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文章通过对彭水县地质灾害现状和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和加强地质灾害工作的路径,以切实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简介: 摘 要: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是社会发展的需求,也是国家对群众文化的要求,因此文化馆的建立就是对群众的文化基础进行提升和培养,其主要的目的就是对群众精神文化水平进行辅导,促进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国民精神素养。在本文的介绍中,对当前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和探索,透过现象看本质,实现辅导工作深入发展的战略目标,满足其基本的要求,促进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高效进行。 关键词: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路径探析 在空闲的时间里,对广大的人民群众进行文化课堂的教学和培养,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素质水平,能够更好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当前的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开展中,如何能够更好的服务群众,实现文化的培养和熏陶是现阶段文化馆工作者的重点关注内容。 一、当前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中的问题分析 1. 文化活动开展和文化辅导的主次不明。在当前的文化馆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大部分的工作人员对文化活动的开展过于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要性。在文化馆开展以来,部分的文化馆在文化活动上面加强了重视,对文化进行推广和建设,但是主次没有分明,忽视了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是文化馆的基础组成部分,如果在进行文化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和群众之间的交流比较少,造成对群众的文化趋向和文化程度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掌握和了解,进而不能进行有效的文化活动的开展,因此在进行群众文化辅导的工作中要正确的认识到文化活动和辅导工作都是相辅相成的,减少对群众的辅导工作会给群众文化的建设工作带来负面影响 [1] 。 2. 辅导质量有待提升。在现阶段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开展过程中,辅导质量问题一直是文化馆重点关注的话题,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还是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的提升和加强。第一是关于辅导的课程,在现行的辅导课程中,相关的辅导人员没有制定详细的辅导内容,造成了课程比较形式化,内容比较单一,数量比较少,影响了辅导工作的进行。第二是在開展辅导工作的过程中,在专业和服务态度上没有加强重视,造成在进行群众文化辅导过程中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导致辅导工作不能高质量的完成。第三是关于文化馆的干部和工作人员没有认识到文化辅导工作的重要性,没有对群众进行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没有积极的应对,在辅导文化的过程中没有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文化辅导工作带来的负面影响 [2] 。 3. 重视创作忽视辅导。在大部分文化馆中,在基层工作安排上面没有把握好真正的工作重心,对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没有过多的投入精力,反而将更多的时间放在文化的创作上面,虽然这种行为是比较好的,但是文化馆的基础核心是加强群众文化的辅导工作,因此这种现象的产生促使了辅导工作的被忽视,因此在文化馆工作安排的过程中,要将个人的创作时间和辅导时间进行有效的结合,实行科学的管理和分配,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实现创新和创作,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和发展。 二、促进群众文化辅导工作深入开展的路径选择 1. 改进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近年来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政府部门已经加强了对公共文化的重视,增强了扶持力度,在各个地区已经建立了城乡结合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现代群众生活中文化活动的需求,因此在文化馆工作的进行过程中,也要对现有的发展进行创新和扩展,在日常的工作开展过程中,做好和群众的基础辅导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通过对传统节假日文化活动的开展,提升文化的魅力和影响力。在群众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让其了解到文化能够满足现行的情感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感受和基本的文化素养,推进现代化的精神文明建设。 2. 扩宽群众文化的发展空间。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将优秀的辅导课程向大众进行推荐,根据群众的兴趣、当地的民族文化和实际的情况实现课程教学的创新,维护文化馆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影响,促进当代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发展。比如说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可以对现有的书法、舞蹈、唱歌和摄影进行辅导课程的开设,与此同时选择比较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辅导,发挥文化馆职员的基本职能,让文化辅导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 3. 创新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形式。在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也要结合地区的优势,将地区的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制定相关的课程开展工作。源于文化馆所在的地区的民族特色会有所差别,这就造成了不同地域下的民族特性不相同,因此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过程中,作为文化馆的工作人员,首先要对地区的特色文化进行充分的研究,发掘地区民族文化特性,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能够丰富民间传统文化的内容,提升整体的趣味性。 总之,在现代社会发展建设过程中,加强群众文化的辅导,促进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能够满足现代的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和实现。因此在文化馆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以群众文化的辅导为基础,能够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比较稳定的精神文明的基础,在确保文化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上,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晖 . 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深入实践策略研究 [J]. 中国民族博览, 2018 ( 02 ): 72-73. [2] 谭萌 . 试析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的实践策略 [J]. 大众文艺, 2017 ( 11 ): 11.
