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如何从纸上的宪法变成实践中的宪法,是我们一直没有解决的难题。为什么宪法从文本到制度实施那么困难?简单的讲,因为大众一直没有动力去参与宪政的过程,没有大众的参与,种种改革最后都归结为失败。从1894年开始,立宪就成为中国精英的共识。甲午战争之后康有为等进行了公车上书,经光绪皇帝的支持,实施了戊戌变法、百日维新,这可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最有希望的时期。但很可惜百日维新很快就失败了,为什么会失败?戊戌变法的希望、覆灭向我们昭示着以后所有宪法改革的困难所在,改革迟早会触动既得利益,在没有人民的支持的情况下,最后必然走向失败。

  • 标签: 中国 宪政 制度
  • 简介:毛泽东宪政恩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从改良立宪、新民主主义宪政到社会主义宪政的转变,在中国宪政思想理论和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毛泽东在不同时期对中国宪政的艰辛探索代表了中国政治法律思想转型的历史进程。研究毛泽东宪政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今中国宪政建设有重大意义。

  • 标签: 毛泽东 宪政思想 中国政治法律
  • 简介:宪政发源于西方,是西方文化传统所内生的一种现象,而中国效法西方立宪法行宪政已历百年,然终不得其果.究其原因在于国人对西方宪政功利性的理解以及生硬的移植.因此,欲将宪政之根深植于国土,不仅应"熟悉其制度,了解其理论,亦须明白其渊源,把握其精神".本文正是从历史的角度,探索西方宪政生成和发展的动因,以期对中国宪政建设做些有益的思考.

  • 标签: 中国 宪法 民主 公权 人权保障 法治
  • 简介:《民宪》是抗战时期民盟创办的一份重要刊物,宣传宪政是其重要宗旨。《民宪》的宪政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宪政的内涵、宪政的重要性、人民与宪政的关系、党派关系、宪法的制定等。《民宪》是研究抗战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和第二次宪政运动的重要刊物。

  • 标签: 《民宪》 宪政 中间势力
  • 简介:李大钊早期宪政思想是20世纪初中国民主政治进程的产物.它一方面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民主宪政的理解、认识和向往,另一方面也深刻说明了封建传统政治及其文化观念对中国民主进程的严重影响.李大钊的早期宪政思想顺应了中国民主发展的潮流,为后来的民主宪政运动提供了许多积极有益的思想素材,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值得后人继续深思的话题.

  • 标签: 李大钊 自由 民主 宪政思想
  • 简介:中国的宪政追求已历百年,考察制宪史与著名人物的法制观念,发现中国宪政史与富强诉求密不可分,宪法曾是政治斗争的工具,也一直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工具.宪政追求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宪政本初意旨即限制国家权力保障公民权利常常被忽视.也正基于此,人们宪法观念的形成,也常常被漠视或误导.宪法观念的缺失,真正与宪政直接相关的民主自由的追求的匮乏,或许正是中国宪政追求历经百年而仍未真正实现的一个重要原因.

  • 标签: 中国 宪政富强 民主 文明
  • 简介:宪政是以宪法为龙头依法治国的政治方略。为落实、监督、保障和促进我国宪法、法律的全面有效实施,必须建立保障宪法实施的机构和违宪审查制度。本文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讨论了英国式、美国式和欧式的司法审查模式、宪法保障机制与我国宪政制度存在的背景、制度、法治语境异同,阐述了我国宪政建设发展的方向。

  • 标签: 宪政 违宪审查 宪政法院
  • 简介:宪政主义的价值功能分析有助于推进民主改革进程,从宪政的基本概念入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经济效率观、产权关系两方面探寻宪政主义的经济价值。

  • 标签: 宪政 市场经济 产权 经济价值
  • 简介:一、用宪政的意义启迪高校章程制定1.宪政宪政意义。立法先行,在法律的形式下确定政府和大学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并予以保障,与此同时,以法律和制度建设推进与完善大学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将行政权力纳入法律和制度的框架内运行,这便是宪政对大学制度建设的指导性意义。2.宪政意义的大学章程是世界大学发展的逻辑起点。3.世界普适的大学模式曾在中国生根成长。

  • 标签: 宪政意义 高校章程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大学发展 制度建设 责任关系
  • 简介:西方的宪政思想在近代传入中国。康有为在民族危机关头,为救亡图存,将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与之比附,表达了他的宪政思想。由于特殊的历史环境,康有为的宪政思想尚显粗糙,但在政治思想启蒙方面却功不可没。

  • 标签: 宪政思想 康有为 中国政治思想史
  • 简介:本文试从宪政的含义入手,分别就宪法的指导思想、限权思想、审查制度和宪政文化四个方面论述我国的宪政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事实.然后从限权思想入手,从宪法的权威、司法权和公民的宪法权利三个方面谈如何完善我国的宪政.

