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常见论坛上基层公务员吐槽,却未见大规模辞职潮,说明火部分公务员住撒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历6次行政体制改革,陷入先精简、后庞大的陷阱,公务员人数不减反增,让人想到了“黄宗羲定律”。(编者按:指中国历史上,政府为减轻、规范农民的赋税而推出的新政策,最终往往会变奉加厉地加重农民负担的现象。)

  • 标签: 定律 行政体制改革 农民负担 公务员 改革开放
  • 简介:黄宗羲是中国17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杰出的历史学家,这已为学术界所公认,受到了高度评价。同时,黄宗羲又是一位卓有成效的教育实践家和富有创见的教育理论家,然而对此,过去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是对于他的教育实践活动的研究更为薄弱,有的甚至还是一块'生荒地',亟待开发。本文仅就这个方面的问题,作一初步探究。

  • 标签: 证人书院 教育实践家 生荒地 黄梨洲 李邺嗣 郑梁
  • 简介:作为明末清初重要的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黄宗羲的教育思想颇为独到而卓越。他重视经学的学习,“受业者必先穷经”;重视史学的学习,“学必原本于经术,而后不为蹈虚,必证明于史籍,而后足以应务”;重视诗文的学习,“学文者须熟读三史八家”;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他讲授的内容除经学诗文之外,还有天文、地理、六书、九章等内容。

  • 标签: 黄宗羲 教育 思想 特色
  • 简介:作为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一位旷世大儒,黄宗羲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为了兴复绝学,推动实学思潮的向前发展,他博览群书,纠谬补阙,编有《授时历法假如》、《授时历故》、《西洋历法假如》、《新推交食法》等十余部天文历学著作,并把天文历学的成果引入历史学研究领域,撰成《历代甲子考》、《孔子生卒岁月辨》等著述,他还参与了清修《明史·历志》的审订工作,多有贡献,在中国古代天文历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标签: 黄宗羲 天文历学 成就
  • 简介:黄宗羲十分重视"法治",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其在批判君主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的要求,同时提出了君臣共治、地方分权和学校议政等建立"天下之法"的具体措施。

  • 标签: 天下之法" 君臣共治 地方分权 学校议政
  • 简介:变风变雅理论是古代文学批评中的一个重要的批评理论,最早源于人们对《诗经》的阐释,后为历代文学家不断丰富发展。传统的正变理论既具有进步性又存在保守性。黄宗羲为适应明清鼎革的时代需要,充分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变风变雅理论中怨刺和抗争的一面,尽量消减理论保守消极的一面,对传统的变风变雅理论做了一次理论性开拓。黄宗羲的变风变雅理论大致有如下几点:其一是为变正名,正变无优劣之分;其二是扩大了温柔敦厚的外延,将变风变雅之诗作纳入其中;其三是指出变风变雅的诗作是应“时”而生的,为人们充分进行反抗斗争提供了理论支持;其四是指出变风变雅反映在诗歌创作中就体现为“不平则鸣”和充满“元气”之文。

  • 标签: 黄宗羲 变风变雅 正变
  • 简介:《原法》是《明夷待访录》中最重要的一篇文章,是黄宗羲法律思想的集中体现。他认为应该从百姓的实际利益出发,树立天下之法:同时尖锐地指出,君权专制下的一家之法是祸害天下的非法之法。在他看来,法是治国的根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但他的这些论述都只是法的内容,对于法治的客观化形式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 标签: 黄宗羲 原法 法治 法律思想
  • 简介:“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巳矣!”引自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选修)第二十九章,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上引文字,原出自清人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其大意是说,普天之下没有一块能使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是皇帝造成的.在他没有得到天下的时候,就残害天下的百姓,使他们妻离子散,以此来

  • 标签: 封建专制主义 黄宗羲 “天下为主 君为客” 《中国古代史》 人民教育出版社
  • 简介:黄宗羲,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明末清初著名的教育家、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生于绍兴府余姚县通德乡黄竹浦,是“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黄尊素,明代东林党的重要人物,因揭露魏忠贤罪恶,被诬陷入狱,最后冤死于狱中。

  • 标签: 黄宗羲 民主教育 启蒙者 明末清初 地理学家 思想家
  • 简介:《孟子师说》系承继于蕺山思想,而对朱子的孟子学诠释做出批评。朱子所理解的告子,有如下要点:一是告子不知性之为理,而以气当之。二是告子四变其说,在《告子上》的前四章,告子有四种不同的论调。三是告子的"义外",是指对于义"置于外而不顾"。而黄宗羲反对朱子的见解。《孟子》一书论及告子的地方虽不多,若能将其相关言论都抄齐,亦能得出一个关于告子思想的定见。例如:朱子视告子同于佛学,而黄宗羲则认为告子与佛学亦不相同,因为告子是以标准在外为主,而佛学是以性空为理,两者还是有距离。笔者即对黄宗羲如何看待告子做一解说。

