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2014年8月南京青奥会期间,全省公安机关24小时枕戈待旦执行安保任务,我们所也轮班会同交警在查报站设卡盘查进出城的可疑车辆。下午两点左右,气温达到了最高点,黑色的路面上都漾起了海市蜃楼般的波纹,我们依然站在烈日下执勤。这时有辆黑色轿车开了过来,按照我们的指示
简介: (一) 语言的使用不能脱离一定的使用环境.这种语言的使用环境通常被人们称作为"语境".薛玲在(1987)中认为:"语境指一个词被运用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交际者的身份、关系,交际者与语义所指对象的关系,认知背景,社会背景等等."也就是说,语言在使用时是有一个非语言环境存在着的.有的学者认为:"作为一句话语的语境,包括下述因素:(1)当前情况.(2)上下文.(3)涉及的事态和事物.(4)说话者的情况.(5)听话者的情况."(陈宗明,1997)除了说明了语言使用的"非语言因素"外,还强调了"上下文"、"涉及的事态和事物"这样一个语言环境.就实际情况来看,语境应该包括语言环境和非语言环境这两方面.这两方面都对语义有制约作用,或者说都能影响语言所传递的意义. 例如,王某的一位朋友到他的租住屋去找他,只见房门锁着,门上贴了一张字条:"我一个小时后回来,钥匙在老地方.--17时30分".这位朋友认得这张纸条上的字是王某写的,而且这房子是王某住的,所以他断定这个语言片断里的"我"就是"王某";字条贴在房门上,表明"回来"是回到这房子里来;字条上写的时间是17时30分,"一个小时后"就说明18时30分应该是王某回到租住屋来的时刻;钥匙所在的"老地方"应该是王某过去曾告诉过这位朋友的一个地方.这张字条只有当王某的朋友站在王某的租住屋门口看到时才能准确表达出王某所要表达的意思.此时此地的环境就是这一语言片断所具有的语境.这语境中的各种因素,有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在客观因素中有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在直接因素中有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简介:前些日子编了一篇题为《说"忙"》的稿子(作者张玉祥,已见载于本刊96年第10期),颇有感触。那篇短文上说,现在有些领导干部大有时间忙于"三陪"(陪吃喝、陪玩乐、陪开会),却没有时间——哪怕是少量的,用来学理论,学业务知识,并且每当言及学习,便作无可奈何态,口称"工作忙"。我由此忽然想起那个耐人寻味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历史典故。这个掌故说的是大宋第一谋臣赵普,在参与谋划陈桥兵变,拥立太祖赵匡胤有功之后,即于乾德二年(964年)起任宰相。宰相位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必须具备满腹经纶,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可是赵普原是小吏出身,比起一般文臣来,他的学问差得多。于是,宋太祖劝他读点书。这位赵宰相总算是不孚太祖所望,每次回家,就关起房门认真诵读。但是,后来家里人发现,他读的书不过是一部《论语》,于是人们流传说赵普是靠"半部《论语》治天下"的。
简介:共产党人必须做革命的促进派,而且必须做冷静的促进派。什么是促进?毛主席说:推动就是促进。①做革命的促进派,就是要以积极的态度,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前进,推动世界革命和人类解放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于一切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我们都是促进派,都要倾注全力,促其前进。促进派的“促”字很重要。促,就不是坐着不动,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革命者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客观发展规律的要求,去改变客观事物的现状。做促进派,是我们从事革命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是我们的本分。革命的促进派应当具有远大的革命理想与充沛的革命热情。沒有理想,沒有热情,就产生不了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