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少阿片类药物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21年9月期间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行限期胃癌手术的老年患者13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阿片全身麻醉组(A组)和少阿片全身麻醉组(B组)。术后镇痛泵配方为:A组:0.2%罗哌卡因+1 μg/ml舒芬太尼溶液;B组:0.2%罗哌卡因溶液。术后3 d内每天上午8点和晚上8点之间行1次POD评估。主要观察指标是术后3 d的POD发生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术后3 d的麻醉相关不良事件,如恶心呕吐、术后发热和乏力等。结果130例患者中,术后有7例不配合完成POD测试而排除,最终123例老年患者完成研究。A组59例,年龄(73±5)岁,其中男45例。B组64例,年龄(71±6)岁,其中男56例。A、B两组患者术后3 d总POD发生率分别为30.5%(18/59)、18.8%(12/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A组术后48、72 h的POD发生率[27.1%(16/59)、16.9%(10/59)]均高于B组[10.9%(8/64)、4.7%(3/64),均P<0.05]。术后3 d并发症中,A组恶心呕吐发生率高于B组[15.3%(9/59)比1.6%(1/64),P<0.05]。结论少阿片类药物对老年胃癌手术患者术后3 d总POD的发生率无影响,但是可以降低术后48~72 h的POD风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MDD)发病率遗传学病因的性别差异。方法对8 079名基线调查(2018年4—10月)时未患抑郁症的来自济宁、日照、潍坊市的汉族大学新生开展1年随访调查,同时收集4 828份全静脉血。提取DNA后,使用Sequenom Mass Array时间飞行质谱生物芯片技术进行抑郁症相关17个遗传位点基因型检测。使用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分析,使用广义多因子降维法分析基因-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复合性国际诊断交谈表中文版(CIDI 3.0)筛查抑郁症。结果汉族大学新生抑郁症1年发病率为2.23%(95%CI:1.91%~2.60%),其中,男性发病率为1.97%(95%CI:1.52%~2.56%),女性发病率为2.39%(95%CI:1.98%~2.90%),且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768705位点(邻近基因:TMEM161B)的AG型是MDD的风险因素(OR=1.98,95%CI:1.24~2.83),rs17727765位点(邻近基因:CRYBA1)的TC型是男性MDD的风险因素(OR=9.61,95%CI:2.04~45.30)。一个8基因座(PMFBP1、OLFM4、LHPP、ENOX1、TMEM161B、SPPL3、FBXL4和L3MBTL2)交互作用模型预测女性抑郁症的准确度为60.05%。尚未发现有效的男性抑郁症预测模型。结论抑郁症遗传学病因可能存在性别差异,需要进一步开展男性抑郁症遗传学病因研究。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急性高原病(AMS)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将10 956名2019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阿里联网工程高原施工人员纳入研究。由阿里联网工程职工医疗站医疗记录数据库获取对象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质指数、发育及营养状态、相关临床指标等)和AMS发病情况的随访资料,生命早期居住地所在地和工作环境海拔高度由网站(https://zh-cn.topographic-map.com/legal/)获取。计算不同特征对象AMS发病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索AMS发病危险因素。结果研究对象年龄为(36.1±10.5)岁,其中男性占95.27%(10 438名),随访时间为(17.46±4.23)个月,生命周期居住地和工作环境海拔分别为(1 959±937)和(4 533±233)m。随访期AMS发病率为15.58%(1 707例),其中急性高原反应和高原肺水肿(HAPE)发病率分别为15.53%(1 702例)和0.05%(5例),未发现高原脑水肿(HACE)患者。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工作环境海拔高度每上升100 m,AMS发病风险升高45%[HR(95%CI):1.45(1.41~1.51)];生命早期居住地海拔高度越高,发病风险越低[HR(95%CI):0.84(0.80~0.88)];以基线时氧饱和度90%~94%作为对照组,氧饱和度<75%会增加AMS的发病风险(HR=1.67,95%CI:1.24~2.23)。结论高原作业电网施工人员AMS发病率较低,发病危险因素包括高工作环境海拔、低生命早期居住地海拔和基线时氧饱和度低于75%。
简介:摘要血清降钙素原(Procalitonin,PCT)是近年来在临床实验中新发现的一种炎症标志物,血清降钙素可在机体受到细菌感染时升高,且其升高程度与患者的炎症感染严重程度及其病情预后密切相关。老年细菌性肺炎(bacterialpneumonia)占各类病原体肺炎总数的60%,进入抗生素时代以来,细菌性肺炎的预后曾一度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但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该病的病死率居高不降,所以,在临床上急需医生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创新。有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一定的价值。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血清降钙素原和老年细菌性肺炎的特点,对血清降钙素原在诊治老年细菌性肺炎中的临床观察进行探讨,以此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简介:摘要在世界范围内,2018年肺癌新发病例约为209万、死亡病例约为176万,居恶性肿瘤首位。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吸烟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研究显示,超过80%的NSCLC有吸烟史,约40%~50%的NSCLC患者在确诊时仍在吸烟。目前关于确诊肺癌后戒烟是否可以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率的研究证据比较有限,且对于轻中度吸烟者和重度吸烟者,以及早期和晚期癌症患者的戒烟效果是否有差异并不清楚。因此,研究者开展前瞻性研究,纳入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并进行随访,评估肺癌确诊后戒烟是否对疾病进展和死亡的风险有影响。该研究在2007—2016年间招募517例确诊为早期NSCLC的吸烟者,并随访至2020年。主要结局指标为整体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肺癌相关死亡率、全因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的HR。结果显示,在平均7年的随访期中,220例(42.5%)戒烟,297例(57.4%)继续吸烟。