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89 个结果
  • 简介:共和国60多年的治理历程是一个治理方式不断从控制走向激励的过程。在威廉姆森离散组织结构中,层级制、混合制与市场是典型的连续治理结构体。把外部环境封闭/开放程度变量引入到离散结构模型中进行区别性组合,有助于理解中国治理方式的变迁。在这一治理结构的连续体中,人民公社、计划经济对应着层级制的强控制、弱激励的治理结构,市场对应着的弱控制、强激励结构形式。在这其间,则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控制与激励相结合的单位制、双轨制、项目制等治理方式。所有这些不同治理方式反映了治理主体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与合法性基础的重建诉求。

  • 标签: 控制 激励 离散结构 封闭/开放环境 合法性
  • 简介:《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是由世界卫生组织主持达成的第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国际公共卫生条约,也是针对烟草控制的第一个世界范围的多边协议。它以保护公众健康为宗旨,致力于为各个缔约国提供一个实施控烟措施的框架,以降低烟草的使用和“二手烟”接触的幅度,使当代和后代人免受烟草对社会经济和人类健康产生的不利影响。我国于2005年8月28日批准了《公约》,并于2006年1月9日正式生效,是对我国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条约。

  • 标签: 《烟草控制框架公约》 控烟 立法 世界卫生组织 国际条约 《公约》
  • 简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在中央苏区开创了红色金融事业,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国家政治保卫局为框架、国家银行为主体、具有战时金融特征的红色金融保密体系。本文从保密工作视角出发,系统挖掘梳理苏区时期的红色金融发展脉络,以填补红色金融保密史的空白。

  • 标签: 金融史 中央苏区 红色金融 保密体系
  • 简介:毫无疑问,在未来《民法典》总则部分,法律行为将是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仅因为现行《民法通则》中关于"民事法律行为"的规定未能全面体现法律行为制度的真谛,更因为"法律行为是民事权利发生变动最常见、最重要、最根本的原因和动力。所以,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的核心制度之一"。~①"法律行为"制度的法典化,对于商法实践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通说认为,除商法中的特别

  • 标签: 法律行为制度 公司人格 民法通则 《民法典》 召集权人 资本多数决
  • 简介:信息安全如今已经成为继能耗和互联网连通性之后的电子计算机的又一支柱。为了规范我国信息安全软件厂商的发展,亟须加强行为规范制度的建设。在维护互联网用户利益方面,安全厂商除了应当遵守产品质量责任和禁止欺诈行为等规范外,基于信息产品本身的特点,还需要遵守信息保护义务、告知同意规则等主要规范。此外,一般网络企业和信息安全厂商都在争夺用户桌面这一宝贵的"虚拟地产"。在市场竞争方面,除了需要遵守不得实施商业诋毁、搭售等不正当竞争行为,经营者集中需要接受审查之外,安全厂商还需要遵守反技术规避原则、限制和确保软件兼容等相关规则。最后,安全厂商相关争议的解决机制对时效性要求更高,可以考虑改革行政执法程序,允许执法部门主动及时介入争议解决,同时引入司法审查机制作为平衡器。

  • 标签: 安全厂商 监管 行为规范 纠纷解决
  • 简介:我国农村房地产法规建设的立法建议,多倾向于修订现有的用于规范城市房地产的法律规范,而对于城乡二元分割格局下单独的农村房地产法律体系构建这一论题却很少论及,尤其是体系性构建研究欠缺。我国房地产法研究应针对农村房地产市场化面临的现实难题和立法缺陷,特别突出强调农村房地产法的特色和其目前的弱势地位,构建由农村建设用地规划法、农村建设用地流转法、农村房地产管理法等主干法律组成的农村房地产法律体系,并在现行法律中增加保护农民财产性私法权的内容。农村房地产法律体系化研究不是分割城乡房地产市场,相反,其目的是促进城乡房地产市场一体化建设。