  • 标签: 彼长而我长之 义外 荀子 四变其说
  • 简介:<正>黄宗羲和唐甄是我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他们在学术上造诣不同,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方面却有很多接近之处。他们都冒着砍头的风险,以鲜明的立扬,激烈的言词,抨击了封建专制的危害,描绘了自由、平等的社会兰图。他们是中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先导。(一)我国封建社会的时间长,人民遭受封建专制的迫害也特别惨酷。自秦始皇建立了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后,百代都行秦政法,虽屡次改朝换代,这种国家机器的形式,

  • 标签: 黄宗羲 封建专制主义 封建专制制度 唐甄 明夷待访录 十七世纪
  • 简介:经世致用思想是"宁波商帮"大面积活跃的深层次文化基因.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浙东学派,在明清时期的文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影响下,对宋明理学流弊进行了批判和反思,提出不仅要提倡学术思想的经世致用,而且还提出"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主张"切于民用"的手工业和商品流通,这种思想源远流长,成为"宁波商帮"创业精神的源头,也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的现实意义.

  • 标签: 宁波商帮 经世致用 黄宗羲
  • 简介:中国古代,每至一朝未季,王朝更替总在士大夫们眼中事出有因,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是从表面看问题,却很少有人像明末大儒黄宗羲一样,痛定思痛,对明王朝灭亡的前因后果进行深度剖析,并联系到古代中国的千年古制,钩沉因果,论断是非,一针见血,入木三分,发古人干年未有之宏论,断历代王朝兴亡之真理,成为明末清初著名的大家,也是中国古代知名的思想人物。面对明清鼎革的天崩地解时代.个人命运多舛悲惨、思想传承香火将尽,一代大儒黄宗羲该如何抗争振作?思想的烈焰余烬又该如何传续?后辈的我们又该有多少感喟呢?

  • 标签: 大儒 启明星 古代中国 明末清初 王朝更替 前因后果
  • 简介:黄宗羲之历学成就,近人唯钱宝琼、严敦杰、刘操南等前辈少有所及,然于其源流、创意等逮于今仍为未拓之所。就黄宗羲的授时历研究,本文初步认为:一、黄宗羲基本上是以邢云路《古今律历考》为蓝本;二、黄宗羲又经过独立的发掘、研算和创新。

  • 标签: 黄宗羲(梨洲) 授时历 邢云路 《古今律历考》
  • 简介:<正>无论在中国思想史上,还是在西方思想史上,社会契约论都是一种重要的政治理论,并且源远流长。在西方,社会契约论是与卢梭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他写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人权宣言》纲领提供了底本,给西方政治理论以深刻影响。在中国,有社会契约论思想的哲学家不乏其人,而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的著作《阴夷待访录》,常被称为中国的“社会契约论”和十七世纪的中国人权宣言,对启蒙知识分子的影响深远。所以,将这两位思想家进行比

  • 标签: 黄宗羲 社会契约论 民本主义 卢梭 民主主义 自由平等
  • 简介:作为同时期的儒家学者,清初的黄宗羲和朝鲜朝的柳馨远皆从先秦民本思想出发,以恢复三代之治为目标,针对本国时弊,提出某种程度的改革设想,分别体现在各自著作《明夷待访录》和《磻溪随录》中。对比两书的形成背景和改革理念,可以清楚地看到危乱之际东亚儒者秉承"存亡续绝"、"救世补弊"情怀寻求改革的普遍性以及儒学在异域发展过程中的增值和变迁。

  • 标签: 黄宗羲 柳馨远 《明夷待访录》 《磻溪随录》 三代之治 比较
  • 简介:史料是探究历史的依据。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我们应引导学生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以培养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史料实证如何“落地”与“入心”?一线教师有诸多的思考与努力。浙江省温州教育教学研究院王少莲老师领衔的“高中学生修习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路径实践研究”课题组、浙江省海宁市高级中学朱洪俊老师主持的“以史料实证为中心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实践研究”课题组的成员在2016年的秋冬乏季展开联合研讨,在初步的实践中,他们思考了“运用史料如何求证历史事实”、“如何探寻史料原意以获取‘可信的史料’”、“如何理解和处理史料实证、历史叙事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史料构筑有生命力的历史叙事”等问题。为分享该团队的研究成果,编辑部委托本刊编委朱能老师进行组稿,选取其中部分文章刊登于此,以期引发一线教师更多的探索。

  • 标签: 历史理解 史料 可信 原意 黄宗羲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