患者的平均生存期为5.2年,共327例(63.2%)死亡,273例(52.8%)癌症特异性死亡,172例(33.7%)疾病进展(局部复发或转移)。戒烟者调整后的中位生存时间比继续吸烟者长21.6个月(分别为6.6、4.8年,P=0.001)。且戒烟组相比于继续吸烟组,5年总生存率更高(60.6%比48.6%,P=0.001),无进展生存率更高(54.4% 比43.8%,P=0.004)。调整后,戒烟可显著降低全因死亡率[HR(95%CI):0.67(0.53~0.85)]、癌症特异性死亡率[HR(95%CI):0.75(0.58~0.98)]和疾病进展风险[HR(95%CI):0.70(0.56~0.89)]。在轻度、中度和重度吸烟者以及癌症早期和晚期患者的亚组分析中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血栓栓塞(TE)发生率,并探索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免疫治疗的804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免疫治疗期间TE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使用竞争风险模型计算TE累积发生率及风险因素分析。结果804例肺癌患者中,男623例,女181例;中位年龄59岁(28~86岁)。有62例共发生65例次TE事件,其中51例静脉血栓栓塞(VTE),14例动脉血栓栓塞。804例患者3、6、12和24个月的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4.3%、6.1%、10.1%和16.8%,3、6、12和24个月的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3.4%、4.7%、9.0%和13.3%。既往TE病史(HR=6.345,95%CI:2.917~13.802,P<0.001)、肝转移(HR=2.249,95%CI:1.123~4.502,P=0.022)和中心静脉置管(HR=3.674,95%CI:1.751~7.712,P<0.001)是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VTE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患者免疫治疗期间易发生TE,既往TE病史、肝转移和中心静脉置管是VTE发生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更加全面广泛变量构建一个新的预测小细胞肺癌(SCLC)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经病理证实为SCLC的722例患者资料,其中男592例,女130例,年龄23~82(61±9)岁。使用随机种子数13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422例)和验证集(300例)。使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使用Log-rank检验分析临床变量对SCLC预后的影响,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纳入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基于多因素分析中P<0.05的变量绘制列线图,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整合布莱尔评分(IBS)以及决策曲线(DCA)评价模型的区分能力、预测误差值和临床净收益,并与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提出的第8版TNM分期进行比较。结果男性、单核粒细胞计数(MON)异常、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异常、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异常、M1a期、M1b期、M1c期、放疗、化疗≥4周期和预防性脑照射(PCI)是SCLC预后的影响因素[HR值(95%CI)分别为1.39(1.00~1.92)、1.29(1.02~1.63)、1.41(1.11~1.80)、2.02(1.48~2.76)、1.09(0.77~1.55)、1.44(0.94~2.22)、2.01(1.49~2.71)、0.75(0.57~0.98)、0.40(0.31~0.51)和0.42(0.26~0.68);均P<0.05)]。基于以上变量建立列线图模型,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分别为0.814(95%CI:0.765~0.862)和0.787(95%CI:0.725~0.849),高于第8版TNM分期[0.616(95%CI:0.558~0.674)和0.648(95%CI:0.581~0.715)];校准曲线表明其预测SCLC的2年生存率与实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IBS表明其较TNM分期具有更小的预测误差值(训练集:0.132比0.169;验证集:0.138比0.169);DCA表明其较TNM分期有更宽的阈值范围(训练集:0.01~0.96比0.01~0.85,验证集:0.01~0.94比0.01~0.86)和更高的临床净获益(训练集:列线图在0.19~0.96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验证集:列线图在0.19~0.94阈值范围内获益高于TNM分期)。结论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性别、MON、NSE、Cyfra211、M分期、放疗、化疗周期和PCI共8个变量的SCLC 2年生存率列线图模型,能够为SCLC更准确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NCT)对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率(LNR)的影响,以及分析LNR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胸心外科128例ⅢA-N2期NSCLC患者的资料,按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64例)进行NCT+手术治疗,对照组(64例)直接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和生存情况。根据LNR和N2淋巴结状态分亚组,进行亚组生存分析。并对观察组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转移淋巴结数量、淋巴结阳性患者率和LNR均低于对照组,分别为3.8±2.1比4.9±2.4、92.2%比100%、19.1%比22.4%(均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低LNR亚组均比高LNR亚组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P<0.05)。观察组非多站N2淋巴结转移者具有更好的PFS和OS(均P<0.05)。观察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低LNR患者具有更好的2年PFS和OS(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LNR越高,死亡(HR=2.178,95%CI: 1.025~4.626,P=0.043)和进展(HR=2.130,95%CI: 1.123~4.038,P=0.021)的风险越大。结论NCT能够改善ⅢA-N2期NSCLC患者的预后和降低LNR,LNR有望可能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