  • 标签: 农村房地产 建设用地流转 土地规划法 房地产管理法
  • 简介:从行动逻辑的角度来研究基层治理较有代表意义的是政府的“不出事”逻辑和民众的“闹大”逻辑,这两种逻辑分别从单向主体入手展开研究,只能就基层治理中社会冲突的一个侧面进行解释。“不出事”逻辑是政府的行动逻辑,“出大事”逻辑是民众的行动逻辑,而社会冲突往往是双方甚或多方互动的结果,并且行动主体还将根据形势变化来调整行动方式。鉴于此,在详细比较和梳理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理性选择理论、社会冲突理论、胡克定律的基础上,将“不出事”逻辑和“出大事”逻辑通过弹簧模型这一理论模型有机整合起来,提出了基层治理行动逻辑的一种新的分析框架“弹簧模型”。弹簧模型包括一个核心概念、两大行动主体、三种条件因素、四点理论假设。

  • 标签: 弹簧模型 弹性定律 基层治理 行动逻辑 社会冲突
  • 简介:根据能力内涵的特性,公共服务能力是指公共服务供给主体所具有的生产公共产品、提供公共服务的内在客观要素及其主观意愿。而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则是公共服务能力的动态化,是静态的、潜在的公共服务能力在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的表现及其结果。作为公共服务能力表现结果的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一般具有直观的、可测量的特点。

  • 标签: 公共服务能力 供给过程 内涵 研究框架
  • 简介:一、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定位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形势下,为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而采取的重大举措。2013年12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依托现有新区、园区,在广东、天津、福建特定区域再设三个自由贸易园区,以上海自贸试验区试点内容为主体,结合地方特点,充实新的试点内容。

  • 标签: 自由贸易 试验区 创新建设 广东 中国 国务院常务会议
  • 简介:9月3日,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亚太经合组织(APEC)残疾人事务之友小组”第一次会议于APEC第三次高官会期间在菲律宾举行,标志着残疾人事务正式纳入APEC框架。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19个APEC经济体的代表出席会议。与会经济体高度赞赏中国在亚太地区残疾人事务中所发挥的重要引领作用。

  • 标签: 亚太经合组织 人事 残疾 组织框架 APEC 第一次会议
  • 简介:可及性是一个评价服务系统与服务对象间“适合度”的概念.本文在借鉴卫生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和受教育权评价框架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由可获得性、可接近性、可接受性和可适应性四个维度组成的公共文化服务可及性评价框架.

  • 标签: 公共文化服务 可及性 评价框架 文化权利
  • 简介:一、宏观——体制维度:中国智库发展的体制和文化环境(一)中国智库发展与中国政治、经济体制关系研究2007年以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麦甘教授全球智库评价排名项目的持续推进并在全球广受欢迎。尽管其评价方法争议不断,但在此过程形成的智库研究的国际比较视野,关注到全球智库发展模式和影响力实现机理存在的差异。

  • 标签: 中国特色 文化环境 评价方法 政策过程 决策咨询 政策参与
  • 简介:广场舞引发的矛盾冲突是当前社会热议话题,究其本质,是不同利益群体为健身娱乐权、休息权等展开的权利争夺与冲突。解决舞者与反舞者的权利冲突,应对舞者娱乐权与民众休息权进行双向的保护和限制,使双方互负容忍义务。对于广场舞纠纷,民众难免求助于司法救济。对于此类纠纷,法院应以造成实质性损害作为广场舞侵扰的司法准入要件,以禁令救济作为舞者的主要责任形式。

  • 标签: 广场舞 博弈 求解 容忍义务
  • 简介:一、中美过去35年的战略共识及其松动用来描述中美关系第一个35年当中美国对华战略的术语很多,但如果只能选择一个,恐怕非"接触"(engagement)战略莫属。自中美关系上世纪70年代初破冰以来,美国八任总统的对华战略细节上有不同,但"接触"中国的基调未变。所谓"接触",即与中国在政治、经济、社会诸领域密切交往,以将中国拉入美国等西方国家主导的国际体系。美国对华"接触",其目的一方面是实现其自身战略

  • 标签: 中美关系 对华战略 国际制度 ENGAGEMENT 战略武器 西方国家
  • 简介:近年来,一些公安院校设立了警务英语课程,根据各自院校的实际特点确定了教学大纲、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研究、编写各有特色的教材,在警务英语教学的探索中做出了不断的尝试和努力.但是,全国公安高校迄今没有一个统一的警务英语能力量化标准.借鉴《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语言能力量表,可以确定警务英语的能力构成、制定涉外警务实战中警务英语能力量化标准,这样有助于制定公安高校在校生和相关部门警察的警务英语能力考核统一标准,使警务英语教学更符合警务实战要求.

