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芦可替尼联合脂质体阿霉素、依托泊苷、甲泼尼龙和(或)培门冬酰胺酶(RU-DEP+/-L)对儿童复发/难治性(R/R)噬血细胞综合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的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应用RU-DEP+/-L治疗的R/R HLH患儿。结果共纳入16例患儿,男13例、女3例,诊断时年龄[M(Q1,Q3)]为1(1,2)岁。13例患儿诊断为EB病毒(EBV)-HLH,2例为EBV诱发的原发性HLH,1例为不明原因HLH,其中3例EBV-HLH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一线治疗后,11例无反应,5例达到完全反应后再次复发。9例患儿采用了RU-L-DEP方案,7例患儿采用了RU-DEP方案。RU-DEP+/-L治疗总体反应率为10/16,完全反应率3/16,血浆EBV-DNA阴转率为7/15。随访时间35.1(2.4,40.7)个月,9/16患儿存活。RU-DEP+/-L治疗后获得反应衔接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3年总生存率高于挽救治疗后无反应、未行HSCT患儿(P=0.048)。16例患儿中有9例出现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13例合并感染。结论RU-DEP+/-L可作为挽救治疗药物用于儿童R/R HLH的二线方案,可有效控制部分患儿HLH活动,为后续HSCT提供机会。不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及并发感染,患儿耐受可。
简介:用红外光谱内标法(K3[Fe(CN)6)]·6H2O为内标物)测定了红霉素肠溶片中红霉素的含量.实验表明:混合物红外光谱中红霉素的测量峰(1714.6cm-1)和K3[Fe(CN)6)]·6H2O的内标峰(2119.0cm-1)的峰高比(y=hi/hs)与两者质量比(x=mi/ms)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其线性回归方程为y=0.2642x-0.0579,相关系数R2=0.9973.据此测得红霉素肠溶片中红霉素的含量为标示量的101%,相对标准偏差为0.51%,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6.8%-101.9%.该方法无需分离提取,简便,快速,成本低,测定结果准确,特别适合批量检测和药品质量的快筛,有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株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CRKP)的耐药及毒力特征。方法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粪便中分离到的1株CRKP命名为肺炎克雷伯菌C35,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全基因组测序和基因组分析确定菌株所携带耐药基因和毒力基因;核心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型分析CRKP菌株之间的同源性关系;采用接合试验评估耐药基因的转移能力和效率;采用大蜡螟毒力实验测定菌株的毒力表型。结果肺炎克雷伯菌C35对大多数受试药物耐药,尤其碳青霉烯类、舒巴坦和多黏菌素。SNP分型显示肺炎克雷伯菌C35与多株分离自本院不同病房的CRKP菌株具有很高的同源性。该菌属于ST11型,携带包括blaKPC-2、blaCTX-M-199、mcr-1和tet(A)变异体等在内的13种耐药基因。blaKPC-2基因位于>69 800 bp的IncFⅡ型质粒上,blaCTX-M-199和mcr-1基因共同位于>64 800 bp的IncI2型质粒上,tet(A)变异体位于83 628 bp的不可分型质粒上,3种质粒均为可接合性质粒。肺炎克雷伯菌C35还携带rmpA和rmpA2毒力基因以及气杆菌素(aerobactin)相关基因iucABCD,为典型的碳青霉烯耐药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CR-hvKP)。该菌在大蜡螟感染模型中也显示了较强的毒力表型,感染肺炎克雷伯菌C35菌株48 h后大蜡螟幼虫存活率仅为16.7%,明显低于无毒力对照菌株的80.0%。结论本研究在1株肠道定植CR-hvKP中检测到多个可接合性耐药质粒,包括同时携带blaCTX-M-199和mcr-1基因的IncI2质粒,需引起警惕,并对此类菌株进行主动监测。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分析红霉素与阿奇霉素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Eaton'sagent;MPn)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2015年2月-2016年6月收治的MPn患儿临床资料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100例。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治疗方法,实验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等参数指标。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96/100),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82/100),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00%(6/100),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00%(17/100),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远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好转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奇霉素在治疗肺炎支原体患儿过程中所起到的效果比红霉素更为理想。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临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和医院内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从临床标本中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检测,采用WHONET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共分离出281株铜绿假单胞菌,敏感性较高的分别是亚胺培南(89.4%)、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6.5%)、头孢他啶(86.1%)和头孢吡肟(82.8%),亚胺培南有耐药增加的趋势。其来源主要是痰液和创面分泌物(脓液)标本,科室分布主要以骨科、内科和脑外科为主。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较严重的交叉耐药及多重耐药现象。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规范抗菌药物的应用,及早进行菌株培养和药敏,是控制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和耐药上升的有效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中应用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选用用阿奇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红霉素治疗对照组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退热、止咳、肺部湿罗音消失的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显效比例为55.56%,有效比例为40.00%,无效的比例为4.44%;对照组中显效比例为40.00%,有效比例为35.56%,无效的比例为24.44%.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56%)显著高于对照组(75.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4.44%)明显低于对照组(15.56%)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疗效明显,有效改善各项临床症状,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管理对策。方法选取90例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接受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的患儿进行研究,对患儿采取相应的预防干预措施和综合管理对策。依据随机双盲法则划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综合管理对策。对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和记录。结果实验组行综合管理后明显比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缩短了住院时间,降低了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儿进行综合管理对策,能够减少交叉感染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各项指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