  • 标签: 宪政 指导思想 限权 初级阶段 司法权 审查制度
  • 简介: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但政治文明的发展和实现要依靠宪政文明来保障。宪政是政治文明的逻辑前提,没有宪政就没有政治文明。政治文明就是政治由暴力的政治、野蛮的政治转向文明的、对话的、理性辩论的政治。宪政文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最高形式。

  • 标签: 宪政文明 政治文明
  • 简介:克隆技术是当今世界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宪法学考虑的是:克隆技术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科学研究自由的保障和限制。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考量克隆人的影响。克隆人的出现影响的首先是宪政的基本价值,即人的尊严和生命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不可避免的会亵渎人的尊严和生命的价值;克隆人的出现也会对宪法最基本的权利——自由和平等产生颠覆性的冲击,会造成新的奴役制度和新的不平等的现象。对于克隆人的挑战。宪法学应该正确厘定科学研究自由的范围和界限,应该区分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

  • 标签: 克隆人 科学研究自由 自由与平等 人的尊严
  • 简介:宪政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宪法对国家权力进行限制和对人民自由进行保护。文章在对宪政内涵进行简单地考察之后,指出托克堆尔提出的宪政思想是基于对民主的担心,民主可以导致“多数的番政”,也会导致“民主的专制”,从而带来个人自由的失却。为防止这种危险,托克堆尔认为必须实行宪政,即首先要在国家机构内部实行权力制约,包括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制衡和权力的横向分立;其次是宪法对国家的权力要有明确的限制。保证公民有结社和言论自由,从而实现宪政与共和两种政体的结合。

  • 标签: 托克堆尔 宪政 多数的暴政 民主的专制
  • 简介:十八大后新领导集体务实开放的执政风格,为与宪政主义开展对话协商提供了契机和可能,依据宪政主义的基本主张,对话协商可以分作三个层面:坚决斗争的一面,可以争论的一面,需要妥协的一面。对话协商不同于民主协商,重在批判教育和说服引导,对话协商能否顺利开展关键在于执政党的政治自觉。

  • 标签: 宪政主义 对话协商 政治自觉
  • 简介:我国对宪政的追求已有百年,但今日的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宪政,究其原因,主要有宪政文化的先天不足、宪政建设动力的缺失、宪政制度建设有缺陷和市场经济不发达等,面对这些困境,我国的宪政之路该怎样走?本文认为,应积极培育中国的宪政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宪法监督制度。

  • 标签: 中国 宪政建设 困境 途径
  • 简介:20世纪初晚清宪政与40年代国民党宪政这两次失败的宪政改革具有许多相似之处:都由经济发展引起的社会结构变化促成改革的启动;严重的民族危机成为改革的直接原因;都有国内多种利益集团向改革者提出挑战.两次宪政改革都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曲折性,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而且两次宪政改革的统治阶层都是既保守又无能.

  • 标签: 晚清宪政 国民党宪政 相似点比较 启示
  • 简介:抗战后期,由于国民党在军事上的溃退和政治上的腐败,乃至造成抗战以来空前未有的严重危机。重庆、昆明、成都、桂林等地各阶层人民先后行动起来,要求国民党当局立即结束一党专政,实施民主宪政。随着形势的发展,斗争的规模日益深入,范围也越来越广,终于形成一场声势浩大的民主宪政运动。

  • 标签: 民主宪政运动 抗战后期 抗战以来 一党专政 国民参政会 抗战初期
  • 简介:宪政是一个古老而又时新的话题。布坎南从一个经济学家的角度阐明了他的宪政理念。他的公共选择理论直接导致人们注意和重视规则、宪法选择和对规则的选择,而在后期,他集中关注的是立宪问题,并初步形成一个立宪经济学的框架。通过对其“宪政”思想的叙述和剖析,揭示宪政的本质及其对我国现行经济制度的参考价值和对我国的经济建设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 标签: 公共选择 一致同意 规则 契约主义 宪政经济思想 布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