盐度多为2.6%~8.7%NaCleq,密度为0.85~1.00g/cm3,反映了油藏破坏期中低温、低盐度、中密度气田流体与地下水的混合流体特征.

  • 标签: 包裹体 热演化作用 古油藏 贵州丹寨
  • 简介:新疆焉耆盆地沉积环境研究表明,该盆地侏罗纪煤系具有两种不同的成因环境:即浅水原地环境和深水异地环境.从煤层的产状,与煤共生的泥岩中的有机质类型,与煤共生的碎屑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和相序等方面论述了焉耆盆地中生界含煤地层深水成因的证据,并建立了深水煤系沉积模式.

  • 标签: 新疆 焉耆盆地 煤系地层 深水成因 沉积模式 沉积环境
  • 简介:摘要:轨道电路是铁路信号传输的重要设备,对于列车占用线路的情况可以起到监督作用,同时还能够给列车传递信息,从而更好地对列车运行进行协调。在轨道交通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应该要对轨道电路的功能进行完善,要对轨道电路常见的故障进行处理,从而使轨道电路保持正常运转,为列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

  • 标签: 轨道 电路故障 处理新思路
  • 简介:目前,烃类晚成说的观点作为二种普遍接受的“事实”指导着油气勘探。然而世界范围内有关烃类早期生成和聚集的证据正日渐增多。特别是H·H·Wilson博士十余年来一直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和富有真知灼见的研究。本文即是在综合这些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近年来对未成熟油和低成熟油气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有关烃类早期形成与聚集的一些地质—地球化学证据作了综述,旨在广泛引起人们对烃类早成说的重新认识和重视。

  • 标签: 油气成因 油气聚集 有机地球化学
  • 简介:乌鲁木齐附近天山北缘喀拉扎背斜及其周缘的地层学分析表明,上中新统一上新统昌吉河群(N1-2ch)(相当于独山子组N1-2d)是喀拉扎山地区发育的生长地层,是喀拉扎背斜形成时的同构造沉积层序.这个结论表明、包括喀拉扎背斜在内的天山北缘第一排前陆冲断构造带形成于晚中新一上新世时期.

  • 标签: 地层学 沉积地层 前陆褶皱冲断带 喀拉扎背斜
  • 简介:摘 要:对发明构思及证据有效性的准确把握,直接影响着审查通知书效能和审查程序。本文通过相关案例探索对加强发明技术及证据有效性的准确把握,给出了几点建议,有助于审查员在审查过程中借鉴学习。

  • 标签: 发明构思 证据有效性 通知书效能
  • 简介:摘要:在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过程中,合同变更以及索赔问题的处理直接影响到项目建设的成本。同时,也反映出管理人员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的功能发挥效果。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公路桥梁工程合同变更与索赔证据管理工作的落实中,相关管理人员应当通过强化会议纪要与桥梁工程施工资料的采集分析力度、提升桥梁工程施工资料与设计变更资料的统一性、加大桥梁工程合同内容的把控与应用力度、做好桥梁工程索赔资料的日常整理,为从根本上提升公路桥梁工程合同变更与索赔证据管理工作质量提供保障。

  • 标签: 公路桥梁工程 合同变更 索赔证据 日常整理
  • 简介:蒸发岩是保存古环境信息的宝库,而石盐是蒸发岩盆地完全干涸后最主要的矿物。石盐矿物具有很好的封闭性,在浅埋深状态就会固结成岩,没有孔隙并且不可压缩。石盐、石膏、钙芒硝、芒硝中的包裹体,是潟湖或陆地盐湖环境下,通过蒸发而结晶析出过程中所捕获的流体(液体和/或气体)。因此,在石盐矿物的内部可以保存下来良好的原生石盐流体包裹体,它们记录了原始海洋/盐湖的温度、化学组分和大气成分的信息,为古环境研究提供了绝妙的直接记录。其中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可记录卤水沉积时的温度;浅水环境石盐流体包裹体记录的卤水温度近似等于气温。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中的卤水成分代表了海水/盐湖蒸发浓缩过程中的卤水,可通过其来推断当时的海水/盐湖水体的成分。石盐漏斗晶形成时是漂浮在卤水表面的,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捕获当时的大气,而石盐是一种稳定的无机矿物,其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保存原始的大气信息。石盐原生流体包裹体可以提供其他传统地球化学手段无法提供的直接、精确、定量的地质记录,因此在未来的古环境研究中将成为焦点。

