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1935年12月1日出版的大型文学月刊《文学》第5卷第6号在发表周文描写川康军旅生活的小说《山坡上》时,时任主编傅东华不但删去了三分之一左右的篇幅,改动了不少文字,还在“文学论坛”栏发表《一个小小的实验》①,对周文近段时间以来的创作提出批评,为此引起周文不满,从而导致长达半年之久的论争发生。在傅东华删去的文字中,包括王大胜在肚皮被刺伤的情况下仍与李占魁搏斗的约两千字的部分,在傅东华看来,“这样的描写,总不免要使人想起了一部什么旧小说里的‘盘肠大战’的奇迹”②。在后来发表的文章中,有三篇题目出现了“盘肠大战”㈣,故人们将此次论争称为“盘肠大战”论争。根据现有资料可以知道,卷入此次论争的人还有好几位,其中谢六逸、沈起予、邵洵美写文章参与了论争,茅盾、
简介:历来谈论杜甫诗风诗旨,最多的便是沉郁顿挫、忧国忧民,然而考察其早年诗作,并非向来如此。在杜甫一生的诗歌创作中,诗风是不断嬗变的,变是常态。杜诗之所以形成沉郁顿挫的主导风格,具有深刻复杂的多重原因,诗人的遭际、境遇和所处的时代等,都起到了重要而微妙的作用。譬如杜甫在长安的十年,特别是天宝六载(747)参加李林甫主导的制举的经历,既是他人生的一大转关,在诗人的创作历程中也显得十分紧要。以天宝六载为分界点,考察杜甫十年间的作品,可知其诗歌在情事、诗艺、风格等方面都呈现出不易察觉的微妙变化,而诸多变化对于诗人锻炼、塑造深沉婉折的诗风,干系重大。天宝六载,既是杜甫的人生转折,杜诗亦从这里转折。论文还对李林甫与杜甫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