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3 个结果
  • 简介:论文摘要

  • 标签:
  • 简介:文章运用音形义互证、古代文献与现代口语互证、越语与其他吴语互证等方法,对《越谚》若干疑难条目进行考辨,考释了一些冷僻俗字词,纠正了《〈越谚〉点注》及大型辞书一些解释错误。

  • 标签: 《越谚》 《〈越谚〉点注》 方言 俗字 考释
  • 简介:考诸中外历史,在理想化思路引入研究之前,世界的变化并不是沿着前人的成果在进步而是一直处于循环状态。以政治体制为例,无外乎'平民''贵族''君主'统治三种循环往复。历史的科学化在于像自然科学一样跳出自然经验科学对自然界认识的循环限制,其催生的科技使人类社会发生了从未预料的根本性变化,而历史的科学化则意味着未来思想层面的根本性变革。

  • 标签: 历史 科学化 理想化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德国主要执政党社会民主党的前主席和前联邦财政部长奥斯卡·拉丹在他突然辞去党内外一切职务沉默了一个半月后,忽然又在政界露面,认为从科索沃军事行动看不出联邦政府和北约的目的、计划和战略;对于他自己的党在北约空袭南联盟问题上的缄默以及对失去正直感的绿党感...

  • 标签: 社会民主党 萨尔州 科索沃危机 执政党 施罗德政府 北约空袭
  • 简介:《五十二病》物量词举隅张丽君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以下简称《病》)中保留了不少药物量词。据马继兴等人的考证,“从字体看,帛书的抄写不晚于秦汉之际,而就内容考察,医方的产生年代应早于《黄帝内经》的纂成时期。所以,无论从哪一...

  • 标签: 《五十二病方》 物量词 个体量词 《伤寒论》 《说文》 举隅
  • 简介:以方位词为基础的所范畴研究一直是近年来汉语语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入手对现代汉语所范畴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所范畴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一直注重描写与解释相结合,尤其注重认知解释,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出发关注后置方位词的研究。目前的研究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明显不足,尤其需重视研究思路的更新。

  • 标签: 方所范畴 认知语义 语言类型学
  • 简介:文章采用古今南北综合比较的研究方法,考察汉语普通话及41个方言点之间相对应的义位"吃"在聚合、组合方面的共时差异和历史演变.1)"喫"在东汉时的汉译佛经中就已出现,至少在晚唐五代"吃"语义场基本上完成了"食"与"喫"的更替.不同方言相对应的词位区域分布特征可以看作北方官话、近江方言、远江方言在类型特征上的表现,同时反映了源流特征和地域特征.2)普通话和方言相对应的义位"吃"在组合关系上存在着差异,这与古代共同语的传承、汉民族义位"吃"义域范畴扩展、不同方言自身整合特点有关.

  • 标签: 汉语 普通话 方言 “吃” 词汇
  • 简介:此联虽为寻常俗语.却是休闲养生的至理,上联的“谈”,即谈天,闲聊。南宋长寿诗人陆游的晚年.就一直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的农村,“身杂老农间”,常与他(她)们闲聊,同样使自己的晚年生活充实、快乐而富有情趣。

  • 标签: 晚年生活 浙江绍兴 闲聊 休闲
  • 简介:本文是对上海大学教授梦之先生的访谈录。梦之先生长期致力于应用翻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访谈中,他回顾了自己从事科技翻译实践与研究的经历,畅谈了多年来从事科技翻译及其研究的一些体会。梦之先生认为,应用翻译的蓬勃发展是翻译学科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他回顾了策划首届全国应用翻译研讨会的始末与思考并畅谈了应用翻译理论研究的价值与意义、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应用翻译量大面广,他认为应结合实践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研究领域,指出了应用翻译中可供深入研究的潜在选题及其各种制约因素,并就应用翻译批评、教学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最后,他还就学者们关心的投稿事宜,尤其是应用翻译理论研究方面的投稿给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建议。

  • 标签: 科技翻译 应用翻译 翻译教学 文本类型 方梦之
  • 简介:文章认为,《说文》中“舫”的声符“”实际记录了该词的本义,形符“舟”只是强调了它所属的意义类别,所以“”是“舫”的本字。这是《说文》对“”的理据重构。从古文字系统看,“’’的本义是“农具”,它的甲骨文字形像一种下端歧头的农具,其两个尖端具有并列、倚傍、旁边(一个在另一个旁边)的特点,因而“舫”与“旁”“傍”都是“”的孳乳字。

  • 标签: 《说文》 理据重构 “方” “舫” 声符为本字
  • 简介:《庄子》思想对中国古代士人有相当大的影响,而对它的解释,则历来聚讼纷纭。诸注家因不同的思想背景,从儒、释等角度对它进行阐述。这种理解的“谬误”,从一个侧面展示出思想史发展的路径。本文试对诸注家关於《养生主》中“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一句的解释加以评述,清理诸注家对庄子的改造,寻绎庄子的本意。

  • 标签: 《庄子》 思想史 中国 养生思想
  • 简介:多义性是观察语义演变的窗口。古汉语副词“”有多个义项,其中“正好”是原型义,“刚刚/才、正在、仅仅、几乎、马上、P才Q”是衍生义。“”遵循如下引申路径:1)“正好→仅仅→P才Q”;2)“正好→同时→刚刚/才、正在、(当即→)即将”。衍生义的实现是篇章用法固化的结果,“”的语义演变具有共性意义。

  • 标签: 古汉语 副词 “方” 多义性 语义演变路径 篇章用法
  • 简介:《上古音研究》中,李桂认为r介音对后面的主元音有一种中央化的作用。我们全面考察了李先生自己的音变体系。认为r介音央化说值得商榷:从音变形式看.不是简单的央化。从音变动因看,不是单纯的r介音作用。

  • 标签: 介音 音变 上古音 变体 元音 札记
  • 简介:本文进一步论述作者所主张的取消“介词省略”(包括“介词结构”)说的语法观点;对方平权先生批评自己的文章表示肯定和感谢。

  • 标签: 省略 介词结构 语法观 肯定 感谢 用法
  • 简介:题目是送别诗,而诗歌的正文却是纯粹写景的文字,这有点“驴唇不对马嘴”。为什么诗歌正文一字不提与送别有关的事情?既然正文是写西湖六月的荷花,为什么题目不叫“荷花”或者“西湖荷花”呢?每当我想起这首写荷花的名诗,我心里总会产生上面的疑问。

  • 标签: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送别诗 荷花 正文 诗歌 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