  • 标签: 蒸发岩 石盐 包裹体 古环境
  • 简介:东胜地区砂岩型铀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大型砂岩型铀矿床。笔者首次发现了低温热液流体成矿作用的证据:矿体中有后生的钛铀矿和锐钛矿组合。矿石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8~176℃,平均114.9℃。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在中晚侏罗世-白垩纪发生过显著的构造热事件,造成砂岩型铀矿含矿层之下产生大量的微裂隙与裂隙带的出现,导致下部热液流体向上运移。低温热液流体的成矿作用是形成东胜铀矿床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低温热液 砂岩型铀矿床 成矿作用 构造热事件 矿层 热液流体
  • 简介:本文主要采用油气地球化学和包裹体分析技术,研究了渤中坳陷蓬莱19-3和渤中25-1二类油气田的油气成藏特征。指出两处明化镇组和馆陶组等浅层油气藏均为晚期(第四纪)形成,为相对连续的二期充注,早期注入的原油普遍遭受降解,之后注入的油相对较轻,成熟度较高。渤中25-1深层沙河街组油气藏为二—三期运聚成藏,中新世为主要成藏期,上新世末-第四纪时受区域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油气藏发生调整,油气藏中的部分油气向浅层运移,同时有较高成熟度的油气注入深部储层。

  • 标签: 油气包裹体 油气运移 油气成藏 生物标志物 渤中坳陷
  • 简介:斜切中亚的帕米尔-阿尔泰滑移构造带向南延伸,可与恰曼转换断裂系统相接,影响其两侧表层断裂构造格局、中新生代盆山演化、现今地壳变形和地震活动.地球卫星重力异常带在滑移构造带两侧表现出显著的不连续性和系统位移特征,其深部滑移幅度达600km以上.从卫星资料反演计算出的地壳厚度图上可看出,新疆地区地壳厚度比中亚邻区厚4~8km,岩石圈厚度比中亚邻区厚10~20km.新疆及邻区地震波速层析成像结果提供了不同深度速度结构,在平行于中国西部国界处的10km、30km、50km深处均有NE向速度结构不连续面的反映.

  • 标签: 构造带 地壳厚度 地球物理证据 速度结构 表层 地壳变形
  • 简介:塔尔结拜一带镁铁质杂岩体位于新疆阿尔泰山东段,由十余个小的镁铁质岩体组成,岩相分带明显,主要由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辉长岩、辉长辉绿岩等组成。岩石具贫钠(Na2O=0.44%~2.14%)、贫钾(K2O=0.05%~0.56%)的特征,属低钾(拉斑玄武岩)系列。岩石Mg#值为0.70~0.85;弱的正铕异常(δEu=0.97~1.18),稀土元素总体呈右倾特征;岩石具Ba,Ta富集,Rb,Th,K,Ti亏损特征,具非常发育的分离结晶作用,橄榄辉石岩、橄榄辉长岩主要由早期结晶相聚集而成。岩体Ce/Pb在2.61~10.00,说明岩石受一定程度同化混染作用。结合临近库卫岩体的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特征,推测塔尔结拜侵入杂岩形成于早—中泥盆世,岩浆来源于亏损型地幔。

  • 标签: 塔尔结拜岩体 岩石地球化学 岩浆源区 岩浆演化
  • 简介:俯冲带是地球表层碳返回地球深部的唯一方式,其对地球深部碳循环有着重大的影响。近年来,沉积碳酸盐深部地幔再循环方面的研究取得较大进展,主要有:沉积碳酸盐是否可以返回深部地幔;沉积碳酸盐返回地幔的形式及返回的最大深度;沉积碳酸盐岩在俯冲过程中的微量元素迁移、同位素分馏以及碳酸盐岩在俯冲带中的物理和化学变化。本文对这些成果进行了系统总结评述。

  • 标签: 深部碳循环 沉积碳酸盐岩 金刚石 碳酸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