简介: [ 摘 要 ] 农业绿色发展是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乡村振兴的必然选择。我国在农业绿色发展方面还存在结构调整质量不高、科技服务农业能力较弱、基础设施供给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尝试从理念转变、资源循环利用、完善体制机制层面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 关键词 ] 农业 ; 绿色发展 ;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中央确立的重大战略部署,绿色是生命之本,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农业深层次改革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转型发展、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是守住绿水青山、建设美丽家园的必然选择,对保障粮食安全、资源安全和生态安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1 农业绿色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农业正经历着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阶段,各地在探索农业绿色发展、绿色农业的科学研究、试验推广等方面取得可喜的成就。 许昌地处中原腹地,农业基础条件优越,近年来,许昌农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根据本地实际合理调整种植业结构,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积极推广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全市建成省级生态畜牧业示范场 8 家、国家级标准化养殖场 14 家。围绕农业产业结构改革,促进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业集聚发展。紧紧抓住全省都市生态农业试点机遇,大力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利用现代科技发展“互联网 +” 农业,坚持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合作交流。 2 农业绿色发展面临的问题 农业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质量不太高、难度大 ; 由于长期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生产方式影响,农民对安全、质优较高要求的生产方式等关注较低,習惯于传统的生产方式,优质的、品牌的农产品还未在广大农民心中占据绝对的分量,多数农村人习惯于传统种植习惯,对于调整种植结构、品种结构顾虑较多,农业结构普遍调整存在一定困难。 二是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科技兴农水平较低。突出表现在农业对科技的急切需求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提供不足之间的矛盾,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无公害农药、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肥料科学施用等技术在农村应用不普遍,农民获得并掌握这些技术存在一定困难,农业绿色发展科技供给存在人才缺乏、投入不足、应用普及困难等问题。 三是基础设施仍有待加强,农民整体素质较低。在一些农村,农田水利设施陈旧老化、缺乏维护管理,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缺乏、或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一些农民传统意识较强,对于新建农业基础设施、生活垃圾、禽畜粪便、秸秆处理设施积极性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迟缓、缺乏群众响应支持。 3 农业绿色发展途径 3.1 树立农业绿色发展理念 长期以来,相关部门在农业发展上缺乏足够的绿色理念,长期生活习惯及生活方式惯性作用下,广大农民对绿色发展理念认识不够、自觉性不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推动农业发展向绿色方向转变,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树立绿色生产理念和消费观念,坚持改善农业生态优先、资源有效利用、农业生态保育思想,崇尚自然、追求健康、注重环保、节约资源,在农村利用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等媒介积极传播绿色消费理念及绿色食品,借助“互联网 +” ,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网络平台,加大绿色食品对人体健康、环境保护好处的宣传力度 ; 实施农民技能培训工程,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引导农民将“绿色发展”纳入村规民约,唤醒农民的绿色自觉,组织农民通过实地参观、先进示范、正反对比,使他们真真切切感受到绿色发展带来的实惠,自觉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增强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意愿。通过垃圾换积分、换生活用品,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选表彰活动,唤起农民践行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自觉意识和积极行动。 3.2 科学利用资源,加强生态保护 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重在建设节约高效、生态环保的农业发展方式,要高效利用农业资源、减少污染。一是控制耕地数量,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长期的超强度开发利用,使耕地质量下降、肥力不够。要建立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在一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粮食生产应该适度退出,让土地休养生息,强化耕地资源保护,坚守国家规定耕地红线,提质增效。