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基于电务试验车或高速动检车的信号动态检测技术能够准确掌握机车信号显示、轨道电路特性、补偿电容、点式应答器和无线通信等电务设备运用状态,及时发现并预防设备故障。就信号动态检测技术现状、发展方向、原理及典型处理方案进行阐述和分析,探讨信号动态检测技术的实践意义。
简介:2013年2月1日,新版《铁路主要技术政策》(以下简称《政策》)开始正式施行。2004年国家开始逐步实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9年来,随着中国铁路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铁路主要技术水平和装备质量显著提高。可以说,我国铁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日益丰富的运营经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技术体系。随着我国铁路运营里程还将进一步增加,运营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也将面临新的情况。针对这些情况以及铁路技术发展的新要求,原铁道部及时修订颁布了新的技术政策,进一步明确了铁路技术发展方向、目标和重点。作为原铁道部历史上最后一版《铁路主要技术政策》,有哪些技术政策会对将来中国的铁路行业产生影响值得关注。
简介:1概述金竹岗隧道系渝黔线二期工程雷崇高速公路项目的重点控制工程,位于重庆市綦县境内。隧道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置为平行的双洞,左、右线隧道中线相距45m。左洞全长2056m,(LK110+164~LK112+220),右洞全长2109m(K110+131~K112+240)。单洞净宽9.75m,净高5m,路面横坡2%,断面轮廓为单心圆拱接圆曲墙,隧道纵断面设计为"人字坡"。金竹岗隧道设计的重点及难点在于其左洞进口端位于偏压、浅埋段。其上覆土层厚0~5m,下覆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岩质软硬不一,裂隙较发育,岩体呈块碎状镶嵌结构,稳定性较差。局部含基岩裂隙水。其围岩类别均为Ⅱ类。隧道跨度大,埋深浅,山体偏压较大,开挖中极易因失稳而跨塌。因此,隧道施工中安全顺利通过进口偏压浅埋段为工程重点之一。
简介:随着城市轨道交通事业的快速发展,盾构法施工技术在地铁隧道建设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在盾构机通过工作井的时间选择上,通常分为“先井后隧”和“先隧后井”法.通常情况下,为满足工期要求,“先井后隧”较为普遍;但在工作井不能如期动工或进度不满足盾构正常通过条件时,常规的“先井后隧”法将导致盾构机的停滞等待,从而制约项目总体工期目标的实现,“先隧后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同时,提出另外一种思路,在洞门埋深大、洞门处地质条件复杂,洞门凿除和盾构过站均存在较大施工风险,极易引起洞门涌水、涌砂的情况下,先施做部分井主体结构,通过增加一定措施,满足盾构通过,提出“先半井后隧”方案,即能很好地规避风险、保证工程安全,又能满足施工工期、节约工程成本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