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经颅交流电刺激干预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可行性,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本研究于2017年7月到2018年6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调控室完成。收集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中从未药物治疗的抑郁症单次发作的患者30例,按简单随机法1∶1分配到真治疗组(真组)和伪治疗组(伪组)进行连续8周观察,其中前4周是干预期(第4周),后4周是随访期(第8周)。两组在干预期内给予相同的操作程序,伪组无电流发出。经颅交流电刺激是通过安放在前额部(Fp1、Fpz、Fp2,按国际10-20系统)1个电极片和双侧乳突部2个电极片总共3个电极发出77.5 Hz、15 mA的交流电。通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来评估受试者抑郁程度,通过生命体征、治疗中出现的不良事件、杨氏躁狂评定量表以及自编常见经颅电治疗不良反应问卷来评估不良事件。主要观察指标是第8周末缓解比例;次要观察指标是第4周末缓解比例和有效比例、第8周末有效比例,以及不良反应。并在第4周末和随访4周末时,评估受试者是否接受该项干预方法和试验过程。结果两组受试者均完成了8周临床观察。两组基线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组第8周末的缓解比例高于伪组(真组10/15比伪组3/15,P<0.05)。第4周末的缓解比例真组高于伪组(真组14/15比伪组5/15,P<0.05),两组第4周末的有效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8周末的有效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真组15/15比伪组10/15,P=0.042)。两组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无躁狂或轻躁狂发生,每组各有1例受试者在tACS干预中出现过2次脑鸣。在干预4周末和随访4周末时两组受试者均能够接受该项干预方法和试验过程。结论经颅交流电刺激可能具有减轻抑郁的效应,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该临床试验操作可行,患者接受度好。
简介:[摘要]一听就会、一做就错;会而不对、对而不全”,这种现象在学生高中物理学习中,已经是见惯不怪的不正常的“常态”。通过正确的错题本的建立与使用,采用典型错题归类、强化与知识的衔接、体验方法、思维的严谨规范、拓展提升等五个途径,可以很好地实现错题重复的纠正,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简介:摘要:疫情期间不幸中的小幸运是,作为小学老师的我,可以每天陪伴我的孩子了。满满的 120 天,我和我的女儿小花生朝夕相处。我变得更了解她,也更加爱她。她也和我们倍加亲密。
简介:摘要:目的:对外伤性急性颅内血肿手术护理进行分析,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颅内外动脉夹层的临床特征及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收集2010—2019年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和神经介入科连续诊治的241例头颈动脉夹层患者,按照夹层部位将患者分为颅外动脉夹层(EAD)组和颅内动脉夹层(IAD)组,241例患者中,EAD组81例,IAD组160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IAD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分较高(P=0.015),头痛(58.8%比37.0%,P<0.001)、夹层动脉瘤(76.3%比38.3%,P<0.001)更常见。而EAD组患者多有头颈部轻微伤病史(11.1%比4.4%,P=0.047)并常累及前循环(77.8%比20.0%,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头颈部轻微创伤史(OR=3.53,95%CI 1.04~11.97,P=0.042)、累及前循环(OR=0.09,95%CI 0.05~0.19,P<0.001)、夹层动脉瘤(OR=4.98,95%CI 2.80~8.84,P<0.001)、头痛(OR=2.42,95%CI 1.39~4.20,P=0.002)这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NHI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EAD常累及前循环,既往多合并头颈部轻微伤病史,IAD更易出现头痛症状,更易形成夹层动脉瘤,缺血性脑卒中症状较重。
简介:摘要: 中国古老的经典诗文意境优美、文字精巧、语 言 精炼,对仗工整,节奏感强,韵味独特,富有想象力。 诵读经典诗文,能促进口语的发 展 ,增强记忆力、创造力,更能陶冶情操,促进人格的健全发展。在经典诵读活动中,教师要巧选作品,让学生感受经典魅力;创设环 境 ,引发学生诵读兴趣;多种通道,让学生感受丰富内涵;
简介:[摘要]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鑫苑城十二号院高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拦截施工进行了研究和现场试验,确定采用气囊芯模进行现场高低混凝土强度等级拦截技术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根本上解决了拦截材料刚度弱、漏浆等技术问题,且气囊芯模可重复利用,避免了因拦截材料剔除不干净对结构造成的影响,有效的节约了施工成本,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当前,在我国西北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湿陷性黄土分布非常广泛。随着我国地铁建设的高潮,西北和黄河中上游地区城市地铁建设步伐加快,地下空间的不断开发利用,隧道施工技术也在不断由单一向多种技术组合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面对隧道渡线段变断面或者围岩稳定性比较差的情况下施工,面对断面之前的转换往往会出现地表沉降、施工难度加大、工期增加、安全质量难以保证等多个制约问题,下面,主要围绕如何行之有效的处理这些变断面转化的高效转换成为一重大难题,进行了实践施工,并提出建议性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