  • 标签: 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 警务英语能力量化标准 英语教学
  • 简介:2010年年底以来发生在西亚北非的“阿拉伯之春”以及以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代表的系列“占领”运动,被国内外学术界视为构成新一轮全球抗议周期的组成部分。作者从社会运动理论有关主框架和抗议周期之间的关系出发,考察了“阿拉伯之春”和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联系与异同。“阿拉伯之春”中一个具有创新性的“变革”主框架的出现,构成此轮抗议周期兴起并具备强大动员能力的重要原因;而当系列“占领”运动在借鉴“阿拉伯之春”的话语和象征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占领”主框架时,抗议周期在主框架上经历了从“变革”到“占领”的转型过程。然而,与“变革”主框架相比,“占领”主框架在经验的可信度、经历的可测量度和观念的重要性上存在明显不足,这是系列“占领”运动的动员能力无法与“阿拉伯之春”相比的重要原因。鉴于从“阿拉伯之春”到系列“占领”运动之间的意义和象征体系的转型并不成功,大致可以预料,除非新的社会运动对话语体系进行创造性的改造,否则,这一波全球抗议周期将趋于式微。

  • 标签: “阿拉伯之春” 占领华尔街运动 主框架 框架转型 抗议周期
  • 简介: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定》框架下的农业补贴,在我国主要是指国内支持。本文通过分析《农业协定》的相关规定和我国的立法现状,结合我国农业补贴现状对立法的需求,总结欧盟改革和美国立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提出以下完善立法的建议:(1)采取制定一部农业补贴综合立法,辅以配套条例和细则的分层立法模式;(2)综合立法应以规定长期目标为目的,其规定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配套立法以实现短期目标为目的,其具体实施方案应便于修订。文章同时对若干问题提出了具体建议。

  • 标签: 《农业协议》 农业补贴 国内支持
  • 简介:对于道德现象的划分,一般是内在于道德,分析道德现象的构成并将其划分为道德活动现象、道德规范现象和道德思维(道德意识)现象。这种划分方法对于了解人们的道德活动是很有意义的,但对伦理学学科的自身理解来说,这种划分却应该让位于一种新的、纵向的层次划分方法。

  • 标签: 道德现象 层次结构 伦理学学科
  • 简介:"一国两制"基本国策在香港已经推行18年。18年来,伴随香港的发展和内地经济崛起,两地在深入交往中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新时期,如何在"一国两制"的框架下提升香港与内地优势,借助国家大势谋划两地长远的发展前景成为热点话题。因而,探讨"一国两制"框架下香港与内地发展中的凸显问题、问题实质和实现路径,以从新思路来探索"一国两制"的精髓,提升两地优势,共谋两地的发展。

  • 标签: 一国两制 香港与内地 角色定位 优势互补
  • 简介:“法治中国”概念之深层问题的合理澄清和理论的内在展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建立在一个什么样的思想平台和分析框架之上。作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多元现代性不仅能包容和超越现代性和后现代性、普遍主义和特殊主义的价值纷争.而且能为不同文明背景下现代性的多种文化方案和制度模式的社会变迁过程及其内在诸多因素的持续互动提供结构上的理论分析模型.其理论潜力使之有可能成为一个合适的理论平台和可供借鉴的分析框架。从现实的学术语境来看,目前法学界法治的中国话语之兴起。其提供的二元对立框架并不足以回应“法治中国”的深层问题或作为合适的分析框架。由此.法治中国需要在多元现代性的视野下.走向一个更具包容性的法治论辩框架

  • 标签: 法治中国 多元现代性 分析框架 包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