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学校不大,一至五年级,连校长才10名老师.下午放学后,老师们都要急着回家,农村事多,都丢给家里人不行,得回去喂喂猪,挑挑水,浇浇菜.吃了晚饭,夏校长和其他5名老师还要回到学校批改作业,都说在家人多嘴杂,不安心.另外4名老师在外村,远些,就把作业带回家.本村的6名老师,数刘主任岁数大,快60岁了.刘主任每天改完作业,就喊肚子饿.刘主任说,我最怕饿,一饿就出虚汗.其他5名老师也喊饿,可没刘主任饿得厉害.一改完作业,刘主任就往家跑,说回去烫粥吃.夏校长说,刘主任,你在家改作业就是了.刘主任说,在家无聊,也不安心,跟你们在一起,热闹些.
简介:<正>最近党中央提出:“文艺创作,理论研究,应当有一个民主、和谐、融洽的环境,需要有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同心同德的气氛。”这真如文艺春天中的一声春雷,在文艺界引起热烈的反响。特别是在我们纪念“双百”方针三十周年之际,听到这一声春雷,更觉兴奋,这不仅是对“双百”方针的进一步肯定,而且是“双百”方针的进一步发展。我们的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四川五省区的部分作家,就是在这样一种宽舒的气氛中,在风景如画的长宁竹海中,开了一次横向联系的“竹海笔会”,开了一个宽舒的、自由的、活泼的笔会,可以用严肃、活泼、团结、轻松(并不紧张)八个字来形容。在这个会上,我们交流了经验,联络了感情,并且畅游了竹海。大家感到心情舒畅,收获很多。
简介:1通常被称之为"回忆散文",本为散文文体,而又特别标示"回忆"二字,可能是因为鲁迅说过,中的十篇散文"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①,写的是记忆中的往事.但是以往事为题材是当时散文创作的时尚,并非写往事者都名之日回忆散文,如冰心的(一二),我们只认定其为散文,而并未别立名称日回忆散文.我们如若将冰心的与鲁迅的作比较,其文体的差异不言自明,前者虚后者实.冰心的已将童年、少年、青年时期的往事幻化,让人难以读出往事;而鲁迅的大略留下了从童年到青年的足迹.所以鲁迅又说是"回忆的记事"②.不过这里所说的"记事"并不是夏丐尊先生所说的静态地记述经验的记事文,而是动态地写出了对回忆中往事之体验的叙事文.如果说冰心的是以忆念中的往事为爱的哲学的载体,作者的感情完全沉入到了由往事幻化出的爱的世界中,哲理与抒情是主要成分,是诗的散文化;那么鲁迅的回忆中的旧事则是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载体,在叙事中夹以议论、抒情,是散文的诗化,两者都表现了散文文体演化的趋势.不过文体的演化仍不脱叙事体散文的风貌,故名之日回忆散文.
简介:郭若愚先生编集的《殷契拾掇》一书共含三编。其中《殷契拾掇初编》于1951年秋出版.由郭沫若题写书名.陈梦家作序,收录公私所藏甲骨7宗.550片;《殷契拾掇二编》于1953年春出版.收录甲骨25宗,495片。此后.编集者继续从事甲骨收集.计划完成《殷契拾掇三编》.至1963年汇集整理工作基本收尾,辑录甲骨19宗.900片。“四清”“文化大革命”相继发生.由于编集者千方百计的保护,书稿幸免遭劫难。2002年夏以来.编集者在台北语言历史研究所蔡哲茂、潘鸿传先生敦促下.历时两年.复将尘封40余年的“拾掇三编”旧稿重加整理.完成《殷契拾掇》全书的书稿.2005年1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经征得郭若愚先生同意,特将《殷契拾掇》一书《后记》转载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