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文章从语言学理论角度分析了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的动因,探讨了词汇语义特征对歧义程度的影响作用,以及歧义程度高的“VP+NP1+的+NP2”结构仍表现出歧义偏向性的原因。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实验发现:1)歧义偏向性、动词致歧度均影响汉语“VP+NP1+的+NP2”句法歧义加工,分别导致额-颞网络、额下回三角部(BA45)激活,且该两因素间存在交互影响;2)脑功能成像数据还显示在偏正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没有差异,而动宾结构解读条件下,高动词致歧度与低动词致歧度句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该结果表明:1)句法与语义信息共同影响汉语句法歧义解读;2)尽管句法歧义允许两种结构分析,但它们的心理表征并不平衡,存在解读偏向且偏正结构的表征占绝对优势。
简介:一、关于动词型名词词组日本语言学家铃木康之指出,日语的名词词组当中有一部分词组的构成形式和语义结构类型与动词词组有着渊源关系。这类词组的特点是,中心语是典型的动词性名词,而修饰语在语义上则往往表现为中心语动词性名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或神情状态的主体、对象、原因、目的、思想内容乃至移动行为的方向或经过的地点等等。例如:“稻妻”“父亲运耘”“牛肉试食”“子供世话”“隐居机嫌取”“旅疲”“无职业苦痛”“帰省荷造”“退校决心”“许可约束”“观音样参”“廊下行来”等。并且,作为中心语的动词性名词对修饰语名词有着执着的同现要求。否则,该名词就难以独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