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民族之花遍地开放。万花丛中的民族教育之花日益增多,尤为喜人。黑龙江省阿城市料甸满族乡自1986年9月成立以来,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乡党委、乡政府在进行各项工作中,对民族文化教育非常重视。他们对继承、传播、弘扬满族优秀文化的重要意义有着深刻的认识,因此,对满语文教育问题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并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首先于1986年11月,选派有志于学习满语、弘扬民族文化的青年关志坤同志参加哈尔滨市第二期满语初级班、第一期满语中级班学习,关志坤经过八个月认真刻苦地学习,掌握了满语的基础知识。然后又到省档案馆实习,翻译满文档案,使学到的满语文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与提高。其后,关志坤同志坚持自学,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满语文基础知识,达于任教水平。于是,乡党委、乡政府便着手第二步实施计划,于1989年10月开始筹办满语师资班,为下一步全乡十四个满族村小学开设满语课培养教师。这一方案上报到哈尔滨市民族宗教事务局和阿城市民委、教委,得到
简介:马克·吐温是最早被译介到中国的美国作家之一,迄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译界对马克·吐温作品的翻译,有选择性地侧重于其政治性、革命性和社会批判性较强的作品,这与不同时期我国的社会政治及文化需要相呼应。与之相仿,在马克·吐温作品的研究、评价中,也以分析与阐释其思想政治和社会批判意义为主,缺乏有深度的艺术和审美价值的评价与研究,马克·吐温也一定程度上成了我国在国际政治斗争中的"武器"。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马克·吐温的中国式呈像是偏重于思想性和政治性而缺少艺术性的。这种现象从1978年后逐步有所变化。梳理与分析马克·吐温在中国的接受与传播过程,分析其中国式呈像背后的历史文化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度认识马克·吐温,更新对他的研究,并为深化和推进外来文学与文化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