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9月-2015年8月之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88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应用电脑随机的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参照组各44例。参照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于康复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成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SAS与SDS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同样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肺癌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好,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艾滋病患者接收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并分析其中影响免疫学效果的因素。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动态观察,观察各病例抗病毒治疗的免疫学效果,对年龄、性别、感染途径、WHO分期、是否摄入酒精、是否按医嘱服药、治疗方案、药物毒副作用等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影响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饮酒与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无关(P>0.05),患者的感染途径、WHO分期、是否按医嘱服药、治疗方案和药物的毒副作用等因素均与患者的抗病毒治疗免疫学失败有关(P<0.05)。结论HIV/AIDS抗病毒治疗免疫学效果较好,但同时也应根据免疫学失败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从而进一步提高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成功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利妥昔单抗在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1年1月~2015年12月,在该阶段内收治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采取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这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分有30例。两组患者均采取利妥昔单抗治疗,对照组采取标准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观察组采取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免疫功能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80.00%,较之对照组的83.33%,两组之间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和淋巴细胞亚群波动幅度不明显(P>0.05),而对照组的波动幅度明显(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较之对照组的26.67%,明显更低(P<0.05)。结论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用于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具有显著的疗效,疗效与标准剂量治疗相当,但小剂量的利妥昔单抗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且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也较小,安全性更加显著,临床上可在保证利妥昔单抗治疗效果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给药剂量。
简介:摘要从疫苗的运输存储、实施接种前后和接种过程中等环节进行免疫接种潜在危险因素分析,提出加强疫苗管理,严格掌握疫苗接种技术操作规程,降低疫苗接种风险,安全接种。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传统的洗板方法和市场目前通行的洗板方法的优劣,观察两种方法哪种对酶联免疫的质量控制更加精确。方法在酶联免疫质量控制中,出现了很多没有与反应中抗原抗体相结合的物质和在反应过程中与载体非特异性结合的物质。为了除去反应中的这些物质,在酶联反应的质量控制中通常采用洗涤的方法。结果酶联免疫的质量控制需要经过加样、孵育、洗涤、显色、比色五个步骤,在实际临床应用中,若酶联反应的质量控制不好,可能会引起医疗事故,甚至会引发医疗纠纷。结论在实验室洗涤操作过程中,需要保证各孔中的洗涤剂都被完全充分吸干,必要时需要人工扣板。最后一次洗涤一定要保证彻底清洁,否则会导致空白值,影响酶联免疫质量控制的精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法对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疗效,对不良反应加以分析。方法研究对象为我院近两年内神经内科自身免疫疾病门诊患者,共60例,研究组采用血浆置换治疗方案,对照组以血浆免疫吸附治疗为治疗方案,严格监控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治疗完成后,对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作出分析。结果治疗完成后,研究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治疗周期明显增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副作用大,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血浆置换法在治疗神经内科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疗效不突出,且不良反应多发,频率较高,不适于作为临床治疗的首推方案。
简介:目的构建以临床实际工作岗位、检验士考试大纲、免疫检验技术实践技能标准三者合一的免疫检验技术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工学结合,为基层医疗机构输送合格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资料综合分析,以临床免疫检验岗位需求的技能为基准,参考检验士考试大纲和免疫检验实践技能标准等内容,拟定适用于本地区的免疫检验实践技能标准,构建免疫检验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并付诸于教学实践。结果确定以岗位需求、检验士考试大纲、免疫检验实践技能标准三者合一的考核评价项目15项。其中,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与检验士考试大纲符合率100%(15/15);临床实际工作岗位与免疫检验实践技能标准符合率100%(15/15)。对每一实践技能考核评价项目均进行细化和量化。结论通过构建免疫检验实践技能考核评价体系,便于规范学生的操作技能,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工学结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8例小儿腹泻患儿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恢复情况,同时观察联合用药对观察组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症状指标和免疫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2%和73.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联合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显著,同时能够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功能,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和肺癌患者首次确诊时血清CEA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5年5月于我院首次确诊为胃癌和肺癌的218例患者(胃癌和肺癌各109例)血清CEA检测结果,同时随机选取144例健康体检者,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血清CEA浓度;根据CEA浓度<5.00μg/L、5.00-10.0μg/L、10.01-20.00μg/L、>20.00μg/L对胃癌组、肺癌组及健康体检组进行分类,通过卡方检验进行分析;按照年龄和性别因素运用方差分析比较胃癌组及肺癌组与健康体检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44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EA有7例阳性;胃癌组血清中CEA阳性率为30.3%(33/109);肺癌组阳性率为37.6%(41/109);CEA在肿瘤组血清中的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健康体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方差分析可见各年龄段及不同性别间三组数据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胃癌和肺癌的血清CEA检测结果与健康体检组有明显差异,血清CEA检测在胃癌和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中具有辅助参考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肿瘤疗效评价系统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2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中医组41例和西医组4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中医肿瘤疗效评价系统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根据中医疗效评价系统评价,中医组总有效率为82.9%(34/41);西医组总有效率为65.8%(27/41),中医组明显高于西医组(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纯瘤体缓解率相比较,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中医肿瘤疗效评价系统,更能够反映出中医治疗效果,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