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于2013年7月20日、8月23日和10月17日,在小兴凯湖内布设13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样的氮、磷含量;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对小兴凯湖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进行分析,同时对其沼泽化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7月20日、8月23日和10月17日小兴凯湖水体中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0.38~3.12mg/L、0.40~2.05mg/L和0.38~1.14mg/L,分布在北岸河流入湖口采样点水体总氮含量较高。8月23日,水体中的总氮含量明显高于其它采样日;7月20日、8月23日和10月17日小兴凯湖水体中总磷质量浓度分别为0.05~0.11mg/L、0.06~0.12mg/L和0.09~0.18mg/L;7月20日、8月23日和10月17日水体中的氮磷比分别为7.76~63.57、7.05~25.56和3.42~12.29,表明该湖属于磷营养限制性湖泊。各采样点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为52.52~66.57,表明小兴凯湖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沼泽化综合指标为0.143~4.000,表明小兴凯湖大部分区域已处于重度沼泽化状态。
简介:摘要:当今世界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社会意识形态领域风云变幻,各种社会思潮观念激烈交锋。我们的教育要顶住压力、抵住侵蚀,就需要在除思政课程以外的各门课程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教书育人;为学生构筑牢固的思想防线,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和错误言论的危害。高等学校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需要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立德树人需要通过正确的思想引领来启迪人、感化人、塑造人、发展人,需要切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培育引导大学生形成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起着主渠道作用。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明确的指示和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了回答“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课程思政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应运而生。
简介:研究了盐城潮滩芦苇(Phragmitesaustralis)、盐蒿(Artemisiaschrenkiana)、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和淤泥光滩4种湿地对N、P营养物质的截留效应.在所选取的4种湿地中,分别采集了水、土壤和生物样;水样的总氮(TN)、总磷(TP)用过硫酸氧化还原法测定,土壤和生物样的TN、TP分别用凯氏定N法和钼锑抗比色法测定.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污染程度的水源灌溉下的芦苇湿地,其截留N、P的效果差异显著.其中,黄沙港不定期污水灌溉的芦苇湿地每年平均可截留TN0.095t/hm^2、TP0.026t/hm^2;而采取三灌三排方式用河水灌溉的新洋港芦苇湿地每年可分别截留TN0.030t/hm^2、TP0.001t/hm^2.比较盐蒿、互花米草和淤泥光滩3种湿地每年对湿地水中N、P的截留效果,淤泥光滩的效果最差,仅截留TN0.385kg/hm^2、TP0.042kg/hm^2;互花米草效果最好,分别截留TN220.660kg/hm^2、TP36.754kg/hm^2.尽管互花米草生物量大于芦苇,但其截留效果仍低于芦苇湿地(芦苇1a收割1次).
简介:摘要土壤中具有我们肉眼难以看见的各类微小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有助于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从而为植物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植物营养;促进作用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和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疏松表层,它由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世界上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存在差异性,即便是同一区域不同土层的土壤由于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同,其中营养物质也是千差万别,土壤肥力自然也是不同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生物种类不计其数,因此也为称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大储库。
简介:摘要土壤中具有我们肉眼难以看见的各类微小生物,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有助于促进有机质的分解和养分的转化,从而为植物提供丰富的有机营养物质,改善植物的生长环境,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植物营养;促进作用 土壤是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和促进植物营养吸收的疏松表层,它由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世界上不同区域的土壤类型存在差异性,即便是同一区域不同土层的土壤由于组成成分的含量不同,其中营养物质也是千差万别,土壤肥力自然也是不同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生物,生物种类不计其数,因此也为称为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大储库。
简介:通过在白洋淀人工种植菱(Trapabispinosa)和莲(Nelumbonucifera),建立生态修复工程区,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菱和莲种植区内,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菱种植区比对照区平均增加了0.55m,提高幅度达65%,莲种植区平均增加了0.21m,提高幅度达52%;浮游植物密度显著降低,菱种植区比对照区降低了1.15×107ind/L,莲种植区降低了8.24×107ind/L;生物多样性保持较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区.2009年7~9月,菱的生物量、氮和磷含量以及氮、磷积累量都在7月30日达到峰值,水体透明度也最高,此后氮、磷积累量逐渐下降,到9月30日菱种植区水质反而劣于对照区.莲的生物量和氮、磷积累量明显大于菱,至9月30日,氮、磷积累量仍分别达7.85g/m2和2.17g/m2.
简介:污损生物是影响贝类养殖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的污损生物影响养殖生物的生长和存活。大部分污损生物是滤食性捕食者,这些污损生物附着在养殖生物贝壳上竞争食物与空间导致贝类生长速度减慢。本实验主要研究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摄食及排泄上的差异,用以说明污损生物对养殖生物摄食及排泄的影响。本研究对chlorophylla和TPM的吸收速率进行了测定,对NH4-N,NO2-N,NO3-N,PO4-P的排泄速率进行了测定,对摄食的浮游植物进行了种类鉴定。研究结果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及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在对浮游植物及颗粒物的吸收速率上存在明显差异(P〈0.001)。在氨及亚硝态氮排泄速率上也存在明显差异(P〈0.001)。两者吸收NO3-N,且吸收速率无差异。通过对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的鉴定表明,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摄食的浮游植物种类要高于没有污损附着的扇贝,且摄食种类有重叠。对同一类的某些浮游植物,有污损生物附着的扇贝的摄食要高于干净扇贝。本研究结果表明,污损生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及水中氨氮浓度的提高贡献很大,与养殖生物之间存在食物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