二是推进节水农业发展,建立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实施走出去战略,学习国外节水灌溉技术,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管护,提高用水综合效益。三是加强农业用地环境保护与治理,健全肥料、农药减量化使用制度,完善秸秆、畜禽粪污等有效利用制度,建立废旧地膜与包装废弃物等再处理、循环化利用制度。目前一些地方大量施用化肥、农药,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污染了农业生态环境。要积极推广化肥利用新技术,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逐步较少与规范化肥、化学农药和生长调节剂的使用。加快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对农业废弃物尽可能物尽其用,合理开发延长产业链条,达到循环利用,开发可多次使用和回收利用的材料,替代或减少农膜的使用。坚持因地制宜,大力推进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 ; 发展沼气和生物天然气技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加强水资源修复、林业和湿地保护,建设生态友好、循环高效的田园综合体,实现农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四是发展特色有机农业,注重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村一景”战略,错位发展、凸显地方特色。实施有机品牌战略,根据各地实际,发展有机农业、有机水产品、有机蔬菜、有机粮食等有机农产品,提高竞争力。 3.3 创新体制机制,完善保障体系 让农业尽快“绿”起来,根本出路在创新、完善制度,要创新体制机制,走绿色发展之路,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目前支农惠农政策虽然不少,但与农业绿色发展的需要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农业政策的出台更应坚持“绿色发展”这个核心,调整完善现有农业农村政策,通过政策使农业“绿”意更浓。一要完善技术支撑体系。科技是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目前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技术体系还不完善,缺乏操作简单、效益高的先进技术。要通过与涉农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等方式,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力度,降低农药残留,推广应用病虫害防控新技术,促进有机肥料推广使用,逐步确保农产品安全。开展秸秆、农药瓶、地膜残膜回收、资源化利用等科研攻关,推动农业资源有效和合理利用。二要健全金融保障体系。资金是农业绿色发展的保障,目前支撑农业绿色发展的金融体系尚不完备,要对金融体系进行调整,完善政策体系,加大绿色“三农”信贷投放力度,加大绿色食品、粮食精深加工等方面金融支持力度,对涉农绿色发展的项目、技术研发等要大力支持,为农业绿色发展提供资金保障。三要跟进绿色管理体系。管理的好坏将影响农业发展的方向,直接关系农业绿色发展成败。要推进农业生产过程规范化、透明化,制定农用物资绿色新标准 ; 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监管、考核和评价体系,充分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技术,对农产品实施“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监管,在地方政府考核中增加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将地方绿色发展状况与财政资金拨付、优惠政策结合起来,促使地方政府积极主动将农业绿色发展摆在重要地位。 扩大农业绿色发展补贴范围和力度,拓展资金来源,加强绿色农业发展资金支持力度,制定并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法规。 [ 参考文献 ] [1] 李由甲 . 我国绿色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J] 农业经济, 2017 ( 03 ) . [2] 黄中丽 . 南阳农业绿色发展的路径探析 [J] 农业经济与科技, 2016 ( 24 ) . [3] 陈亮,解晓悦 . 新常态下如何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的思考 [J] 山西农经, 2016 ( 09 ) .
简介:摘要:在我国经济水平的飞速发展影响下,各行各业都在有条不紊的不断改革和创新,我国林业的发展趋势也在稳步提升,由于林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加快林业领域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因为在林业经济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也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所以在加快林业发展的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情况,面对林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都要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态度,根据科学发展为前提实现当下林业发展得美好前景。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的提升加快了能源消耗量的增长速度,能源性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而我国传统建筑业一直存在耗能高、工作环境差污染严重等问题,与目前建筑行业的绿色建筑产业化发展方向不符,面对能源危机和钢铁产业过剩等问题,工民建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快向低能耗、绿色环保节能的装配标准转变。这不仅需要国家层面做出相关政策支持,推进规范管理和节能标准,保障建筑的安全和质量,更需要施工过程中注重对节能材料的优化配置和节能技术的使用,节约相关能源,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全面保证节能效果,确保建筑物的绿色安全美观。本文从阐述节能技术在工民建施工中的重要性入手,重点讲述如何在工民建施工中深度挖掘新能源技术的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