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肺结核痰结核菌耐药情况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治2018年1月到2019年9月的100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研究,分离痰结核菌,评价其耐药情况。结果:200例耐药菌株分离出各耐药菌株数为:耐异烟肼(INH)92株(92.00%), 耐链霉素(SM)75株 (75.00%), 耐利福平(RFP)60株(60.00%), 耐乙胺丁醇(EMB)45株(45.00%)。 各药的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INH>SM>RFP>EMB。混合耐药率为:耐2药(INH+SM)65株(65.00%), 耐3药(INH+SM+RFP)46株(46.00%), 耐4药(INH+SM+RFP+EMB)26株(26.00%)。结论:对肺结核患者痰结核菌耐药情况进行临床分析,发现其对异烟肼耐药性最高,其可以为肺结核患者的药物选择提供必要辅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术与非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老年肝内胆管细胞肝癌(IHCC)患者的效果及对患者生存结局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14年4月—2018年4月手术治疗的老年IHCC患者,根据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将其分为解剖切除组和非解剖切除组。分析比较两种肝切除方式中对IHCC生存结局影响的因素,以及肝硬化率、TNM分期、腹水率、淋巴结转移率、血管侵犯率等对生存的影响。结果共181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解剖切除组87例,男54例,女33例,年龄(71.4±5.2)岁;非解剖切除组94例,男49例,女45例,年龄(70.8±4.8)岁。解剖切除组的3年生存率为41.4%(36/87),高于非解剖切除组的25.5%(24/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切除组的中位生存时间长于非解剖切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TNM分期为Ⅲ期[OR(95%CI):2.168(1.245~3.776)]、发生淋巴结转移[1.664(1.087~2.545)]、发生血管侵犯[1.883(1.167~3.038)]是患者术后3年死亡的相对危险因素(P<0.05),患者采用解剖性肝切除手术方式是患者3年随访生存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老年IHCC患者术后生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采取解剖性肝切除术治疗有利于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中老年结核潜伏感染(LTBI)人群预防性治疗不良反应发生及转归情况。方法于2015年7月1日至10月17日在河南省中牟县招募2 583例中老年LTBI患者,通过面对面调查和体格检查获取对象基本资料并计算体质指数(BMI),采集空腹静脉血进行血液生化和血常规检查。由Excel 201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将对象分为A组(1 284例)和B组(1 299例),A组和B组均采用异烟肼和利福喷丁联合用药。A组疗程8周,每周服药1次,体重≤50和>50 kg者异烟肼剂量分别为15 mg/kg和900 mg,利福喷丁剂量分别为750和900 mg;B组疗程6周,每周服药2次,体重≤50和>50 kg者异烟肼剂量分别为[600-(50-体重)×15](进位取整)和600 mg,利福喷丁剂量分别为600和450 mg。治疗期间由医生观察、询问和记录相关不良反应,服药4周、疗程结束时和结束后3个月各进行1次血生化和血常规检测,对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进行分级处置。比较A组和B组LTBI患者不良反应和分级处置结局情况。结果研究对象年龄[M(Q1,Q3)]为60(55,65)岁,男性占54.7%(1 412/2 583)。A、B两组对象年龄、性别、BMI、基线生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8.5%(237/1 279)和16.3%(209/1 279),丙氨酸转氨酶(ALT)≥5倍正常值上限(ULN)者分别占0.8%(7/931)和1.1%(11/987),天冬氨酸转氨酶(AST)≥ 5 ULN者分别占0.3%(3/931)和0.3%(3/98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和B组ALT≥5 ULN者分别为7和11例,AST≥5 ULN者均为3例,除B组ALT≥5 ULN的2例患者外,其他患者处置后均恢复正常。A组和B组白细胞计数异常者分别为15和10例,处置后恢复正常者分别为10和9例。结论LTBI预防性治疗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但通过主动监测和分级处置均可得到有效控制。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腹腔镜手术治疗肝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湖南省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3年9月至2021年9月经手术治疗且病理结果确诊为肝PEComa的42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手术方式分为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病理资料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腔镜组27例,男5例,女22例,年龄(40.0±10.4)岁;开腹组15例,男5例,女10例,年龄(44.5±12.6)岁;腔镜组与开腹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39±156)min和(348±103.0)min,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4)d和(13.7±4.9)d,腔镜组均明显优于开腹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术中出血量、肿瘤良恶性、肿瘤部位、肿瘤直径、Ki67指数、术后并发症(如胆漏、切口感染、胸腔积液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时间2~103个月,其中失访1例,腔镜组死亡2例,开腹组死亡1例。腔镜组5年总体生存率(OS)与无瘤生存率(DFS)分别为80.8%与83.0%,开腹组则均为92.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肝PEComa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等优势,且并发症发生率、5年OS及DFS与开腹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肝损伤的关联及性别差异。方法将2015年11月至2019年9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漳州市医院就诊的974例OSAHS患者(轻中度444例,重度530例)和111例单纯性鼾症患者纳入研究。采用自制问卷通过面对面调查获取患者基本情况,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睡眠监测和血液生化及肝功能指标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OSAHS与肝损伤的关联情况及性别差异。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50±14)岁,其中男性841例(77.5%)。3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ALT/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ALT升高比例、AST升高比例、肝损伤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总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重度OSAHS与肝损伤呈正向关联[OR(95%CI):2.25(1.22~4.14)];按性别分组的亚组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男性重度OSAHS与肝损伤呈正向关联[OR(95%CI):2.20(1.04~4.65)];女性OSAHS与肝损伤无关联,轻中度、重度OSAHS的OR值(95%CI)分别为1.56(0.52~4.71)、2.07(0.64~6.75)。结论男性重度OSAHS与肝损伤呈正向关联,女性OSAHS与肝损伤无关联。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术前鉴别非肝硬化背景下乏脂肪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fp-AML)和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癌(n-HCC)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20年7月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1例肝fp-AML和n-HCC患者完整资料,其中男75例,女46例,年龄23~80(55±12)岁。按入组时间顺序,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n=93)的患者划分为训练集(n=75)和内部测试集(n=18),广东省人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患者作为外部测试集(n=28)。基于术前三期增强图像提取影像组学特征,使用联合互信息最大化(JMIM)特征选择算法提取最优特征子集,运用支持向量机(SVM)建立影像组学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诊断效能,并与2名放射科医生进行比较。结果影像组学模型鉴别肝fp-AML和n-HCC的曲线下面积(AUC)在内部测试集中为0.819(准确度72.2%),优于诊断经验10年的医生1(AUC=0.542,P=0.029)及2年的医生2(AUC=0.375,P=0.004);在外部测试集中AUC为0.772(准确度71.4%),与医生1表现相当(AUC=0.661,P=0.442),优于医生2(AUC=0.400,P=0.008)。结论基于动态增强MRI影像组学模型对于术前鉴别非肝硬化背景下肝fp-AML和n-HCC准确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